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肇庆市A幼儿园为例

2023-09-26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幼儿园幼儿

张 愉 沛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8)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通过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运用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要使幼儿处在一个宽松又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之中,鼓励幼儿表达,支持他们去交流,使幼儿成长为敢于、乐于表达自己且能够得到积极回应的人[1]83-85。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指有目的且有计划的谈话活动、表达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活动和文学作品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使幼儿敢于表达自己,认真倾听,能够运用语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认识事物[2]。

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行为显得至关重要,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的效果[3]。有效的提问是指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能够让幼儿产生思考和想要去探究的欲望,使幼儿乐意去寻找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4]。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创设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情境,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5]。有效提问的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引起幼儿思考,激发求知欲,促进思维的发展,及时地交流,调节课堂氛围等;二是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及时调整和控制教学方向。

目前有关幼儿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缺少贴合实际的深入分析,并且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提到关于开放式的提问。开放性问题是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既没有备选又没有可供参考的答案,需要回答者通过思考来回答。与封闭式问题相比,开放式问题能够使幼儿进行思考,思维得到发散性和创造性发展[6][7]。幼儿对教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给予开放式的回答,不受思维的禁锢,找出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多种答案,这与传统的教师提问方式大不相同[8]。笔者结合调查到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有效提问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

选取广东省肇庆市A幼儿园10节语言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其中,将教师的提问行为作为研究内容。肇庆市A幼儿园作为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幼儿园,文化底蕴深厚,教师的教龄层次分布比较均匀,教师工作负责,这使笔者获取研究所需资料的真实性有了一定的保障。

主要运用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规则地收集信息的方法。根据已编制的访谈提纲,与肇庆市A幼儿园中承担语言教学活动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并做记录,访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角度的提问行为现状,包括教师提问的出发点和持有的教育观念,为笔者探讨教师提问存在的疑难问题提供现实参考。运用观察法,在浏览文献、整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制作教师语言活动中提问行为的观察表并进行现场非参与性观察,观察表具体内容包括执教老师教龄与职称、班级人数、活动名称、所教年龄班、活动持续时间。根据观察表进行统计并将结果记录进教师语言活动提问行为观察次数统计表,统计表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的提问类型、教师选取何种形式使幼儿应答、等候时间、教师反馈。在观察过程中笔者做到客观公正,保证观察结果与现实相符。运用案例分析法,根据观察表所记录的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师的提问行为,探讨教师提问行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提问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缺的,有效的提问不但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还能启发幼儿思维,使幼儿进行思考,促进幼儿的发展[9]。笔者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通过与肇庆市A幼儿园中11位有语言教学活动经验的教师进行访谈,从访谈的角度呈现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对有效提问的认识以及活动前教师对问题的准备工作。其二,通过对10个语言教学活动现场进行教师提问行为的观察,从提问的问题类型、提问对象、候答时长、教师反馈来分析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当前状况,总结归纳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问题的对策[10]。

1.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和提问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影响着教师的提问行为,正确认识有效提问能够使教师更好地通过提问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同时,教师也能够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收到幼儿的学习结果反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进而达到预设目标[11]。以下是笔者与A、B教师的访谈记录。

(2022年4月25日,A、B教师)

(第一问)笔者:“您认为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A教师:“我的提问目的在于实现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取得幼儿的反馈后掌握幼儿的认知水平。接着,我可以针对幼儿的水平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做调整,以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也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还没结束之前,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是常有的事。”

B教师:“我希望通过提问,有目的地进入活动,希望他们的回答是我心中所想的,这样我能够顺利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第二问)笔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

A教师:“我认为围绕活动目标、内容提问,并且既能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也能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让他们燃起探索的火苗才是有效的提问。”

B教师:“我认为的有效提问是可以让幼儿获得发展的。”

(第三问)笔者:“您认为语言活动与其他领域中的提问区别在哪?”

A教师:“语言活动中的提问比其他活动中的提问更多一些、更重要一些,它是一个以幼儿学习语言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B教师:“我觉得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比较重要,它让我的语言活动一环紧扣一环。”

笔者将肇庆市A幼儿园11位教师对提问的认识加以总结归纳,他们认为提问对语言教学活动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通过提问实现互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当发现幼儿的注意力分散时,教师采用提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来与幼儿互动,使幼儿的注意力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通过提问使幼儿与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使实际教学内容不脱离幼儿,同时,检验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果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会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恰恰是语言活动中幼儿学习重要的品质之一[12]495。因此,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幼儿的积极学习。

(2)通过提问连接活动的各个环节,促进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利用紧扣主题的提问导入活动,并且将提问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流畅地过渡到教师预设好的下一个活动环节。在教师们看来,特别是新手教师,提问相当于一条串绳,让整个活动过程处于环环相扣的状态。

