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3-09-27赵博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处
赵博 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处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以社会服务为主要经营方式的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调整,这也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挑战。内部审计是提升内部控制效率的有效途径,完善其制度和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许多事业单位都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某些缺陷,这些缺陷会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有相应的预防措施[1]。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述及必要性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简而言之,就是由部门、单位内部相关审计人员进行的一套审查工作,在此工作中,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对每一个步骤进行科学化的控制,从而第一时间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现代审计包括两个层面,即外部审核与内部审核,它们彼此之间的配合与互补,可以很好地推动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其最大的特点。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意义
一是国家更加关注事业单位发展,而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对于单位工作职能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内部审计作为事业单位发展过程当中的监督方式之一,其通过鉴定评价这一手段来对单位当中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进行有效的把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取得成效,及时发现管理业务上的不足,并在第一时间制定解决方案,及时进行整顿,这样能够降低后期产生的风险。二是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服务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通过内部审计,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有效识别并预防事业单位在运行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保证内部各方面工作都能正常开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内部审计具有很好的评估作用[4]。事业单位把内部审计贯彻到各个环节业余活动中,能够依据审计结果,全面分析,了解部门或者岗位人员的履职状况,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内部运行管理能够随之优化升级。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特征
一是内部审计服务具有内向性。一般来讲,审计部门是由事业单位内部所构成,其可以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运用,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内部审计服务是定向服务。二是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独立的性质。尽管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管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及其有关人员各有自己的职责,其工作流程也存在一定独立性[5]。三是内部审计流程具有简化性的特征。事业单位相较于其他行业有着不一样的工作特征,内部审计程序也较为简单。内部审计可以综合分析研究单位本身的财务、运营等状况,有关工作人员也可以综合分析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所以在审计的过程当中就比较简单。四是内部审计工作时效性强。就现状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渗透在事业单位经营环节中,并且针对事业单位现阶段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展开分析。五是内部审计具有约束性的特点。事业单位分析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好单位资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固定资产,进而提升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不仅能够确保国家财产完整,还能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行[6]。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重视与认知偏差
一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观念上认为,事业单位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收入来维持的,因此,在财政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严厉的监管,一些政府审计机构不会对事业单位进行定期的审计。所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事业单位中存在着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没有意识到事业单位中所要进行的工作。工作仅止于表面,完全无实质意义,只是敷衍审计工作,更有应付上级检查之嫌,是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和无法正确认识审计工作的含义是妨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二)审计机构缺乏规范性与独立性
一方面,事业单位设立的内部审计组织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不规范和独立性,某些事业单位甚至连一个专门的审计人员都没有,大部分都是根据工作的需要从内部抽调来的;另外,有些部门的审计人员工作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察办公室的范畴内,很难突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在许多的单位中,管理人员对内审工作进行了过度的干预,导致审计结果没有被有效地使用,这对内审工作独立进行的成效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内审人员由于自身的权利受到限制,工作积极性不高,常常出现不作为、缺乏承担责任的工作精神。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也不完善。由于单位的人数比较少,不但没有编制,还缺少经费预算,因此,建立一个内审机构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些单位还觉得基层的功能范围比较小,上级部门不定期的进行审计,这也是没有设立内审机构的一个原因。
(三)审计制度不完善缺乏防范作用
有些事业单位对于内部审计制度并未第一时间制定和修订,甚至未根据上级部门规定的工作要求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其中设置的审计环节,关键流程相对简单,采取的审计方法、过程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内部审计工作较为形式化,特别是对某些权力集中的职务,更放松了管制,这也给某些违法人员留下了逃避管制的空子。
(四)审计定位不清晰
在当前事业单位经营观念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构建符合机构经营需要的审计机制已是刻不容缓,要想在短期内构建出一套适用的审计机制,就需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指导。但是,一些机构对审计工作的定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实施审计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对审计职责的科学定位进行充分的理解,这对审计人员工作职责的有效执行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审计人员的工作没有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同时,审计定位的模糊将会对审计人才的培训产生很大的影响,机构在组建审计人才管理队伍的时候,需要根据审计定位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管理制度。在审计定位不明确的情况下,对人才的管理和对人才的培训将会存在着效率和合理性不足的问题,从而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五)审计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广,内审工作很难发挥其价值。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之下,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其审计管理的责任,扩大审计范围,使其审计管理模式达到最优。但是在实际审计的过程当中,审计工作的类别还停留于对经济活动的审计上,而实际审计的过程往往忽略了对风险的预测和宏观的规划,对于经济活动以外的内容的审查不力,又造成了各类问题的频发。狭窄的审计范围也会很难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面监管,审计人员不能够寻找到国有资产浪费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会使资源资金利用率下降,事业单位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措施分析
