草莓新品种随珠的露地高效栽培技术
2023-09-28柴艳波秦永云
柴艳波 秦永云
(1.玉溪市红塔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 云南玉溪 653100;2.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玉溪 653104)
红塔区草莓栽培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红塔区科委引种筛选出达娜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90 年代区农技站引进鬼怒甘、章姬在生产上推广种植,并成为主栽品种。 目前,红塔区草莓种植面积、产量居云南省第一,成为全省草莓的主产地和草莓优良品种的供应地, 草莓已成为红塔区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1]。 红塔区主栽的草莓品种由于栽培时间长,种性退化严重[2]。 红塔区草莓课题组于2017 年引进草莓新品种随珠进行试验示范种植,经过多年试种,平均亩产鲜果1 958 kg,比当地主栽品种章姬每亩增产246 kg,增产幅度12.56%。该品种是浅休眠草莓品种,果实圆锥形或长圆锥形,果色深红色,果面色泽好,大果率高,最大果重可达45~55 g,含糖量11%~13%,口感好,早熟丰产,耐贮运,适合市场需求。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培育壮苗
1.1 选地整地,施足底肥
选择交通方便,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地面平坦的田块,避免与茄科作物如茄子、番茄、辣椒等作物连作。 整地前每亩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 500~2 000 kg、普钙30~40 kg,然后每亩加入3%绿地丛清颗粒剂2.5~3.0 kg, 与肥料混合均匀后撒施在墒面上,翻挖到耕作层防治地下害虫,然后做成2.3 m 宽的双合墒, 单墒宽1 m, 中间留30 cm 宽的过道,沟宽、沟深各30 cm。
1.2 母株定植
1.2.1 定植时间及要求 繁苗时间比定植到大田的时间需提前5 个月左右为宜,一般于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定植繁育苗,定植过迟,会使繁育苗数量减少,每墒定植一行,株距50 cm,每亩栽植800~1 000 株。定植前用75%百菌清600~800 倍液喷雾防病一次,并摘除老叶、花序,保留3 片复叶,尽量带土定植,防止伤根。 栽植深度以心叶基部与土表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栽后用手压实。
1.2.2 肥水管理 栽后要浇透定根水, 连续浇水2~3 次,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成活。进入雨季,注意排水。定植成活后,每亩用尿素5 kg 进行提苗;进入旺盛生长期(匍匐茎发生期),追施1~2 次三元复合肥,每亩每次用量控制在5~8 kg,切忌施高氮肥。
1.2.3 中耕除草 中耕有利于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快有机物分解,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3]。 在母株定植后至匍匐茎发生前,由于经常灌水,土壤容易板结,应采取浅除中耕松土,便于发生的小苗扎根。 匍匐茎发生期,正是雨水多、杂草丛生季节,要经常拔除杂草。 松土3~4 次,封行后停止松土。
1.2.4 摘除花序,理顺匍匐茎 草莓苗定植后,经常摘除母株上的花蕾花序,使养分集中供给母株生长。当匍匐茎长到30~40 cm 时,理顺匍匐茎,使其分布均匀,在子苗2 片叶展开时压蔓,压蔓结合匍匐茎整理时进行, 用土把匍匐茎上发生的不定根茎节段压稳,使匍匐茎节上发生的不定根及时扎入土中。 每株母株以长出30~40 个子苗为宜, 随后长出的多余子苗全部摘除,保证留下的子苗生长健壮。
2 大田定植
2.1 施足基肥,整地做墒
草莓整地定植前清除杂草、杂物,每亩用精制有机肥1 500 kg、45%三元复合肥50 kg 混合后, 均匀撒施在墒面上,翻耕入20~30 cm 的耕作层中,耕翻后耙平,然后做成平墒。 双合墒3 m 宽开墒,单墒宽1.2 m,中间浅沟宽30 cm,边沟宽30 cm,深30 cm。
2.2 铺设滴灌带
为了节药用水、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用工,在草莓移栽前要铺设滴灌带,每行草莓顺长墒长行铺设滴灌带1 条,使每株草莓充分吸收到水肥、养分,利于生长。
2.3 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8 月中旬至9 月上旬,应选择在阴天或下午2:00以后进行定植, 以避免阳光暴晒, 影响成活。 选用4 片叶以上、新根较多的苗, 按株距20~25 cm、行距30 cm 定植, 每亩定植8 000~9 000 株。 带土移栽,单墒种植4 行,做到“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了便于采收,新茎的弓背一律向外(行)。 栽后连续浇水,直到成活为止。
2.4 田间管理
2.4.1 查缺补漏,中耕除草 定植后要及时检查,发现死苗、缺苗进行补栽,保证全苗。 如发现露根或埋心要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定植后苗的成活率。 由于多次农事操作,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因此要进行中耕。结合中耕进行除草, 从而增加土壤通透性和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根系生长。 一般草莓生长期需中耕3~5 次,在盖膜前进行[4]。