(3)开拓幼儿思维,让幼儿展开联想。幼儿由于自身的学习经验不够,思维常常受到限制,教师若及时通过提问给予幼儿启发性的指导,而不是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幼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将会获得发展。

(4)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水平,引导幼儿达到教学目标。经过提问,教师从回答中获取幼儿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幼儿的能力逐步增设问题,引导幼儿向教学目标靠近。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够顺利达成。

教师提问前的准备工作通常应紧扣教学目标,注意幼儿的实际水平,换位思考幼儿的反应,做到因材施教并达到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与C、D教师关于教学活动前问题准备工作的访谈记录。

(2022年4月26日,C、D教师)

(第一问)笔者:“您在语言活动中的提问是倾向于提前设计还是在活动中生成?为什么?”

C教师:“提前设计为主,活动中生成也有。提问是为了促进活动各个环节的连接,比如就一个故事的各个情节的提问大概是概括、回忆、应用等类型,是完全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提前设计的。另外,在课堂上根据幼儿的反应可以生成新的问题。”

D教师:“在活动开展前会根据活动目的及内容进行主要的提问设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成性的追踪提问,前者是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学习内容的提问,后者是根据幼儿的实时反应进行指导。”

(第二问)笔者:“您会希望幼儿的回答是您所想的吗?为什么?”

C教师:“我不介意幼儿的回答是否如我所想。如果幼儿的回答如我所想,这会使我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如果幼儿的回答出乎我的想象,我会把它当作是对我活动设计的查漏补缺,或者是能够给我和其他幼儿带来新的启发。”

D教师:“老师所想的答案也许比较规范、客观,但是我觉得不该限制幼儿的思维和他们的答案。我认为幼儿的想法是多样的,我希望他们的回答是真正通过自己认真思考后说出来的,教师再从幼儿的角度与他们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参与度。”

在与几位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以提前设计为主、活动中生成为辅,他们认为语言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提前设计提问,对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提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突发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需要发挥教育机智,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幼儿的反应生成新的问题,及时引导。少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认为问题还是提前设计好,他们担心自己经验不足、控场能力弱,无法应对活动中生成的问题,希望“打有准备的仗”,这样能够紧紧围绕目标来开展活动,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教学经验的多少也会影响教师提问行为前的准备工作。

2.对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现场观察的结果分析。笔者将在肇庆市A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现场收集到的教师提问加以划分,从问题是否开放的角度,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从认知性问题水平高低的角度,分为高认知问题和低认知问题,高认知问题可分为应用、辨析、混合、评判4种类型,低认知问题可分为回忆型和理解型;从教师对非认知性问题的选择取向角度,分为关注情感态度取向和关注纪律规范取向[8][13]。

(1)问题类型。其一,开放性问题较少,封闭性问题较多。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幼儿回答不会受到限制,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给创造性思维留下空间,但是难度较高,需要幼儿与问题有一定的相关经验[14]。封闭性提问会束缚幼儿的思维,幼儿只能在框架里选择答案,灵活性不够。例如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问:“你们觉得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像此类的开放性提问给予了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幼儿可以展开想象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回答,没有固定的答案来限制幼儿。如果教师问幼儿:“你觉得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还是像香蕉?”如此封闭性问题会限制幼儿的思维。

笔者发现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倾向提问封闭性问题,10个教学活动案例中,教师提问行为有383个,其中,封闭性提问233个,占比61%,开放性的问题150个,占比39%。

案例片段:中班谈话活动《秋天来了》

师:我考考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封闭性问题)

幼:秋天。

师:秋天来了有什么变化呢?(开放性问题)

幼:有落叶,好多漂亮的花都开了,还有很多蔬菜也丰收了……

师:秋天的天气凉不凉爽啊?(封闭性问题)

幼:凉爽。

师:你们喜不喜欢秋天呢?(封闭性问题)

幼:喜欢。

师:我请小朋友们来说说为什么喜欢秋天。(开放性问题)

幼:可以跟爸爸妈妈去放风筝,可以去公园玩落叶……

以上案例是语言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提了5个问题,其中,开放性问题有两个,封闭性问题有3个,可以看出教师注意到了提问的有效性,但总体封闭性问题偏多。

其二,高认知问题较少,低认知问题较多。高认知问题是能够让幼儿引发思考的问题,能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低认知问题主要是检测幼儿的识记效果、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15]32-34。布鲁纳主张从认知领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具体分为识记、理解、运用、探析、综合以及评判。部分学者在布鲁纳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记忆和理解的提问属于低层次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应用、探析、综合以及评价[16]。综合学者的分类,笔者把高认知问题分为应用、辨析、混合、评判4种类型,低认知问题分为回忆型和理解型。

