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粤古驿道上的苏轼行迹及其驿道诗

2023-09-28袁文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广州510225

名作欣赏 2023年9期
关键词:南粤驿道儋州

⊙袁文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广州 510225]

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前广东省辖区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运用传统技艺修建的通道,包括驿道(官道)和民间古道,是广东历史上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文学研究方面,南粤古驿道作为古代贬谪文人南迁北返的主要通道,因此是研究岭南贬谪文学的独特角度。苏轼是最重要的岭南贬谪文人,相关研究成果甚多,但从古驿道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少。本文将从南粤古驿道角度研究苏轼,从其驿道行迹及驿道诗歌深入理解南迁北返时的苏轼。

一、一路游赏的惠州之贬

绍圣元年(1094)九月初,当苏轼从江西南安县沿着崎岖曲折的古驿道登上大庾岭梅关的那一刻,他的晚年人生就与岭南产生了关联。从苏轼贬谪惠州的行踪来看,岭南的蛮荒及其骇人的瘴疠并未影响他对岭南世界的好奇与游兴。苏轼走上梅关古道,即游访古道旁的龙泉寺,并在寺钟上题诗《过大庾岭》:“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诗中景情自然契合,表露苏轼当时的归隐之意。顺着梅关古道至南雄州,然后转浈江舟行至始兴县,游访建封寺并投宿于寺中,次日登尽善亭,作诗《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东来隐会稽。”后再入浈江舟行至韶州,应月华寺僧之邀入寺游赏并为重建寺院作上梁文,作诗《月华寺》。后至曹溪,游访南华寺,题写“宝林”两字,谒六祖普觉大鉴禅师塔,作诗《南华寺》,诗曰:“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诗中此两句用意奇特,表达对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后从韶州转北江舟行,经翁源至英州,游览英州南十五里处的景点碧落洞,作诗《碧落洞》述其奇异之景。九月十二日又游英州城南四里处的寿圣寺,留题于晞阳岛之北石壁。九月十三日至清远县,游访清远县东三十里的峡山寺,作诗《峡山寺》。后再游真阳峡。九月中旬后至广州并逗留数日,期间游览白云山蒲涧寺、滴水岩。留题于蒲涧寺石碑,作诗《广州蒲涧寺》《赠蒲涧信长老》。传苏轼宿于广州三围巷瑞泽堂时,有甘露降其上。九月下旬,苏轼从广州出发,有诗《发广州》,“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樵渔”一句中再次流露归隐之意。至广州扶胥港,游南海神庙,登浴日亭游赏,作诗《浴日亭》。诗作绘登亭所见日出壮景,并流露出人生沧桑之感。此后乘舟顺东江往东,九月二十六日转往沙河行至泊头镇上岸,再换小舟折小溪经泊头圩出,二十七日到达罗浮山尽兴游览,饮卓锡泉,游长寿观、冲虚观、葛洪丹灶、朝斗坛、朱明洞,于葛洪炼丹遗址处题“稚川丹灶”四字,宿宝积中阁,有诗《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述其景。此后再转东江乘舟向,十月二日抵达惠州。一般来讲,古代官员的流贬是受限制的。苏轼贬谪岭南时的行程受限情况,可从其《赴英州乞舟行状》叙述得知:“臣只带家属数人,前去汴泗之间,乘舟泛江,倍道而行,至南康军出陆赴任。”另据宋人周煇的笔记《清波杂志·二道人》记载,苏轼贬惠州时还配有两名押送使臣。然各种行程限制并未遏制其喜好游玩的性情,仍在贬向惠州的路上到处游赏,留下一首首驿道诗歌。作为贬官来说,苏轼这段行程是比较自由的。苏轼到惠州贬地外仍游兴不减,这种自由随性触怒了新党分子,最终遭受更加严厉的贬谪——儋州之贬。

