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合作经济新模式塘约经验探讨

2023-09-26彭坤杰杨迪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三变农民农业

□文/ 彭坤杰 杨迪祥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贵阳)

[提要] 为深析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果与建设现代化乡村、发展新时期乡村振兴新模式,以安顺平坝区塘约经验为抓手,分析如何发挥农村合作经济模式优越性,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兴盛。

“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全面乡村振兴为目标,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当前党在农村的核心工作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党领导下的塘约农村合作经济新模式是对乡村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一、农村合作经济面临的困境

农村合作组织模式在中国的研究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经过多年改进和发展,该模式已经趋向成熟,但仍有不足。新时期背景下,研究发展组织模式,使之为乡村振兴服务,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巩固后脱贫时代成果是研究的重心。现如今,合作经济模式呈现弱化趋势,对农业发展贡献有所不足。全要素合作和全过程合作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亟待转型和升级。虽然有关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但大多数的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存在模糊化、定义不清的问题。新型组织仍然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不够,组织内部控制不足。组织普遍存在认识困境、农民生产素质不高的现象,同时存在会计核算问题,核算基础薄弱,成员观念淡薄,业务不熟悉,能力欠缺,内部管理欠妥当,资本筹集不足。内部财务控制方面出现组织成本控制混乱,内部财务缺少有效监督,活动效率低下,审计环节不完善,股权纠纷普遍存在。

二、塘约经验概述

塘约组织化模式是以党的领导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村社一体”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多元化、党的建设等综合改革,以提高农村收入为目的,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为关键。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塘约村开辟出“村社一体”的农村合作经济新模式,同时开展“三权”促“三变”产权改革和推进农村金融模式创新等新路线,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合作经济模式面临的组织化程度不够、缺乏内部管理等问题。塘约经验为打造决胜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提供了的示范样板,应该在今后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吸纳、借鉴和推广塘约村的一些成功做法。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关键。塘约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由单一的第一产业,以附加值低的农产品种植为主转向多元化、现代化种植。在稳定农业种植结构基础上,积极发展建筑业、旅游业等第二、第三产业,逐步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地位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从种植玉米、水稻等低附加值的作物,转型到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等附加值更高的作物,同时充分发挥塘约村地形多样化的特点进行特殊化种植。农业发展过程中,党为塘约村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塘约当地也创建科技农业示范园,充分展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优势。

塘约村经济增长过程中,旅游业和建筑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塘约村特色的支柱性产业。塘约村各级干部还组织领导成立建筑队、运输队,当中大多都是农村过剩人口和外出务工回村人员,不仅帮这些村民找到工作,有效防止了农村人口外流,同时将组织起来的农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塘约村建立了农家乐、服装店等。一方面使得塘约村产业结构丰富;另一方面让塘约村焕发新貌,改变了以往贫困的风貌。塘约村民生活质量因基础设施的改善受益,同时塘约村树立的美丽乡村新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矿泉水产业,给当地经济提供了很多支持,丰富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多样化的产业结构有效地防止了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为农村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三权三变”是核心。塘约村以“三变”改革为引领,通过党支部引领,村级合作社金土地为载体,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金土地合作社为载体开展“三变”改革,鼓励村民以土地资源、资金要素等和合作社联营和入股的方式推动发展。一是生产要素集中生产,整合零散的土地资源,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此前,塘约村村民对土地资源的使用主要用于蔬菜种植、牲口养殖等方面,对土地资源的使用率较低。“三变”改革将土地资源集中规范化生产,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农作物需要承担的自然灾害、市场等风险,使得村民整体收入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二是产业链拓展和完善得以实现。塘约村在依托新型合作社模式下建立了韭黄、香芋、南瓜等蔬菜基地,还结合当地气候引入了多种高附加值的时令水果;并且还组建了服装厂、箱包厂、水利公司等,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了旅游业零的突破。三是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工作。在“三权”促“三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塘约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就业岗位的增多使得大量劳动力外流的问题得以解决,村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加快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大力发展相关特色农业,实现农业经济价值的更大化。塘约“三权三变”的产权改革理清了集体和个人的界限,维护了村民个人和集体的权益,为壮大新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产权保障。

(三)党的领导是枢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党的政策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情况下,创新推广“三权”促“三变”的新路线,使得塘约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化,加强和创新党的领导,本质上体现了基层党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优势和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合作社的鲜明特征。

塘约村在党组织干部领导下,通过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升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展出新型“村社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三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三变”使农民的利益得以巩固,将农民的利益集体化,将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组织在一起,确立新经济模式,极大地提高塘约村经济发展水平。塘约合作化模式是包括全体村民在内的“强弱联合”,凭借先富带动后富,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一起办合作社,凝聚力量同步小康。

党领导下“三权”促“三变”的改革,实质上是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完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的一种创新性思路。农民单一生产力不高,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生产方式过于单一,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和生产效率不高。“确权、赋权、易权”的“三权”变化,使得分散的农民能够集中地进行生产,同时村支两委发挥带头作用,协同各方经济力量,能有效升级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而这一切的联系,都归功于党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实施新型的农民经营道路,将农民群众组织在一起。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建设。塘约模式治理实践中,突出基层党组织在振兴乡村中的领导地位。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服务体系,推动党员融入村民群众,激活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同时,党组织建设使得各级党员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得“三权”促“三变”的产权制度改革得以落实,极大地带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坚持推进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激发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和潜能,积极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塘约村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就是调整产业结构,稳固第一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塘约村积极推广高附加值农作物种植,同时发挥塘约村地形多变的特点进行特殊化种植与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在第一产业兴旺的同时,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业、建筑业、矿泉水产业等,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就业问题,同时有效推动农民增收。

(三)坚持制度改进。塘约村通过产权、经营制度改革,摆脱了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道路。在产权制度方面,通过“三权”促“三变”的改革实现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离,推进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东”,激发了塘约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经营制度方面,“村社一体”的股份合作制模式,是基于农户和合作社的需求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其目的是克服农民单打独斗的市场风险,为后扶贫时期农村合作经济模式提供了新实现路径。

综上,塘约经验表明,在党的领导下,凝结多方力量,通过农村合作经济新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民“内生动力”,助力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三变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