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蛙和蟾蜍”系列故事中的幽默趣味

2023-09-28袁玉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名作欣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蟾蜍贝尔儿童文学

⊙袁玉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艾诺·洛贝尔被称为最懂得尊重儿童智慧的作家,他用简约质朴的文字和图画讲述着一个个温暖而幽默、天真而智慧的故事。美国儿童图书委员会主席及评论家约翰·多诺万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莫里斯·桑达克看到黑暗并把它展现出来,艾诺·洛贝尔却总是看到光明并分享给大家。”①

与其故事中的光明景象相反,洛贝尔的童年是寂寞的。自小父母离异,他缺失了父母的陪伴,身体孱弱,常年休学,这导致他和同龄伙伴间有很大的生疏隔离。好在他生活在信奉斯多葛派的外祖父母身边,他们身上坚韧、坦然的处世态度给予洛贝尔向上的力量。当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自己与世界的隔阂时,他始终坚贞不渝地寻求自己与世界的相似点,努力确认真正的自我,积极建构自我同一性。洛贝尔的这种精神信念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便生成了光明与爱,智慧和幽默。

“青蛙和蟾蜍”系列图书便是洛贝尔的代表作品,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天真深刻的世界。该系列是洛贝尔创作的“我能读”系列图书,包含《好朋友》《好伙伴》《快乐年年》和《快乐时光》四册,都是讲述发生在青蛙和蟾蜍这对好朋友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趣事。书中的语言浅显有趣,图画生动细腻,且幽默意味突出,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青蛙和蟾蜍”中幽默的表现形式

幽默是儿童文学经典的宝贵品质和鲜明特色,儿童文学中的幽默总是“浑然天成地与童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②。“青蛙和蟾蜍”系列图书富含幽默趣味,主要表现在形象、情节、叙事、图画四个方面。

(一)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

拟人体童话的主人公大多为动物,因为儿童与动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爱德华·威尔逊认为,人类身上隐藏着热爱生命的天性,自出生起便自发地被其他生命吸引。孩童心中怀有的对未知事物强烈的好奇心使其对自然界有着特殊的、本能的爱,并且作者也容易根据物种特点设定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使得作品富有生气且易于被儿童理解接受。在“青蛙和蟾蜍”的人物设定上,洛贝尔选择了一对外形相似的两栖动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这种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承载的友谊不仅纯粹,也跨越了国别、种族和时代的隔阂。

在洛贝尔的画笔下,青蛙和蟾蜍一高一矮,都有肿眼泡和阔嘴巴。通体绿色且长手长脚的青蛙在外形上呈现一种开朗乐观的状态,而短胳膊短腿的黄褐色蟾蜍则流露出一股莫名的忧郁气质。在人物衣着的处理上洛贝尔也是有意将这两个人物画得难以分辨,青蛙身着一件与蟾蜍肤色相近的黄褐色外套,蟾蜍则穿着一件与青蛙肤色类似的暗绿色外套。

朱自强教授在《儿童文学概论》中谈到,“儿童文学中的人物应该具有能够给儿童读者带来切实感或亲近感的性格”③。在本系列图书中,青蛙与蟾蜍虽然性格迥异,但都无比亲切。青蛙开朗理性,积极蓬勃,而蟾蜍忧郁敏感,稚嫩笨拙。与青蛙成熟的心智相比,蟾蜍的思维方式更接近幼儿,融入了儿童的某些本质特征。两者之间性格的差异体现在故事的每一处细节中。在《转角的地方》这个故事里,青蛙和蟾蜍在外淋了雨,跑回青蛙家后蟾蜍很不开心,他十分消极地说:“我全身都湿透了,今天一天也报销了。”④乐观的青蛙则让丧气的蟾蜍先喝点茶、吃块蛋糕,并用火炉把衣服烘干,三言两语就化解了蟾蜍的消极情绪。正是这种性格的反差碰撞使得二者之间充满了和谐温馨的氛围,也让故事变得极具幽默感和趣味性。

(二)悖情悖理的情节构思

幽默趣味还体现在一个个小故事的情节构思中。“青蛙和蟾蜍”系列图书中每一个故事的情节都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然后在看似随意的对话和简单的场景中产生不谐调的情节,幽默就在这些悖情悖理的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漫溢出来。不谐调是所有幽默的核心,在阅读过程中作品的接受者必须既发现不谐调又解除不谐调,这样才能欣赏到幽默。

