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理论模式的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BMI及HbA1c表达水平的影响

2023-09-26薛月星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18期
关键词:饮食血糖糖尿病

薛月星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糖尿病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提升,人们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发生较大改变,导致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不仅加重了临床医疗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治疗难度[1]。目前针对糖尿病还未研制出相应的特效药物,主要让患者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避免病情恶化,在实际治疗中,饮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需要重视并加强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采取有效的饮食护理措施,充分发挥护理价值,增强治疗有效性,从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水平。以往临床主要会采取常规模式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虽然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但是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护理效果[2]。随着临床护理研究不断发展,跨理论模式被逐渐运用到临床护理中,并取得了不错效果,这为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护理研究提供了新方向[3]。本研究对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饮食护理工作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70.31±0.57)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3±0.02)年。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70.28±0.59)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6±0.0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各项检查后确诊;②病历资料完整;③病程>3年,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意识模糊,认知水平达不到常规标准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护理。按照常规标准给予患者口头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按时进行病房巡视,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做好药物指导,让患者遵医嘱用药;采取语言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鼓励患者改善自身生活方式,养成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观察组采取跨理论模式的饮食干预。(1)组建饮食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内分泌科专家、营养科专家、主任护师、内分泌科护士长、糖尿病专科护士等,由小组成员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同时,相关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线上或者线下联系,并对患者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构建相应的电子档案,为后续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保障。(2)前意向阶段,也就是患者在未来6个月无行为改变意愿时。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强化交流,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并对患者详细讲解饮食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将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整理为视频或者幻灯片,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让患者清楚了解到饮食控制在2型糖尿病病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糖尿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让患者树立疾病意识。(3)意向阶段,也就是患者准备在未来6个月内采取相关行动。在患者出院1~5个月后护理人员需要通过线上联系方式创建“云课堂”,让患者可以通过“云课堂”全面了解糖尿病知识,并对影响患者饮食控制、血糖控制、体脂量控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订更易接受的饮食行为改变方案,对患者进行鼓励与支持,让患者可以尽早进入下一阶段。(4)准备阶段,也就是患者在30 d内开始对自身行为进行改善。护理人员需要综合患者具体护理需求、行为改善难度等因素,创建针对性行为干预计划;指导患者下载记录血糖与饮食的手机软件,让患者按时对自身血糖变化、饮食状况进行记录;可鼓励患者签署饮食控制承诺书,并对家庭各成员宣读,让家属对患者行为进行监督,还可以将承诺书放置到比较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患者进行饮食控制。(5)行为阶段,也就是患者虽然对自身行为进行改善,但是行为规律低于半年。在患者出院1~5个月后采取线上联系方式,利用微信平台定期为患者推送血糖升高危害性的文章,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方式让患者在家中放置体脂秤,便于按时记录体脂变化;将饮食计划张贴在冰箱门上,可对患者起到提醒作用;鼓励患者按时将自身血糖水平记录、饮食记录在微信群中进行分享打卡;对于取得良好饮食行为的患者进行肯定与鼓励;定期对饮食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并对饮食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保证饮食干预的有效性。(6)维持阶段,也就是患者自身行为已经得到有效改善,且行为规律已经持续>6个月。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需要强化电话随访监督、微信推送干预,让患者可以从内心完全接受健康行为,自觉对自身饮食行为进行控制;辅助患者进行总结,了解新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指导,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行为,可通过送小礼品对患者进行激励。

1.4 观察指标

①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营养失调、感染、低血糖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营养失调+感染+低血糖反应)例数/总例数×100%。②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正常值在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PBG,正常值为<7.8 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在4%~6%)。③身体质量指数(BMI),BMI=体质量(kg)/身高2(m2),正常为18.5~23.9 kg/m2,24~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④SF-36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生理机能(最高100分)、生理职能(最高100分)、躯体疼痛(最高199分)、精力(最高110分)、社会功能(最高200分)、情感职能(最高100分)、精神健康(最高100分)、一般健康状况(最高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BG、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BG、P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FBG(mmol/L)PBG(mmol/L)HbA1c(%)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507.13±1.125.44±0.198.99±2.026.86±0.877.89±2.135.37±0.41对照组507.10±1.156.78±0.999.01±2.037.71±0.977.92±2.157.20±1.88 t 0.1329.3990.0494.6130.0706.724 P 0.895<0.0010.961<0.0010.944<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MI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M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MI比较 (±s,kg/m2)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MI比较 (±s,kg/m2)

