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
2023-09-26张宝燕
张宝燕 梁 敏
(薛城区人民医院影像中心CT室,山东 枣庄,277000)
CT增强扫描是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技术,是在常规CT检查基础上,于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它可以人为地改变组织密度差异,增强器官和病灶的影像,使显示更加清楚,从而提高CT扫描的病灶检出率与定性诊断能力,更好地确定肿瘤分期、鉴别血管源性病变等[1]。不过,CT增强扫描属于有创操作,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患者一般需要注射数十毫升甚至更多的对比剂,对比剂会引起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穿刺操作也可能导致渗液、肢体肿胀等并发症[2]。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情绪与药物不良反应存在相关性,严重负性情绪会影响患者内分泌、免疫系统及脏腑功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或严重程度[3]。另外,CT增强扫描过程中,过度紧张焦虑也会降低检查配合度,影响成像质量与临床诊断。心理护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患者心理活动来达到护理目标,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有效方法,薛城区人民医院近年予以CT增强扫描患者心理护理,在预防和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方面收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薛城区人民医院接受增强扫描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试验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48.85±9.16)岁;初中及以下文化20例,高中或中专文化31例,大专及以上文化27例;住院病例60例,门诊病例18例;CT增强扫描部位:颅脑11例,头颈部9例,胸部18例,腹部23例,盆腔17例。对照组男41例,女37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49.30±9.77)岁;初中及以下文化21例,高中或中专文化29例,大专及以上文化28例;住院病例61例,门诊病例17例;CT增强扫描部位:颅脑10例,头颈部10例,胸部21例,腹部22例,盆腔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薛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医师开具CT增强扫描医嘱,扫描位置不限;②首次接受CT增强扫描,应用碘对比剂;③认知与沟通能力正常,可自主配合CT室医护人员;④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模糊,依从性低或无法配合者;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③对比剂过敏者;④妊娠哺乳期女性;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⑥对幽闭空间有恐惧症者。
1.3 方法
对照组围检查期采用常规护理。①检查前,详细询问患者有关病史,特别是药物和对比剂过敏史;根据检查部位及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检查前相关准备工作;严格遵循无菌化原则,为患者预留外周静脉套管针,叮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脱针;告知患者CT增强扫描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解释说明注射对比剂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若出现不适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②入室后,协助患者摆好检查体位,正确安装高压注射器,抽取对比剂,以连接管连接套管针和高压注射器,确认连接紧密,根据检查需要及患者实际情况设定注射速率,遵医嘱配合完成检查工作,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情况;③检查完毕拔除穿刺针,干棉球按压穿刺点5 min以上;帮助患者整理衣物,询问有无不适症状,观察注射造影剂的肢体有无出现渗血、肿胀和疼痛等症状;对于出现症状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导进行深呼吸运动并做好解释工作,减轻患者紧张感和恐惧感,同时遵医嘱予以对症治疗;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对比剂排出。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①主动接待患者,举止得当、言语得体,态度诚恳,积极为患者安排检查事宜,帮助患者熟悉CT室环境,鼓励患者提出需求并尽量满足,树立良好形象,争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客观、合理且通俗易懂的言语告知患者CT增强扫描的方法和目的,解释注射对比剂的原因,说明CT增强扫描相关注意事项,指导配合检查的方式方法,详细告知患者注射对比剂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结合科室以往检查实际情况,告诉患者并不是所有人注射对比剂后都会出现不良反应,即使出现不适症状,多数时候也是轻度的一过性反应,无需过度担心,积极安抚患者情绪,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患者疑虑;②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如果过度紧张焦虑可能引起的问题,包括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影响CT成像质量等,指导患者掌握注意力转移、深呼吸等自我放松方法,嘱患者检查前调试好情绪;对于因担心病情而表现出负性情绪的患者,则积极与家属配合,用乐观自信的态度感化患者;入室后,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与神情变化,适时予以安慰和鼓励,对于紧张焦虑的患者表示高度同理心,给予一定时间进行自我调适,确保患者以良好心态进行检查;③检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注意力,或提示患者深呼吸放松,帮助其缓解紧张状态,确保检查顺利完成;④检查结束后,对于患者的配合表示充分肯定,协助住院患者回病房,在门诊患者留观期间加强巡视,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安抚不适情绪,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分别于入室前3 min、穿刺注射对比剂1 min后、检查结束后3 min三个时间点测量和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心率(HR),以入院查体时的测量结果为基础值,观察三个时间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
②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CT增强扫描结束后,观察图像上的运动伪影情况,以无运动伪影为优,有少量但不影响诊断的运动伪影为良,有影响诊断但仍可以辨识的运动伪影为可,严重运动伪影致图像结构模糊、无法辨识为差,统计优良率。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③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CT增强扫描入室前及检查结束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评价心理状态。两个量表各有20个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1~4分,其中15条正向计分,5条反向计分,总分乘以1.25得标准分。SAS以标准分<50分为正常,≥50分时得分越高焦虑越重,SDS以标准分<53分为正常,≥53分时得分越高抑郁越重[4]。