李学斌教授在《幽默的蛰伏——论儿童幽默的文本发生》一文中论及了儿童幽默的概念和幽默的内在审美特征。他谈到儿童幽默是指“儿童生命中和特定认知发展相联系的一种不谐调的、引人发笑的行为方式、意象组合或游戏情境”⑤,幽默的内在审美特征即“一种在现实基础上悖情悖理的反常态行为方式或情景创造”。这种触发幽默的悖情悖理的情节设计其实暗合幼儿的认知思维。皮亚杰认为2—7岁的儿童正处于认知发展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表象思维、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和思维的不可逆性。

“青蛙和蟾蜍”系列是“我能读”系列分级读物的第二级,面向的读者是4—9 岁的儿童,年龄基本符合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在该图书中,主人公蟾蜍便是一位典型的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形象,他的思维方式纯粹是儿童式的。在故事《时间》中,蟾蜍不能正确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把“时间”的流动与撕日历这个具体的动作联结在一起,认为撕掉一张日历就代表过完一天。同样,在《帽子》中,蟾蜍以为凭借自身意念便可让事物发生变化,竟对青蛙的话信以为真,在睡觉前他努力在头脑中想一些大的东西来让自己的脑袋变大。蟾蜍的上述做法是其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他从自己的感觉出发,按照自己的看法判断事物,从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来源于儿童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故事蕴含着天然的趣味性,洛贝尔将其不加修饰地融入艺术作品中,使得蟾蜍稚嫩的形象透露出最本真的幽默情趣。

(三)丰富多样的重复叙事

重复叙事是儿童文学中十分常见的叙事手法。在“青蛙和蟾蜍”系列里几乎每个小故事都存在言行或者情节上的重复,营造了别样的幽默效果。

人物语言和行为的重复指的是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或者类似的语言或动作反复出现。《那天他们去游泳》中,青蛙和蟾蜍来到小河边游泳,蟾蜍觉得自己穿泳衣的样子很滑稽,不许青蛙看他,还拜托青蛙不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穿泳衣的样子,这反而引起了小动物们的好奇,大家纷纷停下来看他。最后故事在“乌龟看了哈哈大笑,蜥蜴看了哈哈大笑,蛇看了哈哈大笑……”⑥这样的重复行为中结束。在《帽子》中蟾蜍为了使自己脑袋变大,使劲地想一些大的东西,“想”这一动作重复了三次,“他想到了巨大的向日葵,他想到了高高的橡树,他想到了覆着白雪的雪山”⑦。人物言行的重复放大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得形象更加鲜活,从而在儿童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人物言行的重复还往往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增强了文本的易读性和韵律性,符合孩子的预期心理,使孩子们在重复叙事带来的言语游戏中获得纯粹的快乐。

情节结构的重复是指在同一故事中,相近的情节反复出现。《风筝》中,青蛙和蟾蜍到外面放风筝,青蛙负责拿着风筝线,蟾蜍则拿着风筝往前跑。一开始“蟾蜍拿着风筝跑过草地,用他的小短腿尽快地跑”,风筝落了下来;第二次“蟾蜍跑回草地上,把风筝举在头顶上挥来挥去”,风筝又落了下来;第三次“蟾蜍又跑回草地上,他把风筝举在头顶上挥来挥去。他上上下下地跳着”,风筝又落了下来;最后一次,“蟾蜍跑过草地,他把风筝举在头顶上,挥来挥去。他上上下下地跳着,他大声地喊叫:风筝风筝往上飞”,这次风筝终于飞得高高的。四次放飞风筝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知更鸟一次次的嘲笑和青蛙一次次的鼓励。情节结构的重复赋予了故事层次感,也使得情节产生了多种方向发展的可能,并且每一次情节结构的重复并不单调,都伴随着细微的情节变化,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趣味。这些重复叙事带给儿童一种熟悉感,让他们充满阅读期待,获得游戏般的满足感。游戏一般的心态是幽默的必要前提,当重复的故事结构出现在儿童面前时,出于本能的好奇和猜想,其注意力便会集中到想象中事物的不谐调上,正是在这种游戏般的期待与实际出现的东西相悖的情状下,儿童才获得了幽默和满足。

(四)形象生动的图画设计

洛贝尔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插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场景描绘简约、人物表情细腻著称。“青蛙和蟾蜍”系列图书中,洛贝尔的绘画与文字交相呼应,文字补充了画面,画面又使文字生动起来。四本小书以绿色和褐色作为基调,在黄褐交织的草木间上演着青蛙和蟾蜍之间的趣事。书中形象虽笔触简约,但每一个人物的细微表情和动作都十分传神到位,从画面中焕发出幽默色彩,令人忍俊不禁。

