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模式与组织韧性
2023-09-26田佳欢胡永铨
□文/ 田佳欢 胡永铨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提要] 当前,数字要素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和行业增长的必然道路。数字化时代,叠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格局遭到剧烈冲击,相对稳定的市场平衡被打破,部分企业受到巨大冲击,数字化模式建设与组织韧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众多不确定因素中,数字化成为唯一确定的趋势。当数字要素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就成为企业和行业增长的必然道路。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迭代升级,传统和新兴行业都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时代,叠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格局遭到了剧烈冲击,相对稳定的市场平衡被打破,部分企业受到了巨大冲击,数字化模式建设与组织韧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数字化已逐渐成为全球技术变革的核心战略方向。政府出台的与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关的政策中,也提到了要对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进行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叠加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变得迫在眉睫。越早开展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企业面对疫情就能增加一层抵御能力,企业组织韧性就相对越高。
一、文献综述
韧性对于个人来说,是面临挫折和打击时快速调整、重整旗鼓所必不可少的品质。对于企业、社区、国家来说,组织层面的韧性更为重要,可以帮助组织渡过难关,实现生存反弹,同时另辟蹊径,实现反超改进,最终“转危为机”。国内外组织韧性的研究成果正处于不断增加的阶段,对组织韧性进行研究的学者数量较多,但是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总体较为分散;国外组织韧性的研究存在5 个研究热点,即个体韧性、供应链韧性与风险管理、战略韧性、环境韧性、工程韧性,对于数字化与组织韧性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外组织韧性的研究前沿存在差异,但均关注风险治理领域。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其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了多个研究学派,长期缺乏共识与整合。虽然已有一些综述文章,但最新的综述文章仍是凤毛麟角。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一些优秀企业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改造其商业模式,不断发现新的价值创造机会,一步步强化了组织韧性,对数字化赋能研究增强。然而,其中蕴含的技术、组织、管理“密码”并未被充分揭示,关于数字化模式与组织韧性的关系研究依旧较少。
为了弥补当前组织韧性研究的上述缺陷,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数字化转型与组织韧性的相关最新文献的梳理,对疫情下数字化模式建设和组织韧性进行研究总结,对于企业数字化的充分运用转型和组织韧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数字化模式
(一)数字化模式概念。对于数字化,通常的解释是数字商业,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将商业的渠道、营销、运营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和市场需求,以寻求新增长点。例如,业务流程、产品、服务、文化和客户体验,或修改现有业务流程。随着大数据、云算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无论哪个行业和领域,它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战略和目标。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这一趋势进一步扩大。这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关闭线下金融网点、扩大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以及更多地利用自助服务终端和非面对面服务。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基于数字技术的使用,促进组织变革、改进业务流程、带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形成网络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进而帮助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过程。当下,行业数字化狂飙突进的局面有两个成因,一方面国家层面主导的新基建发展浪潮,作用到数字化转型层面之后,让企业在追求精细化管控标准上拥有了极大的技术选择空间;另一方面疫情之后,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几乎成为了共识。
(二)数字化模式建设维度。基于上述概念理解,本文将数字化模式的建设重点归纳为以下三个纬度:
第一,规划与布局。不能因为所谓“大势所趋”,就省略规划的动作。因为每个企业之间虽然大方向一致,但是战略规划、细分目标以及发展阶段肯定有所区别。要明确自身数字化的建设目标,按照详细规划才可以有序推进。同样地,在选择服务提供者时,也要根据蓝图规划去匹配。