表1 肇庆市A幼儿园语言活动中高认知问题与低认知问题分布一览表

由表1可知,肇庆市A幼儿园语言活动中高认知问题占45%,低认知问题占55%,大多数教师倾向于低认知水平的提问。

案例片段:大班故事欣赏《七色花》

师:小朋友们,珍妮怎么得到七色花的?(回忆型)

幼:老婆婆给的。

师:珍妮用七色花都做了什么事?(回忆型)

幼:带了面包圈回家,去北极……

师:为什么珍妮叫了玩具来,又叫玩具回去呢?(理解型)

幼:她想要玩具,但是太多了。

师:你认为珍妮用七色花做的七件事哪一件值得做?为什么?(评判型)

幼:帮助小男孩变得健康值得做,这是好事。

师:珍妮最后开心吗?为什么?(理解型)

幼:开心。她把小男孩变得健康了,帮助了别人。

师:如果你有七色花,你会做哪些事情呢?(应用型)

幼:我会让七色花把奶奶变健康。

这个语言活动中一共有6个问题,其中高认知问题有两个,分别是一个评价型问题、一个应用型问题;低认知问题有4个,分别是两个回忆型问题、两个理解型问题。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偏向低认知问题。

其三,语言教学活动中认知性问题较少,非认知性问题较多。非认知性问题往往已经包含了预设的答案,幼儿通常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且回答非常受限制。笔者在现场观察中发现,教师提出的非认知性问题主要在于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关注班级的纪律规范两方面。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方面体现在当幼儿积极性不高时,教师抛出幼儿不需要太多思考的非认知性问题,让他们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得满足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幼儿精神涣散时,通过简单的非认知性问题的提问,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规范班级纪律。

从统计结果可知,教师的非认知性提问中关注情感态度的提问达到79次,关注纪律规范的提问达到68次。除此之外,在访谈过程中,E教师提道:“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会在教学活动中不由自主地问幼儿‘是不是、对不会、好不好’这类问题。”E教师意识到提问有效性的问题,但是难以改变语言习惯。F教师认为非认知性提问能够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她希望通过幼儿对非认知性问题的回答活跃课堂气氛。本次被访谈的11位教师中有10位教师认为会由于课堂纪律或关注幼儿的情感而提出非认知性问题。

(2)提问对象。教师提问对象的偏好存在提问机会公平的问题,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现象,部分教师只做好问题的设计,没有关注到提问机会对问题回答的影响。教师提问对象的偏好是多种的且同时存在。笔者在观察中了解到教师提问对象的几种偏好以及在活动中的占比,详见表2。

表2 肇庆市A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对象偏好分布一览表

由表2可知,教师请幼儿全班自由回答的占比是19%,点名请已举手的幼儿回答的占比58%,点名请未举手的幼儿回答的占比18%,要幼儿讨论后请代表回答的占比5%,说明肇庆市A幼儿园教师偏好于点名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

案例片段: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

师:喵喵喵,谁来了?

幼:小猫。(全班回答)

师:小猫的心情很不错,为什么呢?

幼:它有新衣服,它要去玩。(全班自由回答)

师:我们看一看图片,小猫为什么这么开心?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请小朋友们来说说。

幼:它过生日。(举手回答)

师:在过生日的时候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

幼1:吃蛋糕。(举手回答)

幼2:可以收到小礼物。(举手回答)

师:小猫是在白天过生日还是晚上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在晚上,房间黑乎乎的。(没有举手,被教师点名回答)

案例中,教师有两次请全班回答问题,两次请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有一次请没有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教师们表示,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他们无法平均给到每位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请全班幼儿一起回答是想尽量多地给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

(3)候答时长。教师提出问题后,等候幼儿回答的这段时间称作候答时间。笔者在归纳观察材料之后将候答时间划分为即刻请幼儿回答、间隔1—2秒、间隔3—5秒、间隔6—8秒、超过10秒。表3为统计结果。

表3 肇庆市A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等候幼儿回答时长一览表

从表3可以看出,肇庆市A幼儿园教师的候答时间大部分集中在即刻请幼儿回答和间隔1—2秒,分别占38%和32%。教师留给幼儿思考问题的时间非常短,导致提问的有效性无法达到预期,提问效果不佳。

(4)教师反馈。在幼儿回答完毕之后,教师的反馈是否恰当也可以用来衡量提问的有效性。当幼儿回答正确、回答错误和未回答时,教师的做法有所不同。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有以下几种反馈:肯定、追问、总结回答、无应答。幼儿回答错误或未回答时教师有以下几种反馈:提示、教师回答、转问他人、否定幼儿。表4为统计结果。

表4 肇庆市A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就幼儿回答反馈一览表

从表4可以了解到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倾向于给予表扬,在追问和总结幼儿的回答方面略少,而且有无应答的反馈,这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是不利的。当幼儿回答错误或未回答时教师倾向于提示和转问他人。反馈对幼儿和教师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教师的反馈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拓宽幼儿的思维,教师自身也能思考提问的有效性,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四、讨论

