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3-09-28温宇迪西南财经大学

财会学习 2023年8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模块信息化

温宇迪 西南财经大学

引言

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关注的核心领域,其承担着培育人才的重要责任。正因如此,国家倾注到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类资源也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教育领域获取了加快工作效率、优化工作质量的契机,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在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之中,大数据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实现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和服务内部治理能力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一、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带来的积极影响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多个领域的进步创设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也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产生了正面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层面。

(一)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提升

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帮助,高校能够在与自身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审计系统软件设计工作,软件之中将会具备更加健全的控制节点。如此一来,在执行审计工作的流程中,不仅仅是单纯通过纸质资料记载的形式,同时也能够在软件的帮助下,采取对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对比的形式,将一个控制节点到另一个控制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记录进行充分核查,这可以有效防止纸质资料由于舞弊行为的存在而被篡改的情况产生,或者防止一些主体为了避免自身被追责,而不在纸质资料上存留痕迹等类似行为的出现,实现了内部审计结论的有效保障。

大数据技术可以建立起内部审计信息化模式,与以往的手工审计方式进行比较而言,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模式能够运用计算机完成审计业务的主要工作环节,在存储数据时也可以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为信息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不仅如此,以往的手工审计方式如果在审计期间出现被审计内容修改或变更的情况,参与其中的经办人员可能并不会存留自身的经办痕迹。而大数据技术下的审计工作模式能够详细记录业务经办的每一个环节,为追责和回溯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1]。尽管当前的计算机软件也能够做到无痕修改数据的形式,而倘若可以进一步完善并开发更加全面的软件系统,并在系统之中将内部审计模块进行逐步升级,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切实提升。

(二)实现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转化

由于技术力量和工作人员的限制,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实际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难以切实扩大审计范围,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而生成的审计报告也基本是用于事后纠正错误、倒查舞弊行为,难以从事前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帮助,高校中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接触到较为广泛的财务和业务数据,例如对资金预算和财务核算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使得领导层面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到更具针对性、真实性的依据和参考,将单位决策角度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所具备的建设性作用进行切实有效的发挥。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在实际进行现场审计工作之外,将各类业务运行之中存在的疑点和数据异常点进行及时发现,从而更加有效地掌握审计重点,做好重点审计工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审计取证的有效化,进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绩效的充分提升。

(三)实现内部审计方法的有效创新

对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实现有效创新而言,大数据外部审计环境为这一目的的实现创设了更加良好的契机,高校中的内部审计需要在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的前提下,通过比对分析和汇总分析的形式对审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不仅如此,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通过关联分析的形式对审计对象的关联单位开展分析,并全方位测试待审计数据,将存在的隐蔽性问题和潜在性问题进行彻底挖掘,从而优化审计质量。除此之外,基于大数据背景,相较于过去的人工审计方式而言,信息化的内部审计工作便捷程度将会达到更高水准,从而实现审计时间的充分节约,提高审计效率。

(四)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有效节约

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的审计工作可以具备信息化的特征,这样一来,其投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均可以实现充分节约,并切实达成工作效率全方位提升的目标。就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现状来看,技术设备现代化程度不足、人员编制较少等问题尤为明显,大部分高校均存在着审计人员数量不够以及专业背景相对单一的现象,这将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2]。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通过计算机技术设计并优化高效的办公软件程序,并在软件程序的帮助下将系统中纳入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对业务关键点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将工作之中存在的不符合规定的内容进行及时发现。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管理分析,及时排查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可以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使高校内部审计水平实现进一步提升。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具体路径

为了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进一步提升,还需要探寻行之有效的路径,促使高校内部审计迈上更高台阶。

(一)强化大数据应用意识,充分认知关键问题

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之中融入大数据技术能够产生可观的积极影响,对实现二者的融合有着很强的必要性。若想切实达成高校内部审计之中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首要任务即为高校中的领导层面、管理层面、内部审计人员层面等相关主体均树立起正确的大数据应用意识。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优化高校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意识。作为高校的领导层,这一主体应当全方位了解大数据技术,同时对此技术形式与高校自身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的必要意义形成充分认知,并全面掌握二者融合期间存在的一些实质性、关键性问题。基于这一前提,高校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应当做好统一规划与顶层设计,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并逐步落实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其次,高校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还应当强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指导力度,逐渐引导这一主体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使之能够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意义形成充分认知,并在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学习、接受和了解的过程中可以更具主观能动性,如此一来,即可达成大数据技术全方位渗透到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目的,提升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开发个性化定制功能,逐步创新系统建设