(一)健全内部审计机制,提升工作认知重视
首先,需要优化和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从国家赋予内部审计的监督权力入手,把部门的建立、实施、运行三个层面的工作加以细化,并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起到约束效果,以此增强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对企业运行的了解水平。其次,确立了内部审计的主导体制,以单位管理为基础,并实现了对内部审计业务全面的统一领导,既要做好对内部审计业务的顶层设计工作,也要进行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具体管理工作,促使公司管理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全过程,从而给内审部门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权、物质支持,进而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度。
(二)优化内审机构设置,凸显内审的独立性
第一,要保证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要凸显内审机构的独立和权威,就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完善的独立的规定,从而凸显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使其在事业单位中的监督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此外,内部审计机构也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要有专业的工作队伍,要有独立的资金预算,要有干净的固定的工作地点,要有完善的办公设施,要有与党委机关的联系。第二,内审业务相对独立。内部审计部门中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审计工作,不负责审计之外的其他工作,同时也不参与会计报表的制作,更不主动参与到其他业务活动中来,其主要是建立单独的工作身份,对各项活动的开展进行监督管理,从客观的角度加以评判。内部审计人员凸显独立性的关键点,就是仅仅运用在审计部门,更要得到被审计部门给予的一定支持和承认。第三,采取社会审计的方式。事业单位可以采取社会审计外包形式,把审计业务外包出去,由政府审计部门以招标方式委托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办理,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没有一定的能力,建设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部门可经上级主管、财政部门审批后,下拨预算转型经费,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第三方审计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优化内部审计制度,建设风险预警体系
在体制层次上,要改善内部审计中的个性化系统,事业单位要立足自身的发展状况,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趋势,熟悉我国颁布的最新的审计法律和法规,在审计观念上进行创新,从前瞻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对现行的审计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在操作系统方面,要强化对内审机构的规范管理,注重建立高效的机制,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确保其执行的有效性,只有通过业绩考核奖励机制,才能对内部审计人员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内审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内审规定,遵循严谨的流程,避免内审工作的盲目性,保证工作的标准化,更好地实现内审对机构发展的规范和控制,为预防和控制各种危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建立内部审核的风险警告体系。其中不仅要包含风险预警流程和风险预警目标,更要包含风险预警系统,增强内审风险预警意识,强化内审风险预警意识和培养风险文化,完善风险预警系统中的内部审查工作的详细规定,为内部审查工作提出一项可信的预警报表,并做好相应的预警应对措施。
(四)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深化忠诚担当意识
首先,要改变审计理念。在事业单位发展中,不断扩大审计服务范围,在传统内部审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信息服务向智能服务转型,加大评估服务、协调服务等咨询服务的力度,对在审计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并给出有意义的建议,以达到改善事业单位的最优经营,支持机构的发展,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支持,为单位管理人员决策提供内部审计给予的服务支持。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中央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论上进行创新,提高实际工作的成效,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加强自身的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才能将审计人员的事业责任感真正地贯彻。同时,促使审计岗位更加专业化与职能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对财经和法律的内容了如指掌,从而达到内审岗位的职业化,这样才能与内审工作的发展需要相匹配。最后,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每年挑选出部分优秀的内审人员,既要参加由审计、财政部门组织的财务训练,也要让他们参加最新的审计法规、财务专业的训练,并主动前往有出色表现的外单位进行交流和学习,并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以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努力让他们的专业水平得到持续的提高。
(五)创新审计内容方法,拓建内审覆盖范围
一是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并根据国家有关的精神和文件,保证财政资金支付的真实合法,拓宽审计领域,在财政支出方面,在三重一大决策评分和经济责任方面,对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估,只有在此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涵盖,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因进行剖析,并适时进行人员、资源的合理配置,适时进行整改,以提升机构的管理效率,从制度上克服审计工作的不足和问题。二是创新内部审计方法,不限于人工取证、访谈方法,并将信息技术融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通过使用审计软件,对审计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达到有效地提升审计效能的目的。在内部审计中,在数据分析、评价方法等方面上,借助外界数据完善被审计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数据分析、汇总分析等方法,找出问题,坚持审计的专业对口,并根据各项业务发展的需求,适当地进行内审人员的抽调,保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使自身审核的品质更上一层楼。
结语
总之,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是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当前阶段,由于内部审计发展历史不长,还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存在着审计体系不够健全,人员技能欠缺等问题,需要对问题加以优化解决,在丰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工作创新方式对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给予一定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