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神经鞘瘤1例
2023-09-26林红雨韩金花
赵 霞 杨 蕾 王 森 林红雨 韩金花
青岛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山东 青岛 26604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查体发现左肾上腺占位,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平素无阵发性高血压,无头晕、头痛,无周身乏力,无心悸、多汗,无腰痛,无腹痛腹胀,无四肢无力。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儿茶酚胺、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定量均在正常范围之内。CT平扫及增强:左侧肾上腺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约3.8×3.0cm,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病灶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
(图1-4)。手术及病理:术中左肾上腺软组织肿块,直径约5.0cm,表面光滑,薄膜完整。镜下示细胞疏密相间,细胞核长梭形,波浪状,一端尖细,细胞界限不清,胞浆粉染,可见大小不一的囊腔(图5)。免疫组化:CK(-),SOX10(+),S-100(+),Ki67(热点区约5%),CgA(-),MeIanA(局灶弱+),a-Inhibin(-)。病理诊断:(右肾上腺)神经鞘瘤,伴出血、坏死。
图1 平扫:左侧肾上腺区见卵圆形低密度团块,大小约3.8×3.0cm,边界清晰,密度欠均;图2~图4 同一患者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为中度不均质延迟强化,中心可见小斑片状无强化区;图5 病理图片示胞疏密相间,细胞核长梭形,波浪状,一端尖细,细胞界限不清,胞浆粉染,可见大小不一的囊腔(图HE×100)
2 讨论
神经鞘瘤属于周围神经肿瘤,起源于神经鞘膜雪旺细胞[1],主要发生在颅神经、颈部神经、躯干以及上下肢屈侧。发生在腹膜后的神经鞘瘤占所有周围神经鞘瘤的1%~3%[2]。肾上腺上原发的神经鞘瘤临床较为少见,仅占所有的神经鞘瘤0.7%~2.7%[3]。肾上腺神经鞘瘤是肾上腺髓质起源的肿瘤,因为无神经内分泌功能,故属于无功能性肿瘤,多为良性肿瘤[4]。病灶多数为单侧,呈卵圆形或者圆形,边界清晰,可囊变。病灶通常是在查体时发现,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其原因可能是该病变检出时无明显占位效应,再加上肿瘤本身不易引起肾上腺相关激素的异常分泌[5]。
肾上腺神经鞘瘤在影像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缺少特异性。同其他部位的神经鞘瘤影像学表现一样,CT上表现为边缘清晰、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呈均匀或者稍欠均匀软组织密度,有包膜,可伴囊变,囊变多位于病灶的中心,继而向周围进展。增强CT病灶为不均匀轻或中度延迟强化,如瘤体为实性,中心呈散在高密度,周边呈类环状低密度,病灶实质部分的强化程度静脉期高于动脉期[6],部分肿瘤在强化过程中可表现为兔尾征。其MR成像病灶实性部分呈稍长T2稍长T1信号,DWI呈较高信号。
肾上腺神经鞘瘤无明显临床症状及特异性影像表现,误诊率比较高,但因磁共振是多序列扫描成像,能够更好地反映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因此是该病理想的检查方法。最终明确诊断,只有在术后经过免疫组化检测,才能证实。因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预后好,很少复发。因此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案。
总之,肾上腺神经鞘瘤极为少见,术前很难正确诊断。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成像对该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肾上腺占位为单侧发病,密度均匀或稍欠均匀,边界清晰,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合并囊变,且动态增强呈不均匀轻或中度渐进性延迟强化,如瘤体为实性,中心呈散在高密度,周边呈类环状低密度时,再加上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则有助于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