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养老机构发展特征与时空格局
2023-09-26□文/李杨李陈
□文/ 李 杨 李 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提要] 本文综合利用层次分析、综合得分、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我国278 座城市养老机构发展特征与时空格局。
引言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它所带来的挑战更多地源于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现有社会经济体制之间的不协调所产生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将老龄化民生问题置于突出重要的位置,从宏观战略层面和社会实践层面提出应对之策。宏观战略层面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中国老龄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实践层面上,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将公办养老机构作为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独居)、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
学术界亦对养老机构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集中体现在供给、需求与对策研究等若干方面。养老机构供给方面,研究人员分别对城市养老机构的密度分布与均等化评估、空间布局、养老护理、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指出城市养老机构时空布局特征以及空间布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养老机构需求方面,研究人员分别从资源需求、养老照护、养老服务生活圈、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等角度展开分析,挖掘社区层面老年养老服务需要信息。养老机构对策方面,研究人员分别从医养结合、供需匹配、立法优化、养老服务均等化等角度提出应对之策,为养老机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综上,学术界对养老机构的发展进行大量了研究,空间视角的养老机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然而,受研究数据的限制,大部分研究基于社区层面的数据展开调查分析,而对地级及以上城市空间尺度的时空分析仍不够充分,对城市养老机构发展与时空格局的研究有待加强。基于此,本研究构建城市养老机构测度指标体系,揭示中国城市养老机构的发展特征与时空格局。
一、研究数据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层次分析方法。1970 年,Saaty 提出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2、综合得分法。由于原始数据存在量纲差异,借鉴已有研究对各指标进行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综合得分测算公式如下:
式中,Z 为综合得分值,zij表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中国城市养老机构评价指标,xi表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中国城市养老机构硬环境评价指标,yj表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中国城市养老机构软环境评价指标,wi为层次分析法测算出的权重,l、m、n分别表示养老机构评价指标个数、养老机构硬环境评价指标个数、养老机构软环境评价指标个数。
3、耦合协调度。综合考虑中国城市养老机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研究使用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城市养老机构软硬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二)指标与数据。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二、结果分析
(一)中国城市养老机构发展特征。以养老机构数(z1)、养老机构建筑面积(z2)、养老机构年末床位数(z3)、养老机构年末职工数(z4)、养老机构年末在院人数(z5)、在院人数中不能自理半自理比重(z6)为分析对象,取278 座城市养老机构指标体系均值或总和,以首年为基期,将后续年份作为分子,首年为分母,采用均值化处理方法,获得2010~2016 年6 个指标的发展特征。分析得出:第一,城市养老机构总体发展显著,养老机构主要指标增速明显;第二,城市养老机构硬件设施平均增速快于软件环境,增速差异显著。
(二)中国城市养老机构时空格局。将278 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养老机构综合得分可视化,利用分位数法,划分综合得分等级,得到中国城市养老机构发展的时空格局。分析得出:第一,中国278 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养老机构发展水平具有东中西部梯度特征,东部地区综合得分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从四大区域排名看,东部地区排名前20%的城市比例数量呈现略微增长的态势,且在四大区域中城市数量最多;中部地区排名中间50%的城市数量略微高于西部地区,排名后20%的城市数量略低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排名前20%的城市数量经历“下降-回升”的过程,后20%的城市数量有所减少;东北地区由于城市数量占总量中的比重较少,排名比例分化不够明显,但它在中间50%的城市数量占东北地区的比重依然较高,反映它的养老机构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居中略微偏下的位置。第二,中国278 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养老机构具有省会城市、直辖市、特大城市指向。2010 年养老机构综合得分前10 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苏州、天津、南京、成都、青岛、无锡、淄博、武汉等城市。2016 年为上海、天津、北京、重庆、南京、苏州、广州、无锡、青岛、长春等城市。反观养老机构综合得分后10 名的城市,以中小城市为主,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或中部地区的部分城市,2010 年后10 名城市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占7座,2016 年后10 名城市中西部地区占6 座、中部地区占3 座、东部地区占1 座。
(三)中国城市养老机构耦合协调特征。从城市养老机构软硬环境耦合度看,2010~2016 年有40%的城市养老机构硬环境和软环境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约9%的城市养老机构硬环境和软环境处于拮抗阶段,约20%的城市养老机构硬环境和软环境处于磨合阶段,约31%的城市养老机构硬环境和软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从城市养老机构软硬环境耦合协调度看,2010~2016 年城市养老机构软硬环境质量从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转换,但进展缓慢。城市养老机构软硬环境仍以低度协调为主,2010 年和2016 年城市养老机构软硬环境处于低度协调的城市占比分别为95.32%和92.45%,养老机构软硬环境处于中度协调的城市占比分别为3.96%和6.83%,而处于良好协调的城市仅上海一座。从城市养老机构软硬环境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分级看,278 座城市的养老机构软硬环境耦合度以低水平耦合、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为主,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所在比例仅在31%左右。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依然具有“团块状”特征,城市群指向明显。
三、结论
本研究综合利用层次分析、综合得分、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中国城市养老机构的发展特征与时空格局,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从发展特征看:城市养老机构各指标增速显著,但增速差异显著,城市养老机构硬件环境指标平均增速快于软环境指标。养老机构数、养老机构建筑面积、养老机构年末床位数、养老机构年末职工数、养老机构年末在院人数、在院人数中不能自理半自理比重等6 个指标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反映城市养老机构总体上有了明显提升。城市养老机构硬环境指标增速显著,硬环境的指标增速均值为2.16 倍,而软环境为1.83 倍。
第二,从时空格局看:城市养老机构综合得分东中西部梯度特征明显,时空格局上呈现“团块状”分布,且具有城市群、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指向特征。城市养老机构的东部地区综合得分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综合得分高于西部地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的核心城市综合得分靠前。
第三,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看:城市的养老机构软硬环境以低水平耦合、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为主,而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所在比例仅在31%左右,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依然具有“团块状”特征,且城市群指向特征明显。从耦合协调度看,城市养老机构软硬环境从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转换,但进展缓慢。城市养老机构硬环境和软环境仍以低度协调为主,处于中度协调阶段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