④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全身发热、打喷嚏、皮疹等。参照《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5]评价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评价标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体征具有自限性且无进展依据——轻度;更加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体征——中度;有危及生命可能的不良反应症状体征——重度。
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于出院前请患者就CT增强扫描围检查期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打分,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好。以患者评10分为非常满意,7~9分为基本满意,3~6分为不满意,0~2分为非常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统计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入室前3 min与穿刺注射对比剂1 min后的SBP、DBP与HR均高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入室前3 min与穿刺注射对比剂 1min后的SBP、DBP与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结束后3 min时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基础值比较,#P<0.05;1 mm Hg≈0.133 kPa。
指标组别例数基础值入室前3 min穿刺注射1 min后检查结束后3min SBP(mm Hg)试验组78126.31±11.54130.52±10.97*# 134.46±11.28*#128.66±10.51对照组78127.72±10.86134.10±11.33#139.27±11.15#130.28±11.34 DBP(mm Hg)试验组7884.05±7.4386.52±7.16*# 87.75±8.03*#84.83±7.75对照组7884.96±7.7488.85±7.51#90.42±7.86#85.60±7.24 HR(次/min)试验组7883.10±5.6885.16±5.33# 86.30±5.74*#84.22±5.39对照组7882.76±5.9385.87±5.29#89.11±6.03#85.60±5.77
2.2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比较
试验组CT增强扫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试验组CT增强扫描入室前及检查结束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室前及检查结束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s,分)
组别例数SAS评分SDS评分入室前检查结束后入室前检查结束后试验组7852.75±5.3348.76±5.1451.86±7.3250.44±8.96对照组7856.84±5.2053.32±5.0853.10±7.8952.35±8.17 t 4.851 5.5731.0181.391 P<0.001<0.0010.3110.166
2.4 两组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比剂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对照组不良反应中度患者占比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3.1 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与生命体征的影响
本研究予以试验组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健康教育、有的放矢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结果显示,试验组CT增强扫描入室前及检查结束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入室前3 min与穿刺注射对比剂1 min后的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程放等[6]研究报道结论相符,表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CT增强扫描围检查期的紧张焦虑情绪,有助于稳定患者心理状态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帮助顺利完成检查。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生命体征。分析其原因,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和疏导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提高其治疗的勇气与自信,减少对于病情的过度担心,消除恐惧感,从而更好地应对穿刺,降低围检查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这有利于稳定患者交感神经,防止因交感神经紧张失衡所致明显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从而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保持检查过程中心率、血压平稳[7-8]。
3.2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图像质量与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
CT增强扫描容易出现运动伪影,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患者的检查配合要求较高。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未见中度及以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海英等[9]研究报道结论相符,肯定了针对性心理护理在提升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临床有效性与可行性。患者初入CT室,陌生的环境会给患者造成不适,加之自身紧张焦虑,导致患者全身肌肉处于紧绷状态,使胸口出现明显起伏运动,严重时甚至发生颤抖,从而导致运动伪影。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在安静状态下配合完成检查,依从性高,可以减少运动伪影,帮助提高图像质量[10-11]。另外,以针对性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生理应激反应,稳定肾上腺素水平,避免循环系统机能亢进,从而降低药物对机体的刺激,避免不良反应增加[12-13]。
3.3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丁红玲[14]研究报道结论相符,表明针对性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解除负性情绪,增强自信和勇气,亦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主要是因为,针对性心理护理强调以患者和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特别是能从患者的心理需求角度出发,护理全程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尊重患者人格尊严,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工作中,护理人员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言语贴心温暖,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耐心和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因此更能受到患者的喜爱与认可[15]。
综上所述,予以CT增强扫描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围检查期紧张焦虑情绪,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对保持患者围检查期生命体征平稳、提高CT图像质量、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有利,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