二、行色匆匆的儋州之贬

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七日,苏轼再遭新党极限打压,苏轼琼州别驾、昌化军(儋州)安置诰命。四月十九日苏轼携幼子苏过匆匆启程奔赴海南儋州。顺东江而下,出东江口再到广州扶胥港短暂停泊。然后经过广州,逆西江西行,经过新会时,遇西江洪峰,“传值潦水,止累日”,停留期间,游访月华寺,寻访道人钟鼎于金溪寺。多次过古劳乡,当地士人为之筑亭(后名坡亭)。因西江洪水一直没有减弱,苏轼决定改道南下,此后路线学界存在不同看法,一般认为苏轼在新会改道南下,过圭峰山,至开平,过潭江,游访金鸡寺,然后再往北至新兴进入西江,经康州、封州抵梧州。但研究者刘晓生根据1984年在肇庆七星岩所发现的疑似苏轼笔迹的“崧台第一洞”题字,及2014年11月29日发现在“崧台第一洞”石刻左下的“眉山苏轼书”落款,认为在绍圣四年(1097)五月初,苏轼父子从新兴折入西江后,还抵达端州城区对岸新江口,并有可能携子同游七星岩并留下“崧台第一洞”题字,然后再溯西江西行抵梧州。本文认同刘氏观点,在苏轼贬儋行迹中加上端州七星岩一地。苏轼至梧州时,闻弟苏辙在滕州,又赶往滕州,于五月十一日兄弟相会。关于腾州之后,苏轼兄弟南下雷州的行程路线,学界存有争议。孔凡礼认为苏轼与子由自藤州南下,过容州、高州至雷州,再从雷州的徐闻递角场乘船渡海至琼州登岸,再前往儋州贬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苏轼自藤州顺北流江南下,过容州、郁林,再至陆川,入龙化水,经今廉江、遂溪至雷州半岛,然后也是从雷州的徐闻递角场乘船渡海至琼州登岸,再前往儋州贬地。后来有一些研究已经完备地论证并否定了苏轼兄弟途经高州的可能性。故本文采用后一种观点。苏轼兄弟进入雷州半岛后,途中曾宿于遂溪县调丰村景兰阁。曾游赏遂溪城南三十五里处的七星岭,并题石“七星拱秀”四字。后至遂溪县城南二十三公里处的城月驿馆并宿于驿馆。六月五日至雷州。苏轼在雷州短暂停留,游览罗湖(今雷州西湖),拜谒天宁寺并题赠“万山第一”。六月十一日,苏轼至徐闻递角场码头渡海至琼州登陆,琼州府逗留数日后,再乘轿沿西北海岸进行,七月二日至贬地昌化军(儋州)。苏轼贬谪儋州行程遥远,路线复杂,水陆驿道交替前行。在这漫长而复杂的行程中,竟没留下一首真正的驿道诗,这实在令研究者困惑。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苏轼贬儋的行程时间紧迫,途中又因路况受限费去一些时日,因此没有充裕的时间再沿途游访,另一方也可能因贬儋对苏轼的打击甚大,导致其心境灰暗,一时未得排解。

