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央企创新国家队优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2023-09-26于换军
文=于换军
企业是创新主体,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骨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党的二十大又为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创新型国企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其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自己打造成为创新型国有企业的典范,为我国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央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央企实力不断增强。2022年的世界500强名单中,我国有145家企业(含港澳台企业)上榜,其中国有企业上榜99家,而国企中由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占47家。随着我国科技力量不断发展,科技地位大幅提升,国企的创新问题,特别是央企的创新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根据国资委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央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90.2万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7.6万项,占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总数(310万项)的12.1%。中央企业累计申请PCT专利共1.7万项。统计显示,2015年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均为中央企业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也均为中央企业获得。“十二五”期间,我国颁布科技进步特等奖11个,中央企业占85%,科技进步一等奖49个,中央企业占45%,科技发明一等奖4个,中央企业占了三分之一。“十三五”以来,中央企业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364项,占全国同类获奖总数的38%。2021年,央企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占同类奖项总数的49%,为历年最高。相关研究也表明,与私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相比,央企的创新表现最为突出,创新质量最佳。
央企这些创新成果的取得是与央企的研发能力分不开的。2012—2021年的10年来,中央企业建成了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超过全国1/3,年均增速超过10%。数据显示,2021年底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07万人,比2012年底增长53%,拥有两院院士241名,约占全国院士总数的1/7。央企国内外研发机构数量达到5327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1个。根据《2022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的统计,国有企业仍是研发投入的主要力量。2022年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前十强中,国企就有6个,且全部为央企。近年来,非金融央企的研发投入力度总体上呈现出波动向上的积极态势。
央企的创新优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国企都是政府鼓励向新兴科技进行风险投资的工具。央企作为国企中的国家队,其在创新方面有特定的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政府的长期投资优势以及信息优势等。
(一)央企创新的资源优势
创新是需要资源投入的。政府要想推动创新,需要掌握可利用的资源。中央企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和民生等关键领域或重要行业,掌握着重要核心资源。央企科研设备较齐全,拥有很多大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也都集中在央企。央企通常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其可以通过内部市场交易,分享科技信息,人员轮岗以及分散风险等方式推动创新。此外,央企作为国家执行战略的抓手和工具,在资源获取方面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包括低成本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此外,国内的优秀大学也是由国家所有的,这些大学和国有企业因为属性的相同交流更加便捷。总体而言,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央企业在创新资源上拥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这些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创新。
(二)央企创新的使命导向
制度理论强调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而不是基于效率来评判结果。国企和私企所有者的不同,导致其发展目标不同,而这些不同目标导致公司采取不同的战略并形成不同的结果。在特定的制度约束下,国企的创新可能优于私企。企业是追逐利润的,私企很多时候是利益导向,可能只关注创新的经济收益,而国企则受国家战略的支配,更可能从事使命导向型创新活动。使命导向型创新解决的国家重大安全问题是无法用效率衡量的。
使命导向型创新并不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而是为了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当下最紧迫的挑战。使命导向型创新一般是为了国家发展需求、国家安全、国家意志等服务的,因此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和国家意志倾向,其对于解决突破性和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关系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的重要问题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众所周知,冷战期间的很多科技创新都是使命导向型创新的结果。近年来,使命导向型创新在全球有复兴的趋势。使命导向型创新政策已经成为欧盟设计下一代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的着力点之一。央企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执行国家创新战略,执行国家的创新使命当仁不让。
(三)政府的长期投资优势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兼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在2014年以“国家是创新的真正发动机”为题给《企业家型国家:破除公共与私人部门的神话》撰写书评。他评论道,创新取决于勇往直前的企业家精神,但甘冒最大风险并做出最大突破的并不是私营部门,而是政府。基础研究投资时间长,风险大,其研究成果可能没有现时的经济收益,这导致私企在基础研究投资方面并不占优势。因此,仅仅依赖私企提供基础研究将达不到社会的最优水平,而央企受国家战略的支配,作为其股东的政府又是有耐心的投资者和高风险承担者,这使得央企可能并不太关注创新的短期收益,因此反而可能会做出基础性、突破性的创新。
(四)央企创新的信息优势
创新需要异质性信息。通过汇集更多的观点、意见、技术信息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发现机会,产生新的想法,克服思考盲区,继而推动公司的创新。研究表明,当外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时候,企业的决策更加依赖内部信息。央企规模大,集团内企业众多,行业分布广泛,还有众多海外分支机构,而且央企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一直有良好的交往和合作。此外,央企还有政府的政策信息优势,这使得央企占有的异质性信息相对比较充足,企业决策时候依赖的信息渠道比较广泛,从而更能形成合理的创新战略,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产生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发挥央企创新国家队优势的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近年来,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围堵,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密集打压,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变得愈加突出。美国近期通过的“芯片法案”就是希望扼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发展也到了关键时刻。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提出,要求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中央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一)坚持国家战略性需求导向,不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央企加强基础研究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根本保障。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目前,我们在许多产品的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方面都存在核心技术短板。央企要结合国家战略性需求,主动担当,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不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高质量推进原创性技术攻关,努力攻破“卡脖子”技术环节,争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二)深化创新协同,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2022年9月6日的深化改革委会议指出,要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各种创新资源的投入。创新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不同学科之间,乃至国内和国外科技人员之间携手攻关。央企应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强化重大工程牵引,用好国家实验室、创新联合体等平台,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合作。加强央企集团内部、央企之间、央企与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创新资源整合,深化创新协同,提升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三)完善健全创新体系,增强整体创新能力
2018年,科技部、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建立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活力迸发的中央企业创新体系,并在重点任务部分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健全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激发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国资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央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比如将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突破列入央企业绩考核范围,把央企的科研投入视同利润进行考核;对重大项目、创新项目、创新团队给予工资总额单列。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央企的创新活力。
未来应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继续推动央企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加大对科研人员的中长期激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加大力度,把大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到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包括收入分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升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四)推进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的第一资源。中央企业要强化其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作用。注重发现一批科学素养深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潜力大的优秀骨干人才,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且有明显创新潜力的科技人才,让央企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沃土。通过系统优化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培养体系、承载体系、激励体系、保障体系,持续提升中央企业人才承载力、创新力、竞争力,为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更要发挥好中央企业在市场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战略支撑。面向未来,央企更应主动肩负起创新国家队的使命,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特别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力度,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好中央企业的科技引领作用,使其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征程中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战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