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 年书法高考大数据分析

2023-09-27鞠云停

大学书法 2023年5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文化课艺术类

⊙ 鞠云停

引言

2023 年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第六十个年头了!自1962 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筹建书法篆刻专业,1963 年开始首届招生[1]以来,至今正好是一甲子。2022 年9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 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新版目录[2],其中书法学与美术学合并为“美术与书法”,成了一级学科,这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也是对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充分肯定!

本科招生考试作为高等书法教育的门槛、关口和瓶颈,历来备受社会关注。值此2024 年全国书法统考大改革到来之际,笔者就2023 年书法高考的招生院校、考生人数、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内容,以及2024 年艺考改革的大趋势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能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改善新的人才选拔标准建言献策。

图一 2023 年各省书法本科高校数量统计柱状图

表一 2022 年度新增书法学本科专业院校名单

图二 近七年新增书法学专业高校数量统计柱状图

一、开设书法学本科专业的院校

2023 年4 月,教育部公布2022 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3],上海大学、安徽艺术学院等6 所院校通过备案和审批;至此,我国开设书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数量已达到了151 所。

根据教育部2022 年6 月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4],全国共有本科院校1270 所,其中已有11.9%的本科院校开设了书法学专业,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图一为目前已开设书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分省分布柱状图,中部与东部设立书法专业的高校较多,其中山东最多,有13 所高校;其次,河北有12 所,河南、陕西、四川各10 所;招收书法专业高校数量在6 个及以上的共有11 个省份。与此同时,开设书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在最近七年里暴增了78 所,而且还在以每年近10 所的速度在逐年增加,但是这个增速在减缓。总体来说,笔者对书法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整体来看,招收书法专业的高校在各省的分布情况与该地书法高考考生的人数基本呈正相关关系。考生人数越多的省份,开设书法学专业的本科高校也相对较多;反之则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院校申报了专业就能通过审批。比如,2020 年度15 所申报,通过了12 所;2021 年度10 所申报,通过了6 所;2022 年度12 所申报,仅通过了6 所。最近几年的通过率基本平均在50%—80%,如果仔细看的话,不难发现这个通过率在逐年降低,增速在减缓。

二、全国书法考生人数

据统计,2008 年参加书法高考的考生人数约为8000 人,各高校本科录取名额约800 人,升学率约为10%;2023 年考生人数已突破30000 人大关,录取名额约为6500 人,升学率为21.5%。[5]全国书法考生人数在15 年间增加了近三倍,录取名额却增加了七倍不止;显而易见的是,书法高考的难度相比15 年前降低许多,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态势也由此可见一斑。

三、各省书法学专业统一考试

图三 2023 年全国各地书法考生数量统计饼状图

表二 2023 年各地书法统考考试科目与报考人数统计

各省书法学专业统一考试(以下简称省统考)是由各地省级招生机构统一组织的,为高等院校招收艺术类专业人才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2021 年教育部发文,明确到2024 年要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6]截止2023 年4 月30 日,全国31 个省(不含港澳台)的教育招生考试院已先后颁布了2024 年书法学专业省统考的政策,考试形势可谓是翻天覆地改革了。

由表二可知,2023 年全国共有16 个省份设置了书法学专业省统考。这16 个省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所在地组织的省统考,并且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其他院校组织的本科招生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其他省份的考生因为没有省统考,则可以直接参加相关院校组织的校考。

相对于校考来说,省统考无论是从考试科目的设置上来说,还是从考试过关的难度上来讲,都要远比校考简单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与吉林省2023 年实行的是校际联考。校际联考是由多所高校联合组织的专业考试,在录取时共同使用该项考试成绩;好处是考生即使校际联考成绩不合格也可以正常参加其他高校组织的校考。可惜,这项政策从2024 年开始就要取消了。

四、单独组织校考的院校

教育部要求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要逐步取消艺术类校考,采用各省统考成绩录取。2023 年,151 所院校开设书法学本科专业,35 所组织校考,剩余116 所院校均不同程度地承认和使用各省书法统考成绩或校际联考成绩,其中极个别院校尚未开始招生。

随着全国书法统考政策的全面落实,预计2024年举行校考的院校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很可能不足30 所(2022 年为43 所)。