三、遇赦北返的告别与流连

元符三年(1100)二月初,苏轼遇赦,告令“北移廉州”。苏轼对获赦北返并未产生劫后余生之解脱感,离儋之时,却对贬地产生了留恋之情。苏轼离开时跟当地百姓惜别、与当地友人诗酒赠别。这种心态也体现在苏轼驿途中一次次的故地重游。六月初,苏轼离开儋州北行至琼州,六月二十日渡海,在海上作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直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表达对贬地的感念之情。六月二十一日至徐闻递角场码头登岸。登岸后即拜伏波庙,作碑文《伏波将军庙碑》。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至雷城晤秦观。六月二十五日离开雷城,至城西北四十五里处的兴廉村净行院住宿两晚并有诗《雨夜宿净行院》《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两诗皆流露出对人生沧桑的感慨。后再乘舟北行至官寨,途中曾在石城县零禄葛麻墩村登岸,宿于三清堂寺,传苏轼在此燃松赋诗。六月底,至官寨。因官寨西边遭遇洪灾,乃乘舟沿海湾前往廉州白石镇,七月四日至廉州就任。两月后获告命授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八月二十九日离廉,经白州、郁林州、镡州、容州、藤州,九月二十日抵梧州。原计划经贺江出岭,因水浅无法行船,仍走西江经广州北归。九月二十四日,至德庆,游州东七十里三洲岩。至端州,游七星岩,留题“崧台第一洞”五字及“眉山苏轼书”落款。十月初,游灵洲山宝陀寺,题诗于壁《题灵峰寺壁》。十月上旬至广州。停留广州期间,游净慧寺(今六榕寺),因歇于寺内六榕下,留题“六榕”两字。至天庆观访道士何德顺,作诗《广州何道士众妙堂》。十一月初,离开广州,逆北江而上,在广州城西四十余里的金利山崇福寺受友人孙叔静追饯,后同登崇福寺鑑空阁,和黄洞秀才诗。道过清远峡宝林寺,颂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十五日,在清远峡受吴复古、何德顺等友人追饯,同游广庆寺并题名。后再次到峡山寺作短暂停留。十一月下旬至英州,应州守何及之请作《何公桥》诗。离开英州,舟行至翁源蒙里村,出陆前行。至韶州,再次入曹溪,再次游访并宿于南华寺。再次瞻礼南华寺六祖普觉禅师之塔。夜观《传灯录》而口占一诗《曹溪夜观〈传灯录〉灯花落一僧字上口占》。留南华寺数日后,登舟离韶至南雄州。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初三日,访南雄保昌县沙水村进士徐信,煮茗题壁。正月四日发南雄州,再走大庾岭梅关古道,再次游访龙光寺,并次前所题寺钟韵《予昔过岭而南,题诗龙泉钟上,今复过而北,次前韵》:“秋风卷黄落,朝雨洗绿净。人贪归路好,节近中原正。下岭独徐行,艰险未敢忘。遥知叔孙子,已致鲁诸生。”此诗既是前诗次韵,也是对岭南贬谪人生的应答。为珪首座留诗《赠龙光长老》“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表达对好友龙光长老的殷殷惜别之情,同时表达对龙光长老禅学修养的由衷赞羡。在梅关古道旁村店歇息时遇一老翁,感念其“我闻人害公百端,今日北归,是天访善人也”之言,题诗《赠岭上老人诗》于村居墙壁。见岭上梅已开过,作诗《赠岭上梅》:“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诗中苏轼以梅花自喻,冷静沉着,识时审势。同日过岭,继续北上,七月初抵常州,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常州孙氏公馆。总的来说,苏轼北返行程自由,旅途心情比较轻松,因此在南粤古驿道上再次留下不少驿道诗,不过,与贬惠时所作的驿道诗不同的是,北返驿道诗更多是次韵之诗,多表达惜别友人、流连故地、慨叹人生之情。

四、结语

苏轼贬惠贬儋是岭南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文化事件,也是南粤古驿道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苏轼贬惠是从大庾岭梅关古道进入广东南雄州,走浈江至北江,再从北江至珠江口,再从广州转东江至惠州。贬儋则从东江至广州再转西江路线至梧州、腾州,再入雷州半岛,走调丰古驿道、徐闻古驿道,渡海至海南琼州再抵儋州。获赦北返在广东境内所走路线,除未再走东江,基本是原路返回南雄州,最后再从梅关古道走出岭南。可以这么说,苏轼是从南粤古道一步一步走向他悲凉晚年的,也是从南粤古驿道一步一步走出悲凉处境,最后走向平淡安详的死亡的。苏轼在南粤古驿道留下的宝贵行踪遗迹及所留驿道诗歌,如今都成为我们走近苏轼,理解苏轼的线索与资源。

猜你喜欢

南粤驿道儋州
南粤春早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儋州鸡产业发展的思考
海丰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的思考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傻蛋(9)
傻蛋(7)
儋州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