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的品管圈实践
2023-09-27张丽娟蔡书君潘文婷成晶晶
张丽娟, 蔡书君, 潘文婷, 成晶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重症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28)
中医特色护理是指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中医药技术为患者及人群服务。中医特色护理凭借其优势在临床逐渐得到发展,且与西医护理相结合,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突出作用[1]。在“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护士自身而言,可以丰富中医操作的相关知识,提升专科护理能力。品管圈源于戴明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国内通常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指的是相近、相同或互补的工作场合人员自发组成小组(5~8 人),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合作,依照拟定好的活动程序来解决问题,问题包含有管理、工作场合等多方面的内容[2]。科室运用品管圈提高ICU 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现将实施方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11月医院ICU收治 的13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5月25日—6月14日实施QCC 活动前收治患者68 例,2022年10月31日—11月19日实施QCC活动后收治的患者68 例。本研究通过本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QCC 小组包括1名圈长,8名圈员以及1名辅导员。科室护士长担任辅导员,1 名N3 能级的责任组长担任圈长,圈员学历均为本科,平均年龄为30.70 岁。职称结构:主管护师2 名,护师6 名,护士1 名。能级结构:N3 能级2 人,N2 能级6 人,N1能级1人。每周召开1次圈会,圈名为“守护圈”并设有的圈徽。
1.2.2 选定活动主题
运用头脑风暴法,圈员从科室日常护理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中找出了4 个主题作为备选主题。然后圈员采取“5、3、1”评分法,对所提出的4个主题从领导重视程度、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这4 个方面进行评价,最终“提高ICU 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得分最高,被选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选题理由:《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 一2025年)》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切实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3]。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4]。正确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提高换着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护士自身而言,可以提升中医护理思维和辨证施护能力,提高专科护理能力。
1.2.3 现状把握
通过对ICU 2022年5月25日—6月14日收治的68 例患者开展中医操作的数据收集,实际开展中医操作1096 项,应开展中医操作1964 项,缺陷例数858 个。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现况值为56.31%。查检统计发现:有适应证未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患者拒绝、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与辨证分型不符、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频次错误、医生漏开医嘱5 个缺陷点,是导致ICU 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低的原因。运用柏拉图排列获得主次项目,依据 “80/20” 法则,分析主要原因是:有适应证未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证型不符,这2 项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改善重点,累计百分比为81.47%。
1.2.4 目标设定
依据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标准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圈能力76.17%,计算出提高ICU 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的目标=56.31%+(100.00%-56.31%)×81.47%×76.17%=83.42%
1.2.5 要因分析
科室针对有适应证未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证型不符这两项缺陷进行重点整改,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查找出导致上述两项的相关因素,绘制出鱼骨图,见图1和图2。
图1 有适应症未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影响因素鱼骨图
图2 开展中医护理项目证型不符影响因素鱼骨图
运用要因评价表,9 名圈员采取“5、3、1”评分法,根据“80/20”原则,选择>36 分(5×人数×80.00%)为主要因,通过真因验证发现,患者病机复杂、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多、护士培训不到位、科室开展中医特色项目少、科室缺少中医适宜技术指引是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低的真因。
1.2.6 对策制定与实施
科室对上述导致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低的原因,QCC小组迅速制定对策进行重点整改。
1.2.6.1 加强科室中医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提升护士辨证能力:①培训与考核相结合,采取现场指导、集体讲解的形式培训,重点在中医辨证分型和各项中医操作流程、注意事项、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②科内组成辨证小组:由主治以上中医师、高年资护士、中医专业护士、中医小组成员组成,开展多样化辨证学习模式,如小组群内案例辨证讨论、“互辨会”工作坊等,工作坊要求全科护士参与,并将成果拍摄成视频材料,反复观看学习。③培养对中医的认可度,生活细节中营造中医气氛,如中药防疫香囊、中药养生小知识、制作花茶、开展八段锦养生操等。④借鉴“磨耳朵”案例,每天固定时间利用科室科普电视机播放30 min 中医相关知识,医、护、患可共同学习。⑤中医督察小组随机督察,追踪培训效果。每次圈会,提出待改进的问题,持续改进。对西医院校毕业人员,QCC 小组成员“一对一帮扶”,院内西学中期间,科内同步考核,重点在提升护士辨证能力方面。每月开展中医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并进行分层级考核记录。⑥对病机复杂患者组织辨证分析学习,邀请院中医小组会诊指导。⑦多名骨干护士外出学习交流,学习中医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思想。
1.2.6.2 引进其他科室中医适宜技术,优化班次流程,修订绩效制度:①成立科室中医小组,充分学习,发掘科内可开展中医操作。②改进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流程,将常用中医技术、穴位、辨证制订成册。③积极与科主任沟通,取得支持。④外出学习交流引进适宜中医护理操作。⑤科内引进中医操作仪器,改良现有中医操作步骤。⑥优化班次流程,修订绩效奖惩制度。
1.2.6.3 制定科室优势技术指引:①改进科室中医护理操作流程图。②制定科室中医优势护理操作项目技术指引。③制定科室中医优势护理操作辨证施护技术指引。
1.3 观察指标
1.3.1 有效成果
QCC 活动后,2022年10月31日—11月19日再次对收治的68 例患者开展中医操作的数据收集,与活动前进行比较。
1.3.2 无形成果
QCC 活动前后,分别请每名圈员从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8 个方面进行自评,每个项目分值均为1~5 分,计算后求出平均分,并制作成雷达图。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 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对策实施后,收集2022年10月31日—11月19日收治的68例患者相关数据,实际开展中医操作3793 项,缺陷例数507 个。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为86.63%。数据前后进行对比,ICU 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得到明显改善(χ2=90.257,P<0.01),目标达标率111.84%,进步率53.84%。两组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缺陷率比较如表1。
2.2 无形成果
QCC 活动后,圈员在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8个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见图3。
图3 无形成果效果图
3 讨论
QCC 是问题管理模式,持续性地提出问题,渐进性地解决问题[5]。科室通过开展提高ICU 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的QCC 活动,查检到影响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的要因,针对要因提出提升辨证能力、改进工作流程、修订绩效奖惩制度、制定中医特色技术指引、中医护理操作辨证指引等一系列对策,并制定了ICU 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流程,为科室中医技术的开展提供实用、可操作的指导原则。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QCC 活动后,ICU 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由活动前的56.31%提高至活动后的86.63%,有效提高了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
科室通过专项培训与考核、中医辨证讨论会、一对一帮扶等措施,提高了各级护士的中医护理思维和辨证施护能力。后续科室将深入学习各种创新型的中医护理技能,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运用中医辨证施护和整体观念的基本特点,发掘适宜中医护理技术并推广使用,以增加中医护理应用率[6]。此外,QCC活动后,科室护士均能够做到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依据出台的标准落实相应的辨证护理措施,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减少医疗纠纷。患者自觉身心均受到尊重,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加强,这对提升中医护理专科水平起到了正向反馈的作用[7]。
品管圈与传统模式下质量考核形式的被动提升不同,是基于平时点滴的护理质量改善与提高[8]。全体圈员分工协作,共同探讨,头脑风暴拓宽了思路,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品管圈活动,团队协作意识突显,团队凝聚力得到提升,专科护理的整体素质增强,护士参与到护理管理中,也为团队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