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分析
2023-09-27邓佳璨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金融局
邓佳璨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金融局
引言
从理论层面来看,本文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分析能够从其管理体制、管理重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现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起到了一定理论丰富作用,使其更好地发挥指导和约束价值,便于事业单位科学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活动。从实践角度来看,事业单位是连接国家与经济社会的重要枢纽,对其相关内容的研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能够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创新,提高其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价值,为同类型其他事业单位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概念
所谓国有资产,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在2006 年财政部出版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解读》中明确了国有资产的范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但也有从广义和狭义上进行区分的概念理解,即广义上认为国有资产就是国有财产,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以及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所得或依法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利。狭义上认为,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即企业国有资产和其他内容,如国家实际投入,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金、国有法人资本等[1]。从本文阐述的事业单位来看,其国有资产的形成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利用财政性资金购置,包括专用设备、交通工具、办公楼等;二是国家调拨,如土地、房产及工作设备等;三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组织收入购置;四是接受捐赠。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一)资产管理思想认知不到位
目前,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误区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职工隶属于国有的资产当成自身所有,资产管理格局狭隘。事业单位在使用部分国有资产时,将其当成本单位资产,因此在使用和调整等方面大局观不明显,直接降低国有资产配置的有效性,甚至出现资产贬值等现象;第二,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尤其表现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上。事业单位重采购、轻管理是普遍存在的管理弊端,导致国有资产减值严重,很多资产由于缺乏日常维护保养,其未达使用年限就已“罢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三,国有资产管理独立性不明显。就事业单位人员配比来看,事业单位的规模和人员构成均比不上企业,例如财务部门,只有三四人,这种情况下,工作兼任现象明显,且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与财务间存在很深的勾稽关系,事业单位也习惯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归属在财务部门,但由于财务部门该方面经验的欠缺,无法准确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内涵,再加上部门间长期以来分工合作,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资产情况等了解不足,降低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极易出现账实不符现象[2]。
(二)资产使用率问题
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情况来看,其普遍存在使用率低、资产流失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具有无偿性,直接导致单位内部使用随意,浪费严重,且部分单位追求高配置、高标准,重视面子工程,例如尚在使用的打印机、计算机等提前换新、公务用车追求豪华品牌、专用设备过多,不经常维护或长期闲置等,这些都降低了单位资产的使用率,造成大量资产浪费、损失。第二,由于事业单位不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偿还,所以关于资产方面的产权意识和监督监管等方面十分薄弱,在国有资产处置上并未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展开,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例如私设“小金库”,将国有资产的收益等纳为个人所得,或是在闲置资产处置上做手脚,没有将其反映在账目管理上,很多资产低价转卖,随意性明显,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
(三)资产管理制度缺失
除了国有资产管理认知和使用不到位问题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制度缺失也是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效益下降的一个原因。其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全且未完全落实。由于缺乏对国有资产的正确认识,导致其在资产管理上的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并不健全,尽管有了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缺乏奖惩、责任等制度的辅助,导致其执行并不彻底,大多规章要求流于形式,这也直接导致后续资产审批等不严谨,主观意识影响明显,提高了贪污腐败等负面行为的发生概率。其二,国有资产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监管制度建设不健全,导致国有资产在各不同阶段都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如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不充分、资产转让出售等流失现象严重,内部监督软弱,外部监督作用又未跟上,且单位相应的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门、审计结构等,并未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从政策法规等条文建设上来看,其也并未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处罚,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无法受到有效的控制[3]。
(四)资产配置不科学
上述简单提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这里将进行详细描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不明确,资产管理没有跟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深度结合,其标准、需求以及总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各级事业单位出现资产配比不足和资产闲置并存局面。例如资产的重复采购和设备不够用,部分单位的国有资产超标准配置,而部分单位还存在设备陈旧、设备不足等现象,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
(一)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目标