组别例数BMI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5020.20±2.0221.02±2.03对照组5020.18±2.0422.63±5.26 t 0.0492.019 P 0.9600.046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5059.80±4.1873.13±4.1155.87±0.1065.21±3.2795.99±0.06112.30±1.1274.86±0.2383.25±2.31观察组5060.03±3.1682.52±12.9755.85±0.1174.91±5.7895.97±0.08122.03±3.1374.83±0.2191.86±3.95 t 0.310 4.8800.95110.3281.41420.6960.68113.305 P 0.756<0.0010.343<0.0010.160<0.0010.497<0.001续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images/BZ_17_2195_1867_2212_1910.png±s,分组别例数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5075.88±0.1289.09±2.2554.97±0.0867.03±1.1663.85±0.1475.03±1.1762.92±0.1273.16±1.08观察组5075.87±0.1498.19±4.7954.99±0.0672.90±2.9363.86±0.1181.94±3.9162.90±0.1382.94±4.91 t 0.38312.1591.41413.1710.39711.9710.79913.755 P 0.497<0.0010.160<0.0010.692<0.0010.426<0.001)

3 讨论

将跨理论模式饮食干预应用到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在不同阶段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循序渐进,以此达到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5-6]。

3.1 提高护理质量

建立专业饮食干预队伍,队伍人员主要涉及内分泌科、营养科、糖尿病专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医师、护师等,充分体现了跨理论理念,从多个学科对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进行分析,了解患者BMI,将维持患者正常血糖指标、BMI作为护理目标,为患者制订更为全面、有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实施,保证护理质量[7-8]。受到研究方向不同影响,文中研究结果未提到护理质量。

3.2 提高患者依从性

患者刚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改变意愿进行评估,大部分患者在此阶段不会出现行为改变意愿,护理人员需要在不同阶段定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患者饮食习惯、对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心理状态等,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护理方案,通过强化健康宣教,让患者对疾病有全面、正确的认知,对患者强调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影响患者意愿,提高患者依从性[9-10]。

3.3 降低患者血糖指标

通过影响患者意愿,让患者树立改变意向,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创建健康档案、创建“云课堂”等方式持续强化健康宣教,通过对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变化情况、BMI变化情况、饮食结构变化情况的了解,对饮食干预计划进行适当调整,让患者更易接受饮食干预,有效改善患者饮食行为,让患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对自身各项血糖指标进行控制,降低指标水平,同时改善患者BMI,帮助患者将血糖指标与BMI控制在稳定状态[11-15]。这与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BIM水平低于对照组一致(P<0.05)。

3.4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通过健康宣教还可以让患者了解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并告知患者不良事件的预防,引导患者树立防范意识[16]。同时,指导患者下载记录血糖与饮食的手机软件、鼓励患者签署饮食控制承诺书,让患者关注自身血糖与饮食变化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监督,让患者可以主动做好饮食干预工作,积极改善自身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达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目的[17]。结合本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接受跨理论模式饮食干预后营养失调、感染、低血糖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

3.5 提升生活质量

通过线上联系方式、电话联系方式、上门随访方式等对患者自身行为进行监督,并通过线上推送相关疾病知识,不断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让患者长时间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对患者病情控制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患者康复,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活动,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不良影响,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8]。结合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

综上所述,跨理论模式饮食干预可对2型糖尿病患者BMI及HbA1c表达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帮助患者将相关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饮食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春节饮食有“三要”
糖尿病知识问答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