在《那天他们去游泳》这个故事里,各个动物的表情摹画也十分生动,充满细节。一开始蟾蜍和青蛙游泳时是很开心的,他们俩在欢快地戏水,但是当蟾蜍看到乌龟经过时,蟾蜍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化了。此时的蟾蜍严肃且安静,将全身藏在水下,只露出了半边脑袋。作者把看热闹的乌龟、蜥蜴、蛇、蜻蜓、田鼠毫不顾忌、哈哈大笑的情状画得非常形象。而青蛙作为蟾蜍的好朋友,他是捂着嘴巴偷偷笑的,他虽然答应蟾蜍不会笑,可还是被蟾蜍滑稽的样子逗笑了。这些细腻的情感绘画不仅具体地表达了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以贴切的姿态和亲切的形象从画面中传递出幽默感。

洛贝尔的绘画中洋溢的幽默趣味还在文字的铺垫下借助图书的翻页效果达到高潮。在《冰淇淋》中我们发现,故事中的幽默不是突然迸发出来的,而是随着画面的递进不断叠加的结果。天气炎热的一天,蟾蜍跑去冰淇淋店为青蛙买冰淇淋,由于天气太热冰淇淋开始融化,蟾蜍着急往回赶,可是这一举动更加速了冰淇淋的融化速度。洛贝尔详细地描绘了冰淇淋在蟾蜍手中融化的几个阶段,它先是顺着胳膊流下来,接着溅到了他的头上,之后滴了蟾蜍满身。然后作者将画面转移到了青蛙身边的小动物身上,他借老鼠、松鼠和兔子的视角表述了蟾蜍的狼狈模样。下一页作者再次将镜头对准回来的蟾蜍,满身被巧克力冰淇淋覆盖、头顶两个蛋筒的他真如小动物们所说的像是一个长着犄角的咖啡色大怪物。作品中的图画直观形象地展现了蟾蜍可笑的样子,画面中扑面而来的幽默感也随着翻页愈加浓烈。

二、“青蛙和蟾蜍”中幽默的价值取向

通过上述对“青蛙和蟾蜍”系列作品中幽默表现形式的分析,可以感受到洛贝尔作品中的幽默是与儿童自身的思维方式或者生命形态分不开的,属于李学斌教授所说的“无意识倒错”的还原。洛贝尔在表现儿童幽默的时候倾注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理解以及同情,和儿童站到了一起,贴合儿童的认知思维,接近儿童的生命感觉,与儿童携手建立起了“第三之世界”,这也间接传达出了“青蛙和蟾蜍”系列图书幽默的价值取向。

(一)儿童与成人共通的幽默

洛贝尔是这么理解幽默的:“在我看来,一种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东西就是幽默感。我认为一个孩子的幽默感和一个成人的幽默感是差不多的……我们都会为某种不协调和失措而大笑。”⑧洛贝尔的这种幽默观投射在“青蛙和蟾蜍”系列图书中,为这套作品建立了一个儿童和成人均可持有的共享点,使得他们都为作品中的幽默所打动。

儿童读者喜欢“青蛙和蟾蜍”系列,往往是被故事中人物的有趣性格以及在性格驱使下做出的趣事所逗笑。作品中略显笨拙的蟾蜍总是做一些令人发笑的傻事。在《讲故事》中蟾蜍看到青蛙的脸色发绿便判断他是生病了,为了给“生病”的青蛙想出一个故事他来来回回地走,又是倒立又是朝头上泼水,还拿头撞墙,最后反而把自己折腾得难受了。孩子们在阅读这样的故事时,实际上在受一种秩序对另一种秩序的干扰,故事中的人物做出无由且幼稚的举动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越轨行为。但在故事的结尾,儿童头脑中原有的组织和秩序又完美无缺地出现了,儿童发现自我认知不可动摇,这时便会产生优越感和宽慰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别林斯基认为:“凡是写得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可以让成人也能够心满意足地读完,并且他读完便恍惚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⑨但是幽默的欣赏水平取决于接受者在接触不谐调过程中所付出努力的比例,因此对于成人来说,大多数的儿童幽默并不好笑,甚至有些矫揉造作。但是“青蛙和蟾蜍”中的幽默趣味并不寡淡,且对成人读者来说也是极具魅力的,“其身上洋溢出来的天真和童趣的幽默,是儿童文学艺术的独特趣味所在”。

社会的竞争压力需要成年人严格遵守既定的伦理和道德,他们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社会的整体规则,并随时接受社会的审查和评判。弗洛伊德强调指出:“人们需要定期地从这些要求的压迫中解脱出来,并希望能复归到童年时代的情感、行动和思想中去,因为那里没有这种社会责任。而幽默,恰恰提供了一种解脱,这正是成年人何以喜欢幽默的缘故。”⑩“青蛙和蟾蜍”系列为成人读者提供了一个巨大而宽阔的空间,让他们回归到青蛙和蟾蜍所处的世界中感受童年的天真与深刻。成人读者不仅会被作品中不谐调的情状所感染,也会玩味某些话语中暗含的深意。在《一颗遗失的扣子》中,蟾蜍把青蛙为自己找到的扣子全部缝在外套上,作为礼物送给青蛙。故事结尾写道“上面的扣子却一颗也没掉,因为蟾蜍把它们缝得很牢很牢”,不同的人会结合不同的人生阅历,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二)“无意思之意思”