第二,决策与落实。对很多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战略任务,在落地的时候必须谨慎仔细。在落地之前,企业即会遇到数字化建设到底是私有化部属还是上云的问题。这个问题一般和成本强相关。从技术角度出发,“上云”和SaaS 的运用是行业的大趋势。国家也在积极地介入这一领域,相关立法也在不断完善,企业最为关心的云化安全性问题相信也即将解决。在持续投入、快速响应和降本增效方面,云化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确定存在方式之后,即可着手围绕“核心”进行数字化的基建。从信息化发展到数字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企业内部的IT 部门即可顺利解决,但要建立全景数字化管控模式,就不是信息部门单方面即可完成的任务。企业在这一进程中,应当关注IPBC 四端。对商业体来说,IPBC 是天然的生命、价值共同体。I 端指投资方,P 端指购物中心自身,B 端和C 端指向品牌方和消费者,所有的数字化打造如果以此为中心发散,即可避免“偏航”。资管、运营和营销这三个维度的数字化,就能够有效进行数字化体系的全域构建,最终达成数字的智慧化。数字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初期投入之后,仍需持续稳定地下功夫进行迭代。如何优化架构和部署,在每个时间点我们都必须要有提前的预估。
第三,运营。数字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系统上线开始,企业就必须要有持续投入,让数字化技术能力通过日积月累的运营,成长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数字化发展中紧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企业的发展进度不同,也处于商业地产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数字化运营手段往往迥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建设和运营如何去执行。同时,长期运营工作能够帮助企业盘活、运用“数据”这一宝贵资产,数据智慧化将成为执行这一动作的“不二法门”。数据的优势在于积累,企业如何更好地复用数据、经验如何有效共享、外部生态如何转化为内部生态,这三部分“链接”能力代表着长期运营工作的成果。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要做到快速响应,不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反复,中台的建设就变得非常关键。企业需要从企业中台、业务中台慢慢过渡到数据中台,构建企业自身的链接能力,数字化建设落地后,数字化场景才能建设起来。
三、组织韧性
(一)组织韧性概念。组织韧性,是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乃至繁荣从而不断预测、准备、应对和适应日益加剧的变化和突发破坏性干扰的能力。组织韧性最终体现出的是在面临危机或压力时,客户、股东、资本市场、公共机构、员工等所有利益相关主体仍能保持对企业的信任,而企业能够不辜负信任,以高度的敏锐、反应速度、灵活的资源协同与整合、持久耐战,活下来,跑赢大盘,成功转型。衡量组织韧性有五个维度:第一,敏感度。企业能否快速或敏锐地感知到环境的变化,或者来自于外在的要求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第二,反应速度。当企业遇到挑战、挫折和压力后,企业及时反应的速度。第三,灵活度。在企业面对多种因素影响时,整合企业资源能力的灵活性。第四,协同度。组织资源、流程通畅、沟通与决策成本低。第五,持久度,指持续坚持的持久度。
(二)组织韧性核心影响因素。组织韧性有三个核心影响因素。首先,运营韧性。指面对中断风险时,保持企业能够维持核心业务的运营,并尽量减少相应成本的能力,包括产品、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迭代升级。其次,供应链韧性。供应链是指从产品订购到交付过程中,涉及材料加工、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活动的上下游企业所组成的网链结构,其韧性取决于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这将是后疫情时代打造组织韧性很关键的元素。供应链复杂程度通常很高,企业生产制造中会涉及多个环节以及多种物料采购。因而在相应的韧性管理中应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风险识别和评估;第二,韧性指标管理。风险识别和评估是指应该将公司中存在的可能性风险首先罗列下来,并根据其影响结果进行评估。在评估完风险后需要建立韧性指标管理体系,使得风险过程可以进行管理,主要考虑均衡时间缓解方案和成本、对标竞争对手、管理用户期望以及进行压测等。最后,信息韧性。指信息获取与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准确性、广度与安全性,包括实体、知识产权等方面。我们需要提升信息韧性,来赋能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四、数字化模式与组织韧性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无疑会对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业务精确程度增加,操作流程和决策更加科学化,成本持续降低,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剂。企业通过数字化感知预测、整合协同、创新活动来激发和培育企业韧性,提高企业感知环境的敏感度、反应速度、整合企业资源能力的灵活性、协同度以及持久度。
组织数字化模式积极影响组织韧性。数字化模式下,运营韧性提高。数字化营销宣传推广成本低,多种方式进行拓客,相比于传统营销模式,客户触达率大大提高。利用大数据分析形成精准用户画像,给营销的目标人群选择提供依据,针对目标人群精准营销,节省成本产品、工艺流程效率提高,管理更加便捷化,打破时空壁垒,积极影响组织韧性。数字化供应链让整个系统网络中的企业统一规划一个数据平台,根据上下游企业需求、供应变化情况更新数据信息,提高系统内企业的交流次数以及精准度。而且这种平台还能够将整个供应链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公示,监测疫情、法规、原料、市场等可能影响供应链的因素,为整个数字化供应链系统企业建立统一的预警体系。数字化模式使得上下游产业链各方面的效率提高,供应链韧性提高,积极影响组织韧性。数字化模式为实体信息、知识产权信息和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赋能,通过信息韧性,积极影响组织韧性。
五、研究结论
疫情下,数字要素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能,组织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企业数字化模式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和市场需求夯实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在业务、商业模式、组织流程等维度再造、重构。通过资管、运营和营销的视角,为运营工具做赋能和支撑,使原本静态的、以流程推动的模式,转变为以数字化和技术变革引领的模式,最终实现双螺旋促进迭代的“双向赋能”。通过数字化感知预测、整合协同、创新活动来激发和培育企业韧性,提高企业感知环境的敏感度、反应速度、整合企业资源能力的灵活性、协同度以及持久度,增强企业运营韧性、供应链韧性和信息韧性,提高组织韧性,促进动荡复杂环境下企业的存活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