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汇管理改革释放厦门开放新活力

2023-09-27王彦青编辑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23年1期
关键词:厦门市离岸外汇

文/王彦青 编辑/章蔓菁

厦门自古以来就是通商裕国的口岸,对外开放基因深入骨髓。1980年10月,厦门经济特区获批设立,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此后四十余年来,厦门积极把握改革开放机遇,充分利用台商投资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下称“金砖创新基地”)等开放载体,外贸进出口总额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外汇局厦门市分局(下称“厦门市分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总局”)工作要求,不断深化外汇改革创新,大力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外汇管理政务服务保持“零差评”,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外汇环境。

紧跟开放步伐 外汇管理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厦门对外开放的历史就是厦门外汇管理改革的历史。1984年12月,厦门市分局正式成立。1985年,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带领厦门人民积极探索建设自由港,支持成立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在全国率先提出“离岸金融”概念,并于1987年1月推动建立厦门外汇调剂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行政事项审批大幅减少,跨境贸易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乘外汇管理改革东风,厦门市分局加快推动各项改革政策落地。近两年来,厦门共落地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境内经营性租赁支付外币租金、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线上外债签约登记、人民币对外汇美式期权和亚式期权等8项外汇改革政策。

伴随着外汇管理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厦门涉外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从涉外交易活跃度看,2022年1—11月,厦门涉外收支总额达1832.54亿美元,占福建省涉外收支总额的48.57%;结售汇总额1159.54亿美元,占福建省结售汇总额的49.30%;截至2022年11月末,厦门“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企业共37913家,涉外经济主体不断壮大。从外贸发展情况看,2021年,厦门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126.20%,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2022年,厦门外贸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外贸百强城市第6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均占福建省45%左右,撑起全省对外开放的半壁江山。

勇于先行先试 探索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规范发展

近年来,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贸易业态不断升级,在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各种贸易新业态。其中,服务国内生产供给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相关要素布局的离岸转手买卖、境外加工、全球采购等离岸国际贸易业务需求日益增多。市场主体的合理发展需求是外汇管理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源泉,2018年,厦门市分局开始研究探索、指导推动离岸贸易规范发展。2021年6月,厦门获批成为新型离岸贸易试点地区之一。得益于汇、政、银、企四方的良性互动和积极探索,厦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持续提升企业贸易能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的核心在于企业的贸易能力。当前,厦门年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企业近200家,庞大的进出口规模背后,是两类优质企业的崛起。一类是以大型国企为代表的全国大宗商品分销商,其中部分企业从事离岸转手买卖已超过10年,并与全球多家知名大宗商品供应商保持合作,在钢铁、煤炭、纺织品、橡胶、粮食等大宗商品领域具备全国领先优势,一直为国内外生产企业提供分销、仓储、物流等服务;另一类是具有实体经济背景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出于产业升级转型需要或生产、制造、销售配套需求而开展委托境外加工或全球采购等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优质的企业群体与近年来外汇局对市场主体合规意识的正面激励和引导相叠加,共同推动市场主体诚信合规、稳健经营水平普遍提升,为厦门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创造了良好的微观基础。

地方政府全力促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组建转口贸易的集团公司,承担内地对港澳及国外的进出口货物中转,承揽国际间大宗货物转口贸易业务”,并提出“建立厦门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开展有关离岸金融业务的研究”。2018年,厦门市政府成立了厦门市离岸贸易业务促进小组,建立离岸贸易业务专业服务团队,出台离岸贸易业务扶持意见,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统筹规划业务发展,着力降低企业税负成本。当前,推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已成为厦门市对外贸易的重点工作,并嵌入到促进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工作方案中,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大力拓展离岸贸易业务,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同时着手建设离岸贸易信息共享平台,为银行真实性审核提供助力。

外汇管理部门研究探索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道路。厦门市分局着眼于辖内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和金融机构尽职展业的难点堵点,统筹协调“防风险”和“促便利”的平衡关系,从2018年开始不断研究探索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坚决守住离岸转手买卖业务真实、合法、合理的底线前提下,与地方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协同,按照包容审慎、鼓励创新原则有序推动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开展。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三不一坚持”的管理理念:即践行普惠理念,不设定特殊名单;按照自愿实需原则,不实行市场主体备案;尊重市场运行规律,不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并指导金融机构以展业三原则为基础,通过科技创新手段,为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提供收支和汇兑服务。2021年,厦门获批成为新型离岸贸易试点地区,厦门市分局总结前期探索经验,提出十条相关支持举措,围绕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制造业、探索融合发展新格局三大战略支持厦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

