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机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
——麦克尤恩小说《我这样的机器》中的人机关系研究

2023-09-28吕文博吴兰香东南大学南京211189

名作欣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米兰达防御机制亚当

⊙吕文博 吴兰香 [东南大学,南京 211189]

一、引言

《我这样的机器》于2019 年出版,是当代英国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新作。与他前期荒诞和暗黑的一系列作品不同,这部小说运用大胆的想象,对英国20 世纪80 年代的历史进行了重写。在这个“平行世界”里,艾伦·图灵没有自杀,而是研究出了与人类高度相似的机器人,将其命名为“亚当”和“夏娃”。书中的主要剧情,就是围绕机器人“亚当”和主人查理之间的冲突而展开。从购买亚当,“急不可耐地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始,到最后站在被自己砸毁的亚当身旁忏悔结束,查理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面对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人类是否已经做好与其共存的准备?又会在复杂的人机关系中步入怎样有关伦理、心理的困境?

这部小说出版时间不长,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并不是很多。就小说中呈现的人机区别而言,韩国学者金泰允(Tae Wan Kim)从计算主义和联结主义的角度出发,说明只有同时具备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机器人才有能力真正模仿人类的思维,并认为查理和亚当之间存在着相互模仿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的尚必武教授引入了“脑文本”和“电子文本”的概念,从两者的本质区别出发揭示了查理与亚当发生冲突的必然性。当涉及伦理话题,尚必武教授在另一篇文章中,通过分析故事中图灵这一角色,就人类对机器人是否承担道德责任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穆斯塔法·比尤克格比兹(Mustafa Büyükgebiz)从“酷儿”(queer)角度解读小说,认为书中的亚当因其“酷儿”形象给父权统治造成了威胁,最终成为“男子气概”这一主流意识的牺牲品。关于构建未来人机关系的想象,布鲁斯·金(Bruce King)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认为麦克尤恩笔下的“美丽新世界”被科技所淹没,科技带来的悲剧是必然的。卡塔琳娜·科普卡(Katalina Kopka)和诺伯特·谢菲尔德(Norbert Schaffeld)则认为,在这部小说中,机器才是受伤的一方。这些机器人只具备二元算法,无法适应复杂的人类世界,最终只能选择自我毁灭。针对如何处理人机关系,周敏提出人类应该放弃主仆关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牢笼,重新反思自己对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方式”,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机共存。这些研究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小说中呈现的人机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在王海霞教授看来,“科学技术的危机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麦克尤恩通过对历史的重写,把智能机器人亚当带到人类面前,最终也是为了向我们讲述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他在小说中借图灵之口,道出了人机关系中矛盾产生的根本所在:“他们不理解我们,因为我们不理解自己。”笔者认为,想要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机关系,首先要弄清楚人类在面对机器人时的深层心理,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故事的主角查理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他没有特殊的身份背景,收入一般;他心地善良,但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而略施伎俩。面对无论从外表还是智商都远高于自己的机器人亚当,查理产生了以自卑和内疚为代表的一系列复杂心理。本文将在精神分析批评的框架中,以心理防御机制为关键词,分析查理在人机冲突中的表现,为人机关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心理防御机制简述

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属于心理学范畴,最初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894 年提出,后经其女安娜·弗洛伊德系统分类后逐步完善。众所周知,弗洛伊德把个体的人格分为三部分:自我(id)、本我(ego)和超我(superego),其中本我以快乐原则为最高目标;超我受制于道德和社会规范;自我则是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妥协。当个人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压力时,本我和超我会产生强烈冲突,带来以焦虑为主的负面情绪体验。心理防御机制则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心理作用,它可以调节个体对情绪冲突和内外压力的反应,从而保护个体免受这些情绪的负面影响。在心理防御机制这一概念提出之后,不断有学者加以完善,并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于1994 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对心理防御机制有过较为明确的分类和阐述,把心理防御机制详细分为27 种。本文所提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以本书的分类为依据。

在小说里,触发查理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情形主要有两种:一是查理在与亚当的相处过程中,因为和亚当的对比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从而产生了自卑和焦虑的情绪;另一个是在查理把亚当毁掉之后,内心感到无比后悔和不安,从而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摆脱负面情绪。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查理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转移作用(displacement)、隔离作用(isolation)和抵消作用(undoing)。

