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农业生产现代化新模式
——以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例

2023-09-26王雨蓉刘利平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孢培养料工厂化

■ 王雨蓉 刘利平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联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3378万元,占地面积225亩,总投资3.6亿元,主要经营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联中合作社主要从事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率先实现了金山区双孢蘑菇由传统生产模式向工厂化生产模式的转变。联中合作社有现代化菇房46间、一次发酵槽10条、二三次发酵隧道31条,形成年产8万吨双孢蘑菇三次发酵培养料,2.5万吨双孢蘑菇的生产规模。合作社现有职工160人,管理和技术人员20人,是目前上海地区规模最大、设施齐备、工艺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每年可向周边和长三角菇农供应5万吨双孢蘑菇培养料。2020年双孢蘑菇年产量达8776吨,占上海市地产蘑菇生产总量的90%。带动农民增收3100多万元,带动就业180多人。

一、主要做法

农业生产的进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条件。联中合作社不仅实现双孢蘑菇农业生产现代化,而且首创“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形成了沪郊双孢蘑菇特色产业。

(一)改良种植技术和生产工艺

创新使用稻秸秆代替麦秸秆。为实现金山本地稻秸秆综合利用,联中合作社从稻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生理生化基础入手,对工厂化栽培各环节进行研究优化,总结生产配方,打破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主要原料为麦草的格局。2015年成功使用稻秸秆为主要基料完成与鸡粪的最佳配比,并制定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生产工艺,最终实现稻秸秆为主要基质栽培双孢蘑菇产量达到25kg/m2以上的指标,几乎接近麦秸秆作为原材料生产双孢蘑菇平均产量。

引进三次发酵隧道技术。三次发酵是指将二次发酵制备的选择性培养料,混合双孢蘑菇菌种后送入封闭式低压隧道中或者栽培菇房中,通过控制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培养料温度、培养氧气浓度、风速等参数进行菌丝体的繁殖(发酵)。三次发酵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双孢蘑菇培养料生产技术,也是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近年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联中合作社于2018年引进了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技术,改革创新使用部分国产设备来实现培养料发菌阶段在隧道中集中进行,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避免技术完全依赖国外。三次发酵的主要目的是缩短栽培周期,提高菇房周转率,使一年循环6个周期提高到一年循环10至11个周期,每个周期平均产量达到35kg/m2,年产量占上海市生产总量的95%。

(二)创新选育双孢蘑菇新品种“申K6”

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目前国内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菌种全部依赖进口,国内蘑菇产业很难突破。2014年开始,联中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专家团队合作选育新品种。2023年已成功选育并试种出双孢菇新品种“申K6”,经过近几年持续的试验对比,其较之前从国外进口的双孢菇工厂化主栽品种A15,在产量、抗逆性、菇型、品质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最近三年的对比试验显示,作为新品种申K6不仅抗高温和抗杂菌能力强,蘑菇色泽也更白,肉质紧实细腻,而且菇型更好看,菌盖呈椭圆形,显得更厚实。特别是在产量上,连续几茬试种数据显示,申K6单产要比A15高出166%、18%、29%等,平均下来,其单产可达28kg/m2以上(未加添加剂)。

(三)创新“企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

联中在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实施“五个统一”,即统一供料、统一菇房生产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本地双孢蘑菇在原料、技术、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统一供料”为由联中生产优质的双孢蘑菇三次发酵培养料,统一配送到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菇房,菇房进料后直接覆土即可出菇,省去了菇农自己制料、消毒、播种、发菌等生产环节。“统一菇房生产管理”为由联中指导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工厂化菇房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控制,以满足双孢蘑菇在菌丝爬土、子实体形成、转潮等各个生产阶段对环境的需求,进而实现双孢蘑菇的高产优质生产。“统一采摘”为统一专门雇用专业的采菇工人,根据出菇情况,轮流到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菇房进行采摘,且在采摘的同时,完成疏蕾和菇床清理等工作。“统一品牌”为由联中授权给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孢蘑菇产品使用“联中1号”品牌,进入商超、批发市场进行销售,进而提升金山区双孢蘑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统一销售”为由联中利用其销售网络和渠道,包括5个线上平台(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拼多多、金山味道)、2家线下渠道商(盒马鲜生、联华超市)和两大批发市场整装销售(西郊国际、江桥批发市场),为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销售服务,以解决双孢蘑菇经销商流失、销售困难的问题。

二、取得成效

联中首先通过改良种植技术和生产工艺,实现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并且生产方式更加绿色;其次深入与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出了双孢菇新品种,摆脱菌种依赖进口的局面;最后建立了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赢。

(一)实现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目前联中双孢蘑菇每个栽培周期33天,每周期单产达35公斤/m2,全年可循环11个周期,单产产量是农民传统生产的40倍。同时减少杂菌感染风险,机械化程度更高,大幅降低生产成本。2022年1-6月联中共生产双孢蘑菇三次发酵料16000吨(其中供应周边的农户6000吨),栽培双孢蘑菇11万平方米,生产鲜菇3500吨。双孢蘑菇周年化种植在促进农业增效的同时,又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示范,可转化和消减大量的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净化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联中利用稻麦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三次发酵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工厂化种植双孢蘑菇,廊下镇1.5万亩水稻秸秆转变成蘑菇生产原料,秸秆变废为宝,经过加工、发酵,制成蘑菇种植基质,每年消耗秸秆7万吨、禽畜粪便3万吨,蘑菇生产产生的菇渣每年约10万吨,满足了当地36个蔬菜园艺场和12家林果生产基地对有机肥的需求,实现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双孢菇栽培现代化。形成农业废弃物资源“稻麦-蘑菇-有机肥”的农业循环生产模式。

(二)实现菌种的种质资源创新

双孢菇新品种申K6有望改变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菌种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解决我国双孢菇产业品种瓶颈问题。

(三)实现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机制

联中将发好菌的三次料压块打包供应给农户和合作社,并为其示范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实行工厂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可以免去菇农各家各户自己制料、消毒、播种等生产环节,购买的双孢蘑菇三次料直接进入菇房覆土、出菇,不但能够减轻种植的劳动强度,还可使菇农实现周年化生产双孢蘑菇。目前联中已带动周边36户农民就业和种植,在菇农的生产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帮助他们从传统种植蘑菇转型为现代化、周年化种植。

三、经验启示

通过联中案例可以发现金山区在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实现生产技术的自主

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研发上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政府、合作社、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产学研机制,打造农业产业研发中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三次发酵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在国内均是空白,2018年8月,联中开始建设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堆料场及发酵隧道,至2020年6月完工正式投产。当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无法邀请国外专家进行指导,所以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以及在投产初期,联中合作社与上海市农科院积极对接合作,加大对联中的技术服务力度,以保证合作社克服生产困难。联中与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基于二次发酵料的双孢蘑菇品种筛选示范、二次发酵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稻秸秆)研究示范、三次发酵技术的引进消化、现代农民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模式创立和推广等工作。

(二)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从传统小规模向较大规模组织化经营的转变能够提升单位产出和技术效率,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将农业生产、收购、销售等经营服务包揽,降低了农业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从产业发展来看,“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联合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深度合作,是技术、人员、产业链条在横向和纵向的高度整合。联中建立了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结机制,带动上海市金山5家,浙江省桐乡市、浙江省嘉善县、江苏省太仓市3家传统种植合作社转型升级,帮助农户设计标准化厂房,统一供料、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管理,产品托底回收。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赢。

猜你喜欢

双孢培养料工厂化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