表三 2023 年校考院校名单

五、校考的考试科目

表四 2023 年艺术类院校校考考试科目及要求一览表

续表

表五 2023 年师范类院校校考考试科目及要求一览表

表六 2023 年综合类院校校考考试科目及要求一览表

表七 2023 年各校考院校录取原则分类汇总

通过表四、表五、表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八大美院里面,只有鲁迅美术学院一枝独秀,不考察篆刻或国画相关科目,只考察书法临摹与创作(西安美术学院2022 年校考有篆刻科目,2023年因为特殊原因,未组织校考)。

第二,在35 所校考院校中,80%的院校都会考察书法临摹,只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西安思源学院和河北传媒学院不考察书法临摹,直接考察书法创作。

第三,考察篆刻科目的院校共有5 所,其中必须动刀刻印的分别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共3 所;只设计印稿,不刻印的分别是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共2 所;既要篆刻创作又要设计印稿的学校只有1 所:中国美术学院(三位一体)。

第四,考察中国画科目的共有3 所院校:天津美术学院(国画临摹,山水、花鸟二选一)、湖北美术学院(白描临摹)、广州美术学院(线描写生)。

第五,考察古代汉语科目的院校共有两所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和内蒙古艺术学院。仅有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在考察书法的同时,还加试书法理论常识;另外鞍山师范学院的书法常识科目于2023 年开始正式取消。

第六,除少数院校外,大部分院校皆不对书法创作的书体进行限制,考生可自选自己擅长的书体进行创作;考察指定书体创作的院校则多指定为楷书。

第七,考试纸张的尺寸分配比较均匀,使用四尺对开、四尺三开和四尺斗方的学校在数量上差不多;湖北美术学院和山东艺术学院稍微特殊,使用四尺整张宣纸。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各种尺寸的宣纸都要训练、熟悉并掌握。

第八,考试时间基本上都比较宽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都问题不大;只有中央美术学院的行草创作科目,仅给了考生15 分钟,略显仓促。

通过表七可以看出:

第一,74.3%的校考院校在录取时专业课成绩占比较大;按照综合分排名录取的院校占比40%;在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提档线的前提下,按照专业课成绩排名录取的院校则超过了一半,达到了51.4%;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占比各50%的院校则为8.6%,只有17%的院校在录取时文化课成绩占的比重较大;还有5.7%的院校录取时是完全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排名录取,专业课成绩合格即可。

第二,按照综合分排名录取的院校要求考生必须在拿到专业课考试合格证的前提下,丝毫不能懈怠文化课的学习;而且只要专业课成绩合格,无论排名高低,都有希望被最终录取。笔者认为这种录取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合理和人性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会有不足,只要综合实力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脱颖而出。

第三,全国八大美术学院中,除湖北美术学院以外,在录取时,专业课比重皆大于文化课。艺术类院校在录取时普遍更重视专业课成绩;一部分文化成绩相对一般,但专业水平很优秀的学生,更适合报考艺术类院校。

第四,山东艺术学院比较特殊,它的录取原则是根据文化课高考成绩投档,按照专业课校考成绩录取;比如它面向全国招10 人,那么根据1∶4 的比例,它的专业合格考生总数应为40 人;在高考志愿投档的时候,根据1 ∶1.2 的比例,志愿填报山东艺术学院的考生中,根据文化课成绩排名,前12 名投档过去,然后在这文化课前12 名考生中,最终录取专业课成绩排名前10 人。笔者认为这种录取原则给考生带来的竞争压力最大,只有专业课成绩排名很靠前,同时文化课成绩又名列前茅的考生才能有较大把握被录取。

结语

书法学专业本科招生考试作为艺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普通高考特殊类型招生中规模最小、考生人数最少的专业类型之一,把好招生关是高等书法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随着全国艺考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教育部对未来艺术人才的选拔、招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满足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公平性的同时,又能够符合艺术类专业特殊性人才的个性要求,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方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60 年筚路蓝缕的发展,书法学专业的开设从刚开始的星星之火到形成现在的燎原之势,是几代前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借助“美术与书法”合并为一级学科的东风,同时在艺考改革的政策要求下,我辈理应肩负起“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为开辟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新的黄金时代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文化课艺术类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艺术类专访心得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