1.主观因素。由于家庭环境、文化背景、个体因素的不同,每位幼儿都有独特性。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而非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他们并不是一味地接收教师的灌输,而是与教师处于平等交流的状态,幼儿也有表达自己的权利[17]。有部分教师不能够做到面对全体幼儿的发展来开展活动,没有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无法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导致低认知性问题的提问较多。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严格按照活动目标开展活动,希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较少、低认知性问题和非认知性问题较多,留给幼儿的候答时间太短,对幼儿的回答缺乏积极的反馈,较少关注没有举手的幼儿等问题都是教师缺乏科学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

语言活动是幼儿学习表达和练习表达的主要途径之一,引导幼儿表达自我尤为重要,部分教师的提问具有随意性,缺乏启发性,不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欠佳,缺乏语言活动提问技巧,个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观察中发现,教师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提问,非认知性问题的提问数量较多,导致幼儿的参与度不高。除此之外,教学经验不足也是影响教师提问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部分新手教师教育机智欠缺,所以选择了保守提问,备课时注重预设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偏重解决预设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提高专业素养,学习教学方法和技巧,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反思教学行为,总结经验。

2.客观因素。其一,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经了解,肇庆市A幼儿园针对教师有效提问这方面的培训较少,教师的实际操作训练更少,培训时间基本安排在教师的正常休息时间,教师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在前期的采访中,大部分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比较到位,但是笔者在现场观察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提问行为不尽如人意,教师们不能很好地把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其二,师幼比例失调。在2013年印发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规范了幼儿园各班级规模和班级教师配备的标准,指出小班幼儿人数为20—25人,中班为25—30人,大班为30—35人,各班级应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是3名专任教师。在此次调查中,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3名教师,其中,专任教师两名,小班幼儿平均人数28名,中班幼儿平均人数34名,大班幼儿平均人数36名,师生比失调,教师的工作繁重。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生硬地将无效提问纳入教学环节,缩短幼儿思考、候答的时间,导致集体回答较多,教师等候幼儿回答的时间较短,对幼儿的回答不能进行延伸而止于笼统的评价。师幼比例失调使教师的工作任务增加,教师的精力不足以照顾到全部幼儿,也导致教师对未举手的幼儿关注较少的现象[18]。

五、建议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提高对有效提问的认识。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幼儿教师必须多途径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有效的提问行为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预设问题时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提问应该考虑到全体幼儿,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师只有意识到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运用有效提问。

2.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改变提问行为。幼儿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独立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制订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不能采用“一刀切”。

在问题类型的设置上,首先,应该合理分配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比例,发散幼儿的思维,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来提问,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其次,平衡好低认知性问题和高认知性问题,低认知性问题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幼儿的参与度,高认知性问题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生长,例如,“你为什么会这么想”此类问题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最后,减少非认知性问题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对于“好不好、是不是”等问题应该减少提问。

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要考虑到每位幼儿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有的幼儿比较安静、胆怯,即使心里有答案,也不敢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机会和鼓励,此类性格的幼儿会越来越沉默,学习积极性也可能会下降。有的幼儿的发展水平较低,教师可以先请其回答问题,再请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进行补充,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在候答时长上,恰当的等候时间是实现有效提问的重要途径,教师提出开放式问题和高认知性问题后,应该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思考,可能会收获到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但是等候时间不能一味地拖长,在幼儿想不到答案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考虑问题的难度是否已经超出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及时做出调整。

在对幼儿回答问题的反馈方式上,教师要发挥教育智慧。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是教师做出正确反馈的前提。当幼儿给出了符合教师预期的答案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幼儿,在幼儿回答错误时先鼓励他们有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然后重新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幼儿思考。教师有效的提问下幼儿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难以预知,教师对幼儿天马行空、出乎意料的回答要迅速、准确做出判断,发现答案的合理性,认可孩子理解事物的儿童视角,及时纠正错误。教师灵活的回应会使幼儿提高自我效能感,重新建构知识体系,获得发展。

3.加强实训,增加实践能力。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会不断地丰富理论,两者是分不开的,幼儿园应该增加关于有效提问的培训活动,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使教师及时更新相关理论,掌握相关技巧。园方可主动和高校、研究机构相关专家联系,请专家进园听课、评课;幼儿园之间可经常开展观摩课活动;园内教师以老带新,发挥师徒制的作用,提高实训效果。

4.调整师幼比例,合理分配教师工作。政府应加大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从教师质量和数量上严加监管,规范班级幼儿人数,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增加幼儿园数量,规范师生比例,为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提供现实条件。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应完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教师的任务。教师与同事之间协调好工作,加大对幼儿的关注度,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