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联合血清MBP、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2023-09-26于文东许克宁王娇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轴索截断值弥漫性

王 琨 于文东 许克宁 王娇娇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放射科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以轴索损伤为主的疾病,是导致脑部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占创伤死亡人数的30~40%。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致病机制复杂多样,救治难度大,病情进展迅速[2]。患者在治疗后的康复阶段每年仍需消耗巨额费用,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压力[3]。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常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脑室内出血、脑池出血及基底节区出血,极易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对于患者预后生存率至关重要[4]。目前常使用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方式对其进行诊断。CT检查由于操作方便、价格价格,是临床上的常用诊断手段,但存在检出率不高等局限性[5]。而研究证实MRI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具有优势[6]。碱性髓鞘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可以反映神经系统功能,当脑组织受损后表达水平异常[7]。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ibrinogen-like protein 2,FGL2)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微循环障碍的发生进程[8-9]。目前,MRI联合血清MBP、FGL2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MRI联合血清MBP、FGL2检测,提供三者联合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效能的基础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96例本院接收的疑似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患者,其中男49例,女47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45.60±9.50)岁。

纳入标准:受伤至入院治疗在24 h内;外伤病史明确;外伤后出现昏迷,病情较为稳定;行MRI检查;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同意,依从性好。排除标准:存在既往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颅脑手术史的患者;合并重要脏器(心、肝、肾等)功能存在严重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合并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金标准[10]为:颅脑轴索处存在2.0mm以上出血病灶,存在出血性损伤、弥漫性脑肿胀,脑干、脑白质周围及交界处存在出血病灶,灰白质分界不清。根据诊断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63例(阳性),非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33例(阴性)。

1.2 方法

1.2.1 血清MBP、FGL2水平检测 采集入组者空腹静脉血(5mL),35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清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BP、FGL2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2 MRI检查 选择3.0 T磁共振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 Aera)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检查,平面扫描颅脑位置,参数设定为:头部线圈6mm,层距1.0mm。之后选择T1WI、T2WI序列扫描方式,矩阵设定为256×170,T1WI参数中TE为12ms,TR为4400ms;之后进行DWI扫描,设置参数TE 80ms,TR 4000 ms。扫描所获图像数据由专业影像科医生分析处理。

1.3 指标观察ROC曲线分析血清MBP、FGL2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价值,以截断值为界判定是否为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MRI联合血清MBP、FGL2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时采用并联方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检验;ROC曲线对血清MBP、FGL2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效能进行评估。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诊断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96例研究对象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57例、非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39例,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灵敏度为80.95%(51/63),特异度为81.82%(27/33),准确度为81.25%(78/96),误诊率为18.18(6/33),漏诊率19.05%(12/63)。见表1。

表1 MRI诊断结果(例)

2.2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与非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血清MBP、FGL2水平比较与非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比较,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血清MBP与FG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清MBP、FGL2水平比较

2.3 血清MBP、FGL2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价值分析血清MBP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0.782~0.927),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93.94%,截断值为1.43ng/mL;血清FGL2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95%CI:0.728~0.891),灵敏度为73.02%,特异度为87.88%,截断值为82.29ng/mL。见图1。

图1 ROC曲线分析血清MBP、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2.4 MRI、血清MBP、FGL2单独及联合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效能分析MRI、血清MBP、FGL2联合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灵敏度为84.13%、特异度为81.82%,准确度为83.33%,误诊率为18.18%,漏诊率为15.87%。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各自单独检测,漏诊率低于各自单独检测(P<0.05)。见表3与表4。

表3 MRI、血清MBP、FGL2单独及联合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结果

表4 MRI、血清MBP、FGL2单独及联合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效能分析

3 讨论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由头部外伤引起的脑实质损伤疾病,在影像学检查中可发现脑组织内存在多处灶性出血,致残、致死率较高[11-12]。目前,临床上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常用方式为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CT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操作方便、费用较低,患者接受度高[13]。但由于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轴索损伤难以准确判断,仅显示病灶的形态和大小,对于微小出血点和非出血病灶检出率较低[14]。MRI通过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准确定位损伤部位,对软组织分的辨率高,提高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检出率[15]。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81.82%,准确度为81.25%,误诊率为18.18%,漏诊率19.05%,提示MRI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王小微[16]研究发现MRI检查较CT检查出血病灶检出率及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MRI检查可识别病灶的数目与位置,漏诊率与误诊率大幅度降低,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MBP是神经髓鞘的重要组成蛋白,具有维持神经髓鞘结构以及功能稳定的作用,被作为中枢神经受损的敏感标志物[17]。其表达水平与脱髓鞘性病变、脑瘫障碍等病情程度有关[18]。王学慧等[19]研究发现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MBP表达水平升高,监测血清MBP水平有助于早期判断脑白质疏松症病变的形成。本研究发现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血清MBP水平显著升高,说明MBP参与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发生。FGL2属于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超家族,被发现在受损组织或器官的微囊内皮细胞中大量表达,它涉及各种疾病的微血管功能障碍[20]。本研究发现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血清FGL2水平显著升高,说明FGL2参与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发生。本研究绘制ROC曲线确定血清MBP、FGL2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截断值,显示其截断值分别为1.43ng/mL、82.29ng/m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820,表明血清MBP、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均有一定诊断价值。MRI、血清MBP、FGL2联合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灵敏度为84.13%、特异度为81.82%,准确度为83.33%,误诊率为18.18%,漏诊率为15.87%,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准确度优于各单独检测,漏诊率低于各自单独检测,提示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血清中MBP、FGL2高表达,且MRI联合血清MBP、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应用价值大。

猜你喜欢

轴索截断值弥漫性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异常糖链糖蛋白不同截断值排查肺癌的作用分析
海南省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流行病学特征及促甲状腺激素筛查截断值的设定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论连分数的应用
脱髓鞘型和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