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3-09-26毕鹏徐劲松
毕鹏 徐劲松
(1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由各类型细菌、真菌等病原菌引起,病原菌经由微生物循血途径引发患者心内膜、心瓣膜或者的靠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1〕。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按照病情发展可以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急性发病人群会发生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同时病情发展十分急促,如果缺乏及时的诊疗救治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则并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症状,患者的初期全身中毒的情况较为轻微,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同时介入治疗措施等医学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老年群体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不断下降,自身免疫力较低,因此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对于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方案的探究〔3〕。当前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取的治疗活动以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但是由于老年群体身体素质下降,因此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主要方式为抗生素治疗,万古霉素对于引起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多种病菌有着较高的敏感性,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具备一定的肾脏副作用,而利奈唑胺作为新一代烷酮类抗生素能够对于多种革兰阳性球菌产生较好的抗菌作用〔4,5〕。本研究针对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活动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①患者经影像学分析及血培养提等方式诊断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均符合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并自愿加入该研究,且入组前均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或合并恶性肿瘤者。②患者存在血液疾病或者免疫系统缺失。③患者对于研究活动所用药物存在过敏情况。④合并认知功能异常或精神疾病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7岁,平均(68.03±4.17)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2~73岁,平均(67.912±4.22)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实施肝肾功能、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病情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对患者给予常规补液及基础营养支持。对照组实施万古霉素治疗方案。按照15~30 mg/kg剂量行静脉注射治疗,单次注射规格一般为0.5 g,2~3次/d,注射间隔不少于6 h。研究组实施利奈唑胺治疗方案。行静脉注射治疗,单次注射规格一般为0.6 g,每日注射2次。两组治疗活动均持续4 w。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临床状况,包含基础资料、临床状况、心脏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显示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活动效果,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评定治疗活动效果〔7〕。患者发热、肌肉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培养结果转变为阴性,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缩小幅度超过60%则判定为治愈;患者发热、肌肉疼痛等临床症状获得显著改善,血培养结果表明菌群数量明显降低,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缩小幅度超过40%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存在减轻,血培养结果表明菌群数量有所减少,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缩小幅度超过20%则判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有改善,血培养结果显示患者菌群数量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未有变化则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比较两组病菌清除效果,以血培养结果为依据。血培养标本中无法发现致病菌,患者症状明显好转为清除;血培养标本中转阴,患者症状获得好转为部分清除;血培养标本仍然为阳性为未清除;血培养标本中原有致病菌清除,但产生新的细菌,患者未有明显症状为替换;血培养标本中原有致病菌被清除,但产生新的致病菌,且患者产生新的症状的为再感染,细菌清除人数/总人数×100%=病菌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状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临床状况〔n(%),n=30〕
2.2两组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其中治愈14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其中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7例;χ2=6.133,P=0.013)。
2.3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 研究组细菌清除率(56.66%,其中清除17例,部分清除9例,未清除、替换各2例)明显好于对照组(30.00%,其中清除9例,部分清除14例,未清除5例,替换、再感染各1例;χ2=14.831,P<0.05)。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其中恶心呕吐2例、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各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6.66%,其中恶心呕吐、过敏反应、腹深各1例,肾功能异常5例;χ2=6.125,P=0.013)。
3 讨 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感染疾病,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致病菌种类体系十分复杂,在这其中革兰阳性菌有着较高的占比,成为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逐年攀升的主要因素〔8〕。相关研究表明,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而逐年攀升,我国老年群体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近10年来显著增加〔9〕。不同于急性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情发展较快,亚急性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程较长,因此患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一般表现为发热、贫血等症状,并且此类症状也相对轻微,例如发热并不持续,断断续续的发热情况导致患者无法有效识别自身存在的疾病风险,而贫血症状也相对轻微,主要以轻、中度贫血为主,患者一般不会产生较为明确的感知。随着病情的发展,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逐渐恶化,并且逐渐出现心力衰竭、肾脏病变等严重的症状表现,心力衰竭是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最为严重的一类症状表现,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等突发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活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阶段针对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诊断的主要方式为血培养,辅助诊断的方式为超声心动图检测。血培养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对于患者致病菌进行判定,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设计及治疗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作为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辅助诊断方式,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也广泛应用。其诊断效果的实现主要依靠对于患者心脏赘生物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判定。针对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治疗的方式以药物治疗这一保守治疗方式为主,万古霉素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当前阶段治疗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线药物,选取其作为保守治疗药物是十分合理的〔10〕。因其对于革兰阳性菌有着较好的抵抗效果,因此能够对于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给患者带来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长期服用以后患者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11,12〕。利奈唑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烷酮类抗生素,近年来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活动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作用机制为能够全面覆盖细菌,有效阻止细菌70 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细菌蛋白合成〔13〕。黄延玲等〔14〕研究团队针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奈唑胺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万古霉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活动中使用利奈唑胺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一结果与李娉等〔15〕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利奈唑胺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烷酮类抗生素在进入人体后可以对大部分人体组织进行渗透,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抑菌效果,因此能够对于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当利奈唑胺经静脉注射后其会随着人体循环系统进行流动,因此对于多种致病菌导致的感染都可以有效适用。同时利奈唑胺主要在细胞起始阶段产生作用,因此能够实现良好的抗菌效果,并且能够尽量降低对于身体的影响。病菌清除率是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效果的重要判断依据,通过血培养标本能够对于患者体内存在的致病菌进行有效检测,同时还可以针对患者体内不同致病菌的变化情况进行准确反映,便于治疗方案的调整,提升治疗活动效果。万古霉素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活动中的应用能够对于患者体内的细菌起到一定的消除效果,但是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患者机体会对于万古霉素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导致细菌清除效果逐渐下降,进而影响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活动效果。利奈唑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尚未发现有相关耐药情况,并且也不会对患者体内的细菌产生诱导作用,继而导致利奈唑胺对细菌丧失消除作用,影响了细菌清除的整体效果。万古霉素在长期用药过程中会对患者肾脏造成损伤,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清晰。而利奈唑胺相较于万古霉素则不会产生肾脏损害,原因为利奈唑胺具备肝肾双通道排泄的特点,这一特点会极大减轻患者肾脏负担,避免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活动对患者肾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16〕。服用利奈唑胺后,其会通过肝脏与肾脏两方面通道进行排泄,肝脏与肾脏器官承担的排泄占比约为6∶3,通过肝肾器官分担排泄任务能够有效避免利奈唑胺对老年患者肾脏造成的影响,降低治疗过程中肾脏功能损害这一不良反应发生率〔17〕。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由于身体功能下降等因素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组织分解作用存在不同程度降低,因此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相较于万古霉素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对于老年患者更加友好。
综上,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于较高的发病率及各种临床症状会对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因此需要重视该疾病治疗方案的探究。万古霉素作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主要药物具备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耐药性,并且存在损伤患者肾脏的风险。利奈唑胺作为人工合成烷酮类抗生素相较于万古霉素具备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万古霉素,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在针对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当积极应用利奈唑胺。由于本研究治疗周期较短,并且数据样本偏少,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