三、人机差距:自卑和焦虑触发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小说里,主人公查理算不上是个优秀的人。在道德方面,查理曾因“与他人共谋,误导税务部门”而违反法律。在爱情方面,他因自己“一次无法抵赖的不忠行为”失去了前女友。在经济方面,他没有稳定的工作,却在得到母亲的遗产后,凭着自己所谓的“狂热”把钱砸在了亚当身上。相比之下,亚当则具有超越人性局限的极强道德感。他可以“在数不胜数的道德困境中自我学习”,具有高尚的品德,就连查理也承认“不会再遇到一个比他更好的人”。亚当还拥有极强的“赚钱能力”,可以在十天之内用三十英镑的本金赚到一千英镑。另外,“他的脖子和脊背上肌肉发达……有着运动员一般健硕的小腿”。尽管心存芥蒂,但查理此前更多地把亚当看作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直到亚当和米兰达发生了性关系,他再也无法忽略亚当在自己生活中占据的显著位置。在强大的竞争者面前,查理产生了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渴望寻找一个缺口发泄。与此同时,他又深受人类中心主义影响,认为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为人类服务,即人类是世界中心,而亚当的出现不过是为了让他这样的人“享受发明的喜悦感和掌控的激动感”。在自卑和自负的双重夹击下,一种以反向作用和转移作用为主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他身上清晰可见。

反向作用是指个体在产生一种情绪之后,由于社会期望、道德规范等因素,害怕自己的心理被察觉,因而做出与内心真实情感截然相反的行为。在意识到亚当和米兰达发生了性关系之后,查理的愤怒达到了极点,“恐惧、自我怀疑、愤怒”充斥着他的内心。他通过“意识之眼”旁观这场闹剧,嘲笑自己是第一个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戴绿帽子的人。他辗转难眠,整晚都在“幻想着亚当的毁灭”。尽管他不断提醒自己亚当只是一个机器人,但他早已被嫉妒和愤怒冲昏了头脑,在心里把亚当视为一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有趣的是,到了第二天,查理又在米兰达和亚当面前“摆出休闲而专注的样子”,一晚上积攒的愤怒似乎都被抛掷脑后,仿佛自己不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此时,查理就是通过反向作用维护自己受伤的自尊心。他不希望米兰达发现自己因为一台机器而吃醋,也不愿意放下身为人类的傲慢,承认亚当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他选择做出与内心想法相反的表现。尽管看到亚当后“浑身一颤、如同电击”,但他立马又用微笑遮掩,绝不愿露出伤心欲绝的样子。他想要让米兰达和亚当以为自己并不在意,从而掩盖内心的恼怒,达到维护自尊的目的。不过,反向作用在这里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尽管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但内心的不满还是通过他的行动不由自主地表现了出来。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起身拥抱米兰达,也没有询问她是否喝咖啡。他的故作轻松和反常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必然会引起米兰达的注意。不过,这也许就是查理想要的结果——尽管他不愿意放下身段,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渴望让米兰达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她正式地讨论这件事。

转移作用指人在产生一种负面情绪之后,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直接向外表现,因此会通过另一种方式或者另一个对象宣泄不满。亚当和米兰达发生过性关系,查理一直对此心存芥蒂,但又在和米兰达争论此事的时候找不到理由反击。此外,他在和亚当的相处中逐渐意识到机器的强大能力,又不愿意将自己和机器人比较,或者说,他不愿意承认因自己不如机器人而感到自卑,所以只能把这种情绪压抑在心里,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发泄出来。因此,查理在听到亚当宣布自己爱上了米兰达后,“就想要侮辱他”,故意地反问他“你怎么可能会爱……一定是你的处理器件出了问题”,还企图关闭亚当的电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亚当,查理别无他法,只能通过强调亚当是机器人这一特征,从亚当的本质层面“战胜”他。他压抑着内心的真实想法,将自己遭到背叛的愤怒和在亚当面前感到的自卑和焦虑,转化为讽刺的话语和“关闭电源”这一具有“掌控”意义的动作,从而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这不仅体现了此时查理内心深处的自卑,其中还隐藏着他对于可能会被亚当替代的焦虑和恐惧。本应成为爱情润滑剂的亚当却成了自己的情敌。他不仅拥有令人羡慕的完美身材,还拥有强大的学习和计算能力,他一天赚的钱可能比查理一个月赚的还多。凡此种种,让查理逐渐感受到了来自科技的威胁,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产生了质疑。这些情绪是不能被表现出来的,因此他不断强化自己的主人身份,强调人机界限,想要时刻掌握对亚当的控制权,防止自己的价值被机器所掩盖。查理自诩自己是前沿科技的爱好者,但若真的到了将要被机器所取代的时候,他又会立马变为保守派,固守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当的转移作用会产生消极的效果。查理通过转移作用,把压抑的情绪发泄在了亚当身上,希望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却导致他的腕骨被生气的亚当捏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四、谋杀亚当:愧疚和痛苦引起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麦克尤恩笔下,亚当和查理二人的故事最终以悲剧结尾。从亚当最后的选择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作为理想人类的映像,其逻辑终究和人类不同。亚当超越了人类的自私与狭隘,秉持道德至上的原则,通过计算和比较,选择能让各方受益的所谓“最佳方案”——即使这个方案会给查理和米兰达带来烦恼,给自己招致厄运。他想要造福社会,所以把自己为查理赚的钱捐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他坚守司法正义,所以向警察告发了米兰达曾经的罪状,让她面临被起诉、入狱的命运。对查理来说,这些无疑是当头一棒。得知亚当的“疯狂行为”后,查理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用锤子亲手砸毁了这个人类“多少世纪以来的梦想”。但是摧毁并不意味着结束,相反,它成为查理和米兰达噩梦的开始。对于查理而言,摧毁亚当并不像毁掉自己的一台机器那么简单。查理早就明白,“‘恨它’,‘说服他’,甚至还用‘亚当’,我们的语言就暴露了我们的弱点”,查理在潜意识里已习惯把亚当看作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果说,一锤子砸毁亚当让查理获得了某种宣泄的快乐,满足了他的本我,“谋杀”行为却又让他受到来自超我的折磨,使他的“道德原则”和“良心”处于不安和负疚之中。当本我和超我相互冲突时,他的心理防御机制再次被触发,其主要表现为隔离作用和抵消作用。

