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3-09-26魏鑫吉
魏鑫吉
(胶州市中医医院 康复科,山东 青岛,266300)
周围性面瘫(PFP)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免疫力低下、长期受到面部吹风者好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全面肌功能障碍(患侧肌肉麻痹、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及鼻唇沟变浅等),患者在鼓腮时患侧出现漏气现象,吃饭时齿龈部会出现存饭问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2]。研究表明,引发PFP的原因主要与面部神经炎性反应、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力、外部环境等因素有关,会使面部肌肉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3]。PFP恢复期,常规西医治疗常使用抗病毒、营养神经与激素冲击治疗,虽能够对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但是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情况,治疗效果不理想[4]。温针灸通过对患者头面部进行有规律的热性刺激,能够对机体内血液循环起到调节作用,使水肿情况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抗感染、消肿的目的[5]。研究表明,温针灸可促进神经突触活动增加,对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联系进行强化,加快脑功能重组发生,保证面部神经功能恢复,使面神经不可逆性改变减少,促进舒筋通络效果提高[6]。本研究旨在探讨温针灸的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胶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6例PFP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n=53)与对照组(n=53)。研究组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22 ~64岁、平均年龄(39.86±5.28)岁;病程1~4 d、平均病程(1.49±0.29)d;发病部位:左侧33例、右侧20例;House-Brackmann(H-B)分级:2级10例、3级15例、4级17例、5级11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9.82±5.31)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1.43±0.28)d;发病部位:左侧32例、右侧21例;H-B分级:2级9例、3级16例、4级18例、5级10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同意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胶州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病学》[7]中关于PFP的西医诊断标准,经CT、肌电图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均出现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患侧额纹变浅或逐渐消失,眼睑无法完全闭合,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时可出现漏气情况,部分患者伴有味觉、听觉等异常表现;②符合《中医内科学》[8]中关于PFP的中医诊断标准,属风痰入络证,可见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听觉异常,亦可见舌苔薄白、脉浮数;③均为单侧面瘫者,处于恢复期;④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未接受其他治疗者;⑤发病时间均在1周内。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②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等)者;④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⑤存在明显温针灸禁忌证(患有皮肤疾病等)者;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⑦继发性面瘫(因中耳炎、脑膜炎、外伤等引起)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定期咀嚼口香糖,并进行吞咽训练。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生产企业: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61021402,规格:5 mg/片)口服治疗,30 mg/次,1次/d;并向患者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生产企业:江苏瑞年前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688,规格:1 mL:0.5 mg),1 mg/次,1次/d,连续治疗2周。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具体如下:主要穴位为患侧的太阳穴、阳白穴、四白穴、攒竹穴、颊车穴、地仓穴、颧髎穴、翳风穴及合谷穴,使用酒精对以上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对患者实施针刺。存在恶风寒者加刺风池穴,感冒发热者加刺曲池穴,目赤、迎风流泪者加刺晴明穴,恢复期加刺足三里,人中沟歪斜者加刺水沟穴,颏唇沟歪斜者加刺承浆穴,鼻唇沟平坦者加刺迎香穴,体虚者灸大椎穴、百会穴。使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生产企业: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规格:0.25 mm×40 mm)刺入上述穴位。其中,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及足三里穴保证入针深度在15~25 mm,直立浅刺,实施捻转提插、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在针柄处放置1.5 cm艾条并点燃,保证温度适宜,将灰烬去除,留针30 min后拔出,太阳穴、阳白穴、迎香穴、承浆穴及颧髎穴采用艾条悬灸法,每穴灸5 min,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9],面部肌力及肌张力基本恢复,静止状态下面部呈现对称情况,运动状态下额部减弱,用力后可完全闭眼为痊愈;面部肌力得到明显改善,静止状态下面部呈现对称情况,肌张力恢复正常,运动状态下额部减弱,用力后可完全闭眼为显效;面部肌力有所好转,静止状态下肌张力恢复正常,运动状态下额部较差,用力后不完全闭眼,口角最大力存在不对称为有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咀嚼功能: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咀嚼效率进行检测,使患者用左右侧牙齿对40 g医用花生分别进行咀嚼,在咀嚼20次后将咀嚼残渣吐出,使用10目筛过筛后保持干燥至重量稳定,取3次计算的平均值,对咀嚼效率指数进行计算。咀嚼效率=10目筛食物重量/总量×100%。③面部残疾指数(FDI):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FDI量表[10]进行评估,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值为1~6分,躯体功能得分越高,功能越好,社会功能得分越低,功能越好。④面神经功能: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使用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分系统(SBGS)[11]从面部肌肉静态、动态等方面对患者面神经5个周围支功能进行评估,量表采用百分制,多伦多面神经评分越高,说明患者面神经功能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临床疗效)采用[n(%)]描述, 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咀嚼功能、FDI、面神经功能)采用 (±s)描述,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96.23%)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83.02%)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比较