银行持续积累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展业审核实践经验。截至目前,厦门办理外汇业务的银行38家,大部分银行办理外汇业务已有多年历史。在厦门市分局的指导下,各银行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评估、事后管理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客户身份识别上,综合评估客户身份背景、诚信状况和管理能力,优先支持信用优良、合规水平高、风控能力强的工贸企业和先进制造企业;交易评估上,重点关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逻辑性,重点支持基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和现代化水平而开展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并探索使用交易模式说明、企业承诺函等方式优化业务审核;事后管理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根据不同客户主体、业务模式设置差异化监测指标,开展事后监测核查,切实做好风险防范。

释放政策红利 赋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年12月,总局将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点推广至全国,并提出优化跨境资金结算、强化跨境资金监测等举措,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作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先行者,厦门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挖掘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与区域开放发展的契合点,助推厦门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优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相关要素配置。厦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主要以优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相关要素配置为核心。作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运用示范城市,厦门供应链相关企业近1.8万家,9家企业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供应链综合运营服务企业主动“走出去”,推进全球化布局,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些企业在境外设立子公司从事大宗商品贸易,强化海外物流通道建设,凭借多年来专业化经营所累积的丰富行业经验,不仅服务国内生产企业,满足其长期稳定原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也与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对资源的整体调配与综合运用,促进资源稳定高效流通,有效提升了产业链条的整体效益。

提升城市外贸和金融综合竞争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是贸易分工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的结果,虽然货物流、资金流和订单流“三流”分离,但离岸贸易商作为整个贸易链条的组织者,在整个贸易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控制着贸易量、贸易流向和贸易利益,离岸贸易商的聚集地也是整个贸易链条的控制中心。在厦门市政府和厦门市分局的支持鼓励下,辖区企业境外离岸贸易业务纷纷回流,并将拥有成熟国际贸易经验的人才和团队引入国内,将支付结算环节保留在境内,推动厦门外贸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密集的离岸贸易资金流,助力厦门打造服务两岸、辐射东南亚、连接“海丝”、面向全球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推动总部经济加快集聚。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中的全球采购模式支持跨国公司在厦门设置机构,承担地区总部、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职能,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原材料和产成品,服务于集团全球各关联项目分公司,提升市场主体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效率。这有助于厦门吸引跨国公司集聚,打造超级总部集中区,带动总部经济发展。例如,厦门某航空部件服务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集中采购中心,为集团在境外的各航空维修中心集中向波音采购航材零部件,货物直接发往境外各航空维修中心,资金则由厦门公司对外收付。

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因台而兴,承担着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年来,厦门依托对台区位优势和两岸半导体产业互补性,加强与中国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当前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入驻企业已超200家。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政策支持下,厦门企业采用委托境外加工的方式,充分利用两岸市场资源和产业优势开展生产和贸易,助推辖内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例如,厦门某芯片设计企业在设计出芯片方案后,从台湾地区采购原材料,并委托台湾地区封装厂进行加工生产,最后由境外封装厂或货代公司将成品发货至境内外客户。企业通过委托境外加工,实现境内外优势互补,将订单流、资金流等贸易商务流程的关键节点掌握在自己手中,改善了厦门过往以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对台半导体产业合作模式。目前,厦门已初步形成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与材料以及应用等各环节的较为完整的区域性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

提高城市全球链接能力。厦门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和西太平洋的重要节点城市,当前,厦门已初步建立起联通全球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厦门机场航空联程国际中转量位居全国第五位;开通国际货运航线上百条,2021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0万标箱,在全球港口排名中位列第13位;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开行超1000列。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政策支持大型交通运输企业通过离岸国际贸易模式获取境外资源补给、机载设备定制等服务,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航空海运时间效率,便利跨境贸易往来。例如,厦门某航空公司是全国第一家企业化运行的航空公司,公司航线涉及港澳台、东南亚、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每年公司有近千笔的境外加油款支付需求,笔数多且时效性要求高,厦门市分局指导银行采用全球采购模式为其办理加油款支付业务,解决了航空公司靠港燃料及物资补给、设备更换等资金跨境支付需求,提升了航运运作效率,助力厦门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提高全球链接能力。

勇担改革使命 持续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当前,厦门承担着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厦台融合发展等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贺信中提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厦门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自然也需要高水平的外汇管理服务。

一是立足厦门发展战略和市场主体需要,积极探索外汇管理改革政策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总局工作部署安排,围绕厦门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秉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系统谋划外汇改革创新思路举措,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服务厦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通过构建银行、企业广泛参与的信息调研网络,及时收集了解市场主体外汇管理政策新需求,让市场主体需要成为推动外汇管理改革的最大动力。

二是落实落细现有便利化政策,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大力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外债便利化等便利化政策提质、扩面、增效,支持将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企业纳入便利化范围,不断提升辖区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推动境内经营性租赁支付外币租金、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等试点政策发展,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及时优化业务推进模式,为试点政策的推广贡献厦门经验。

三是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积极践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统筹“促便利”和“防风险”,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探索推进金融科技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中的应用,结合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核查、检查等多种方式,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厦门市离岸外汇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离岸社团”治理:综合施策 依法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