“无意思之意思”一语是周作人在《儿童的书》一文中提到的,他在这篇文章里否定了“偏于教训”或“偏于玄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后,继而表示他觉得最有意思的是那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他进一步对其做出解释:“我说无意思之意思,因为这无意思原自有它的作用,儿童空想正旺盛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愉快的活动,这便是最大的实益。”⑪周作人此处的“无意思”是相对于抱着功利心态对待儿童文学作品的成人而言,一部优秀的作品本身并无实用的功用。而在儿童读者看来,这些作品中的幽默、天真、滑稽、奇妙等艺术特质使他们欢乐,贴近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这便是最大的“意思”。这种“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便是最符合儿童本位标准的作品,“这种看似‘没价值’的‘无意思’,其实以其纯游戏性的审美取向蕴含着最深沉的价值”。

英语文学中也有“无意义的幽默”的概念,这种幽默并不是指向一种明确的意义,它传递的是一种温和不和谐的感觉。这种“无意义的幽默”正具备周作人所说的“无意思之意思”的价值取向,“青蛙和蟾蜍”中流露的幽默符合“无意义的幽默”的特征,并且体现出“无意思之意思”的价值取向。

在“青蛙和蟾蜍”系列图书中,体现出的幽默既不是简单的无厘头搞笑,也不是为了迎合读者口味的“为幽默而幽默”,而是在表现儿童独特的生命感觉和稚嫩的认知思维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幽默感。在《颤抖的滋味》这个故事里,青蛙为了让蟾蜍感受到颤抖的滋味就向蟾蜍讲可怕的鬼故事,讲着讲着他们俩都害怕了,如愿以偿体会到了颤抖的滋味。虽然青蛙的鬼故事很可怕,但是因为在彼此身边反而感觉很温暖。这个故事并没有讲述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使用高超的技法,却能令读者读完后会心一笑。这种“无意思”的、无目的性的、温和的幽默,正是源自儿童本真的生命视角,源自儿童天然的生活态度。

三、结语

儿童文学是快乐文学,幽默是儿童文学的生命本质。“青蛙和蟾蜍”系列以青蛙和蟾蜍这对诙谐的好朋友为主体,呈现他们日常生活中不谐调的情节,并运用重复叙事产生游戏效果,借助生动的图画与文字配合,生成了独特的幽默趣味。除此之外,洛贝尔利用幽默建立了儿童和成人共享的连接点,传递出“无意思之意思”的价值取向。

“青蛙和蟾蜍”系列图书之所以能呈现出优秀的幽默表现及独特的价值取向在于洛贝尔对儿童生命的理解以及对儿童价值的充分认可。这与洛贝尔自身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也有着密切联系。稚嫩、单纯的儿童世界恰恰隐含着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本源信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幼儿故事往往蕴含着哲学般的认知角度和根源内涵。“青蛙和蟾蜍”中的故事就是如此,幽默趣味背后包含着深层的哲学思考。洛贝尔用简单温馨的故事,诉说着最质朴又最意蕴深长的幽默。

①阿甲、黄建萍、马云荣等:《童年的力量 20世纪美国童书天才那些事儿(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98页。

②何家欢:《关于儿童文学经典品质的思考》,《昆明学院学报》2011年第33卷第2期,第15页。

③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④〔美〕艾诺·洛贝尔:《青蛙和蟾蜍 快乐年年》,潘人木、党英台译,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⑤李学斌:《幽默的蛰伏——论儿童幽默的文本发生》,见朱自强编:《儿童文学新视野》,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⑥〔美〕艾诺·洛贝尔:《青蛙和蟾蜍 好朋友》,潘人木、党英台译,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页。

⑦〔美〕艾诺·洛贝尔:《青蛙和蟾蜍 快乐时光》,潘人木、党英台译,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⑧陈恩黎:《论阿诺德·洛贝尔的“我会读”系列图画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123页。

⑨王确:《文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53页。

⑩〔美〕保罗·麦吉:《幽默的起源与发展》,王小伦、张增武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页。

⑪周作人:《儿童的书》,见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上下身》,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710页。

猜你喜欢

蟾蜍贝尔儿童文学
蟾蜍是谁?
远行的蟾蜍 外一篇
贝尔和他的朋友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忘我的贝尔
蟾蜍记
蟾蜍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