隔离作用意为刻意不提某件已经发生过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避免让内心产生强烈波动。这通常表现为在交谈中用其他字眼来代替一件事。查理在摧毁亚当之后,每次谈论到这件事时就会感到痛苦,为了不让自己“过于逼真地回忆现场”,他一直用“那事儿”来指代自己摧毁亚当这件事,不愿提及任何会勾起他痛苦回忆的字眼。这说明查理并没有简单地把摧毁亚当看作一件理所应当的事。相反,这件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不安。他不希望回忆起自己对亚当“行凶”的过程,不希望让自己的良心处于被谴责状态,所以用“那事儿”来代替杀死亚当这一行为,以便从语言层面把自己和这件痛苦的回忆隔离开来。不过,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查理避开的只是来自语言层面的刺激,内心的不安和痛苦并不能仅仅通过闭口不提就能消除。这件事成了查理心中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他不愿直面事实,不敢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无法与自己的内心和解。

抵消作用指一个人在经历了某种让人难以接受或十分悲伤的事后,会通过一些特定的动作或言语来消除内心的不适感。查理并没有让亚当的身体被回收,而是按照他的“遗愿”交给了图灵。这和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里克的选择相似。不论是查理把亚当的“遗体”交给图灵,还是里克在射杀仿生人鲁芭后为她烧掉画册,两人表现出的都是人类对人造生命的一种默哀,也是对自己杀戮后愧疚感的一种抵消。另外,为了让自己的良心不受折磨,查理还将毁掉亚当这件事描述为“合理甚至英勇的举动”。他试图说服自己,这是为了保护米兰达和收留马克而迫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他还假设,如果自己当初没有做出那样的举动,之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理想的情况”。他试图通过将“杀死亚当”的行为合理化来减轻自己道德上的负罪感。但事实上,这些借口往往不堪一击。他很快就承认“这些假设都是防护罩而已……真相是,我们想念他”。查理为自己行为的正当性做辩解,并做出与已存在的事实相反的假设,都是为了抵消因为毁掉亚当而导致的愧疚感和罪恶感。但是在和艾伦·图灵交谈之后,他接受了亚当,也接受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与之前为自己辩护的行为不同,和图灵谈话之后,查理选择直面已定的事实,直面内心的真实感受。在看到亚当那熟悉的身体后,查理“低下头,吻了吻他那和人类几乎一样柔软的嘴唇”。这一举动说明,查理不再逃避对亚当的感情。他跃过了人机关系中人类心理上的鸿沟,与自己达成了和解。这个充满愧疚和爱的吻,是查理放下芥蒂后向亚当的致歉和告白,也是他的心理防御机制暂时进入休息状态的标志。

五、结语

科普卡诺和谢菲尔德认为,《我这样的机器》这部小说最终关注的还是人类。分析预测人类在面临人工智能时会产生的心理,对于恰当处理人机关系非常重要,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前,最重要的首先就是充分了解人类自己。在与机器人亚当相处的过程中,查理在对亚当的身份判断上出现困惑。他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两种情况下被触发:一是面对来自机器人的竞争和挑战时,因为自卑和焦虑,在他身上出现了反向作用和转移作用;一是在摧毁亚当后,内心的愧疚与不安引起了隔离作用和抵消作用。这两个情境其实也代表着当前社会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两个关注点: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以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共情。王海霞教授主张:“树立发展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科技发展同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这一崇高目标联系起来,严格把握科技运用的伦理尺度和伦理范围。”因此,明确人的主体地位,让人工智能技术处于可控状态,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米兰达防御机制亚当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米兰达规则:沉默权和律师帮助权
“你有权保持沉默”
亚当·卡罗拉的十大珍藏
垃圾堆小公主(短篇小说)
语言层次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藏族和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