在咀嚼效率上,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咀嚼效率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5361.97±7.4685.43±8.23*对照组5362.05±7.4977.67±7.89*t 0.0554.955 P 0.9560.000
2.3 两组患者FDI量表评分比较
在FDI量表评分上,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躯体功能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FDI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FDI量表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5313.06±4.1223.62±2.55*8.16±1.026.59±0.71*对照组5312.96±4.0918.69±3.79*8.19±1.157.48±0.95*t 0.1257.8570.1425.463 P 0.9000.0000.8870.000
2.4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比较
在SBGS评分上,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SBG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5345.43±5.4885.43±7.86*对照组5345.52±5.5670.52±7.23*t 0.08410.178 P 0.9330.000
3 讨论
PFP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该病不会受到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患者发病为单侧,膝状神经节至镫骨肌支节段为主要发病部位,同时会对茎乳孔区域面神经及耳后神经支产生影响,使面部局部神经血管出现痉挛,引发面神经缺血、水肿等情况,压迫面部神经,使患者出现口歪眼斜、讲话漏风、流涎等问题,且无法抬眉,闭眼时无法将眼睛完全闭合,会有部分眼睛表露在外面,出现PFP[12]。
在西医中,PFP发生原因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主要治疗手段为抗感染药物、抗病毒药物,虽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但容易出现其他不良反应[13]。在中医中,PFP属于“口”“吊线风”等范畴,辨证在急性期以风热或风寒、湿热为主,多数因外感风邪侵犯面部经络所致,使用温针灸治疗能够起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的功效[14]。温针灸将针刺与艾灸的功效相互结合,起到温经通脉、祛风散寒的功效,可使患者的面部功能得到改善,还可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提高,加之热力作用的影响,有利于促进面部组织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痉挛等问题,使面部神经得到恢复[15]。该治疗方法通过局部取穴,能够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使经络功能得到改善。其中,太阳穴等穴位具有散风寒的作用,可将风邪聚集,促进散风寒效果提高,有利于对面部痉挛进行改善,保证感觉运动脑区皮层功能得到重组,加速患者康复进程[16]。
刘波等[17]的研究表明,温针灸治疗PFP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更高,这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究其原因,温针灸治疗通过对面部相关穴位进行针刺,能够起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改善,加速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在对患者进行针刺后,使用艾条进行温灸,通过温热效应可使患者面部经络得到疏通,具有调和血气、通络散寒的功效,使其面神经兴奋性提高,促进免疫功能增强,从而提高临床疗效[18]。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咀嚼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究其原因,温针灸治疗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在疏经通络的前提下,还可起到驱邪的作用[19];艾条通过针柄对穴位进行刺激,能够直达病灶,使神经肌肉功能得到有效恢复[20];对面部血管扩张进行刺激,能够促进血液流动,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使面部微循环得到改善,保证面部肌肉有规律的收缩,修复面神经功能,加速患者病情恢复,从而提高患者咀嚼效率[21]。
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FDI量表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躯体功能评分更高,社会功能评分更低。究其原因,温针灸治疗可保证艾条的温热效应通过针体直接到达穴位,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使患者经脉气血加速运行,对神经兴奋性进行刺激,使患者的面部水肿问题得到缓解,保证热力直接到达穴位内部,保证经络、气血运通,提高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提高面部血液循环,使患者面部神经恢复至正常功能,能够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良好基础,从而改善患者面部残疾情况[22-23]。药智婷[24]研究发现,通过对30例PFP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SBGS评分明显提高,且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本研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SBGS评分更高。究其原因,温针灸对患者血清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产生影响,使其表达增加,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分泌量增加,从而对面神经恢复起到促进作用[25]。
综上所述,PFP恢复期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辅治,能够促进临床疗效提高,使咀嚼功能、面神经功能及面部残疾情况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