在建设和优化信息化内部审计模式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主体内容即为内部审计系统的框架功能。在对内部审计系统进行建设时,落实系统的个性化定制应当作为主要思路。就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的绝大部分在选择内部审计系统时,通常会直接购置软件公司所开发的通用系统[3]。应当看清的是,每一所高校其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内部审计需求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而通用型的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可能无法满足高校的实际需要。基于这一前提,我国高校在进行内部审计系统和功能的选择时,应当秉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与自身内部审计工作具体情况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积极落实系统个性化定制功能开发的模式。具体而言,审计资源管理子系统和审计业务管理子系统是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之中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安全可靠、交互共享、拓展兼容、操作简易的原则。

第一,在进行高校审计资源管理子系统的开发时,这一系统之中需要涵盖多个模块,例如人员信息管理模块、法律法规管理模块、中介机构管理模块、采购供应商管理模块以及档案管理模块等等。其中的每一个模块还应当包含三个必要的功能,分别是查询、维护以及新增。除此之外,在这一子系统之中,统计功能模块必不可少,该模块需要保证系统用户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能够对项目综合数据进行统计,并通过统计生成相应的数据输出报表。总体而言,审计资源管理子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高校审计资源的高效整合,为审计决策提供辅助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支持审计业务管理子系统的运行。

第二,在进行审计业务管理子系统的开发时,需要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需要进行有机结合,这一子系统之中涵盖的模块应当以业务类型作为基准,包括财务审计、工程审计以及综合审计等大类。具体到每一个业务模块的界面设计均需要根据三级审核要求完成。以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偏好为基础,还需要在界面进行业务金额异常变动提示区域的设置,完善系统本身的预警功能。同审计资源管理子系统一致的是,业务管理子系统同样需要进行统计模块的设置,这一模块通常是在完成审计业务之后,对项目进行期间内部审计部门所提出的意见进行自动统计。此外,审计业务管理子系统的开发在改善审计整改跟踪功能方面更具针对性,能够将被审计对象的整改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这对于审计价值优化和审计结果落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搭建完善制度化体系,切实规范经济业务活动

当高校基于大数据背景推进自身内部审计质量提升进程的过程中,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至关重要[4]。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只有具备严格的规章制度,才可以对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创设更加良好的秩序,这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提升的关键所在。在高校的日常运行之中,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包括内部审计工作均需要具体的规章制度加以支撑,才能保证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从而有效规避各类经济与业务风险的产生,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的合法合规,促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有效规范。在实际搭建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内部治理体系,这一体系通常是涉及多个组成部分,包括学校层面、教辅单位、教学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等。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在实际开展治理工作时,牵扯到的规章制度也包含多个层面,例如招标采购、基建修缮、后勤、资产、财务、教学、科研以及人事等,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为高校的正常运转提供坚实保障,进而促使高校走向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内部审计制度的过程中,建设依据和建设框架应当为高校治理体系,同时立足于诸如业务风险和治理风险一类的风险点角度,完成各项关于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的建立,包括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审计制度、预算管理审计制度、财务收支审计制度、工程审计制度等多个维度。除此之外,在建设内部审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以高校本身的具体发展状况为基准,对学校不断朝前迈进和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充分关注,在此基础上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对于暂时空白的或是与发展要求不相符的制度进行更新与填补,使得制度内容可以切实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同时与大数据背景相契合。

(四)组建高水平审计队伍,创新工作团队建设

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是一项能够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子,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也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模式建设的关键基础,为此,若想切实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应当致力于高水平审计队伍的建设,并对工作团队的建设方式予以创新。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之中一般没有配备软件、信息方面的专业人才,工程类人才和财经类人才是内部审计队伍的主要构成要素,这对于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融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5]。为此,高校应当落实多元化配置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方式,在引进IT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之中投入更多的力量,丰富内部审计队伍人员构成。此外,还应当致力于内部审计人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必要时可以通过培训等形式,确保每一名参与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均可以对信息系统进行熟练运用,实现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充分提升,有效发挥大数据和信息化系统的效能。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备了质量提升的契机,大数据技术也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在全新的时代发展环境下,高校若想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首先应当不断强化自身的大数据意识,在发展期间逐渐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并积极落实更加先进的内部审计系统,依托这种形式切实达成内部审计工作之中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融入,真正发挥大数据技术应有的效能。此外,还应当借助制度的完善和人员素质的提升,不断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模块信息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