2.4.2 地膜覆盖,扣棚保温 地膜覆盖的好处,一是保温保湿,二是提高成活率,三是防治杂草丛生,四是减少果实污染[5]。 在花序显露前,清除枯枝、黄叶,选择无风天气, 顺行把双色或黑色地膜覆盖在草莓植株上,然后把正对植株的地膜撕一个小孔,把苗拉引至膜上。 小拱棚覆盖棚膜,于11 月中下旬夜间温度降至8℃时扣棚防低温霜冻, 晴天下午4:00 后盖膜,上午11:00 左右揭膜,次年3 月气温回升时撤出拱棚,覆膜过早过迟均不利于草莓根系和植株生长。
2.4.3 肥水管理 采果田施肥原则是适N 重P、K。定植后每天用滴灌浇定根水1 次,直到成活。 坐果到成熟期保持土壤湿润。 盖地膜前,在草莓行间开一条施肥沟,每亩用复合肥15 kg、普钙20 kg 混合后撒施在草莓行间,用土盖严。苗期每隔7 d 滴施1 次肥料,因草莓结果期长需要多次施肥补充养分的消耗,结合浇水每隔10 d 或15 d 滴施1 次水溶性肥料(尿素、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钙等专用肥料),每亩每次施用2~3 kg,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钙肥、硼肥等肥料。在苗期、 开花前后、 果实膨大期15 d 左右根外喷施1 次微肥,如磷酸二氢钾、钙肥、硼肥等。
2.4.4 植株管理 随着植株生长会产生许多侧芽,要及早摘除,留1 个单芽进行生长。 病虫叶、老叶和匍匐茎要随时摘掉,以利通风透光和防病,并带到田外深埋。 花期要采取疏花疏果措施,疏去次小花、弱花。 结果后,将病果、小果、畸形果疏掉。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
2.4.1 病害防治 ①白粉病:及时摘除病叶、老叶、病果,并妥善处理,以免再侵染;发病初期用50%的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或40%腈菌唑悬浮剂5 000~6 000 倍液防治,间隔7~10 d 喷1 次,连喷2~3 次。②灰霉病:彻底清除老病叶、病果,集中烧毁;花期可以通过合理水分管理,控制氮肥施用量;在发病初期用2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400 倍液防治,间隔7~10 d 喷1 次,连喷2~3 次。 ③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主要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发生,结果期很少发生。合理密植,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老叶及带病残株,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播;发病初期喷施25%咪鲜胺乳油1 0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防治, 农药要交替使用,间隔5~7 d 喷1 次,喷施3~4 次。
2.4.2 虫害防治 ①红蜘蛛: 在及时摘除病叶和枯黄叶的基础上,于采果前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2 000~3 000 倍液或5%阿维菌素乳油3 000 倍液等交替防治,间隔5~7 d 喷1 次,防治2~3 次。 ②蓟马:彻底清除老叶、清理田间杂草;利用蓟马的趋蓝性,可以设置蓝板进行诱杀;在成虫活跃时用6%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2 000 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 000~8 000 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间隔5~7 d 喷1 次,连喷2~3 次。 ③斜纹夜蛾:及时铲除田边杂草;可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 用黑光灯、 糖醋酒液、 豆饼发酵液等诱杀成虫; 卵块孵化到3 龄幼虫前喷洒药剂防治,可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2 000 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 000~5 000 倍液、19%溴氰虫酰胺悬乳剂1 500~2 000 倍液、4.5%氯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间隔5~7 d 喷1 次,喷施3~4 次。 ④地老虎:清除田边杂草, 消灭越冬虫源; 在草莓种植前, 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3 kg 拌土30 kg 制成毒土均匀撒施后耕翻, 可有效杀死幼虫; 移栽后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 倍液浇灌根防治。 ⑤蛴螬: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在草莓种植前, 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3 kg 拌土30 kg 制成毒土均匀撒施耕翻, 可有效杀死幼虫;移栽后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浇施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 倍液浇灌根防治。
3 适时采收
草莓适期采收是保证果品质量的关键[6]。 鲜食草莓短距离运输可在着色90%~95%时采收, 远距离运输则在果面着色80%时采收。 采收时间宜在清晨露水干后或近傍晚进行, 要避开高温时间。 一般需隔1~2 d 采收1 次, 草莓采摘要轻拿、 轻摘、 轻放,掐断果柄, 留果柄1~2 cm, 每次采摘要把成熟果全部采收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