要想做好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与目标,这是事业单位后续国有资产行动的重要指导。其基本管理目标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以及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构建出:第一,产权清晰,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体制,形成“国家—单位—资产使用方”三级管理模式,明确不同层级的管理职责与权限。第二,配置均衡。即国有资产的配比标准等要与事业单位的具体需求结合,改变其标准不一、资产配置重复或不充分等问题。第三,监督有力。即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能够形成责任追究,对每一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都能够进行监督和稽查,保证国有资产运行公开、透明,进而保证其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再看其管理原则,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基于其目标引导下必须坚持如下基本原则,即:保证履行政府职能原则、资产安全完整原则、统一管理原则、分类实施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二)强调国有资产管理认识
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首先要从正确的思维逻辑培养上入手,使得事业单位上下对国有资产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一,从单位管理层入手,逐步提高其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增强其经济责任感,进而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管理能力,形成事业单位内部基本的国有资产管理氛围。第二,在招聘职工的过程中,除了专业能力外,事业单位还需重视起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责任意识培养,从人员这一根源性因素上入手,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根本保障[4]。
(三)建立国有资产共享平台,提高资产利用率
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这里建议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单位内部的资产共享平台,对企业资产进行充分盘查,形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共管理平台,将事业单位内部使用频率高、闲置程度高的资产纳入其中,同时及时更新平台资产状态,各层级、部门职工可根据自身的权限对所需资产状态进行查询,以此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单位要注重这部分资产的维修与保养,保证其质量和数量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需求。
(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能够约束事业单位管理权力,避免出现职权滥用、谋取私利等恶劣行为。首先,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度,以单位管理层为主要领导人,以各部门管理人员为主要责任人,具体资产使用者为直接责任人,明确具体人员的资产管理职责权限,将管理职责落实具体,同时辅以考核、奖惩制度等,对资产的履责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相关人员薪酬绩效等进行结合,加以警醒,提高其参与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其次,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监督制度。一要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将审计监督工作与财务工作做明显区分,成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小组或部门,完善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资产年度核报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资产管理登记备案制度、资产实物管理制度等,以此指导事业单位的实物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产权管理等工作进入规范性、程序性的运行轨道,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保证了其透明化、公开化。二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定期公示,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逐步形成资产运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机制,自觉接受监督,集思广益,根据其提出的部分意见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
(五)强调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应当从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入手,不断强调其配置、使用以及处置。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强调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调。借助预算管理这一现代管理手段,从资产分配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形成完整且合理的资产配合标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要求执行,据实编制预算计划,对预算进行调整时,必须根据预算调整的幅度大小得到相关人员的授权审批,提升单位全员的预算管理意识,纠正“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错误思想,不断优化资源分配。其次,必须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协调配合。要做到“从财务中来,到财务中去”,单位需加大财务收支核算工作,严格具体资产的账务计量,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以及账证相符,弥补传统资产存量不清、管理结构不平衡的弊端,同时严格追究财务经济责任,避免资产恶意流失,发挥财务手段的监管职责。最后,坚持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结合。单位需做好库存资产的储存工作,能够真实反映出存量资产的实际价值,这里建议可从资产的全过程管控入手[5]。事前采购环节,配备专业采购人员,做好市场背调,从源头上控制采购成本,保证国有资金利用性价比最高,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等确定采购计划,避免重复采购、多余采购,导致资金被占用;事中存储环节,单位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启动条码化管理,实时更新资产的库存情况,同时也能反映资产的实时状态,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做好盘盈盘亏账务处理,进一步提高账实相符;事后资产处置环节,严格按照资产报废处置程序展开,客观评价资产状态,与第三方权威结构结合,最大程度上避免资产的恶意流失。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经济市场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是连接社会经济与国家财政的手段,更是践行事业单位公益性价值、促进经济市场繁荣的关键举措。通过本文对相关内容的阐述,发现尽管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仍存在一定问题: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知并不全面;缺乏严谨且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缺失;国有资产配置标准性有待提升。结合相关文献和理论,从企业实际角度出发,也从以下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从管理层和执行层分别入手,全面提升单位对国有资产的认知,培养基本的国有资产管理氛围环境;强调国有资产管理共享平台的建设,不同层级人员能够根据自身权限调用相应的资产信息,将对资产的利用做到最大化;在现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职责;从国有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入手,优化采购、加强储存、明确报废程序等,以此加大单位对资产的处置力度,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笔者实务经验有限,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应用情况掌握还不牢固,且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涉及内容广泛,本文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且所阐述内容多从事业单位角度出发,对国有企业及其他类型经济组织的借鉴作用还有待考察。但就目前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表现来看,在现代社会飞速进步和先进理念、技术不断迸发的综合作用下,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在未来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