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猪养殖新技术及发展模式

2023-09-25王建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养殖场生猪农户

王建新

(招远市阜山畜牧兽医站,山东 招远 265400)

随着生态猪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饲养观念和饲养技术也要同步跟上,不仅要科学养殖,还要推广和使用无公害的生态猪养殖技术,才能生产出口感和肉质都很优良的绿色动物食品。

1 生态猪养殖新技术

1.1 基因改良技术 在当地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基因改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养殖效益与推动当地生态养殖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地猪肉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其出栏速度较慢,基于此,为提升猪出栏速度并确保其肉质鲜美,可使用基因改良技术。基因改良主要是指在实际养殖期间引入一些优良的品种,借助杂交优势培养杂交一代,不仅能够有效结合保存父本和母本的优良性状,同时还可以改变当地的养殖现状。对此,在基因改良技术使用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出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优势和效益,当地养殖户必须从思想上对品种选择给予高度重视,利用基因编辑和基因修剪的方法,有效去除不利基因,在移植全新基因的基础上,实现品种基因的改良,进而推动当地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远程监控技术 在生态猪养殖期间,当地养殖户可以在猪舍中安装检测监控设施,将猪舍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录入到系统当中,在全面控制猪舍养殖环境的基础上,为后期生猪养殖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利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还能够对生猪进行全面化监控,从而将猪群疫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而推动当地养猪业的良好发展。

1.3 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生态猪养殖对养殖环境及设施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当地养殖户须将猪舍建设在通风优良且排灌较为便捷的地区,要保证粪便能得到无害化处理。通过将生猪排出的粪便和污染物投入到沼气池中,经过发酵系统处理之后可以有效灭杀其中的病菌和虫卵,将生产出的沼气应用到当地养殖户日常生活中,将沼液和沼渣倒入到农田中,降低化肥使用量,促进当地经济综合发展。

1.4 生态猪疾病处理技术 当地生态猪养殖的疾病防控工作十分重要,养殖户需要详细了解这些疫病的发生季节和传播途径,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将生态猪的疫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要对生态猪进行定期检测,邀请专业的技术检测人员来检测生态猪的时间生长情况,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就要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上报,落实早发现早防控的原则。如果发现了较为严重的疫病,要进行隔离治疗,凡是有过接触的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消毒,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确保生态猪能够健康稳定的生长。

1.5 放养结合技术 通过探索猪养殖技术,逐渐发现了生态化养殖的优势。在养殖生态猪时,人们逐渐趋向于规模化以及健康化养殖,通过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绿色的养殖环境,可促进生态猪的成长。为营造一个适宜的养殖氛围,需确保生猪养殖圈舍内干净干燥,以对各种传染病有效预防。为确保生猪健康,可采取放养结合这一养殖方式,为生猪提供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场地,同时在活动场地内种植各种生猪食用植物,这样可为生猪的健康饮食奠定基础。另外,还可将适量经济作物种植于户外,对生猪排泄物处理后变废为宝,作为经济作物的肥料,这样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这样可有效减少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在此基础之上营造一个和谐共处的生态圈。

1.6 建立循环养殖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生态猪的经济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养殖效益,可采取科学养殖方式,以尽可能利用养殖空间。可组建猪-沼气- 蛆虫- 鸡- 猪这一生态链,通过利用循环模式,在实现空间充分利用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益。使用该养殖方式,不仅猪肉质量得到了保障,同时利用猪的排泄物为农作物灌溉,可有效降低化肥的施入量,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进而实现绿色健康发展。

2 生态猪养殖发展模式

2.1 信息化养殖模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社会中的普及应用,当地生猪养殖业也积极引入了信息化技术,并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管理效果。利用这些技术的智能化优势,能够对猪舍进行智能化和集约式管理,并且还可以将养殖环境的实际情况接入到视频网络中,可全天候对猪群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出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发现,从网络资源中获得应对策略。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也可以建立大数据库,将生态猪养殖技术应用期间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情况都存储到数据库当中,实现当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立体化养殖模式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种养结合与立体养殖是十分常见的养殖技术,在维持良好养殖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生猪养殖期间,通常都会选择圈养模式,不仅提高了病害发病率的同时,也影响猪肉的品质。而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将猪群放养在当地农田中,在扩大猪群活动场所的同时,还可以保留生态养殖的原始性,进而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当地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除了种养结合模式之外,立体化养殖技术指的是当地养殖户在构建完整生物链的基础上,将生猪养殖与其他养殖产业良好衔接在一起,在提高当地资源利用率的前提下,提高猪肉的整体品质,进而间接提高当地的养殖业经济效益。

2.3 企业运作模式 企业运作模式更适合大规模生态猪养殖.若选择饲养引进品种或者杂交品种,需提前做好相关养殖规划工作,合理制定品种选择计划、规划养殖模式、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做好饲料准备工作,同时需合理规划后期销售渠道等。通常杂交模式较为理想,通过自行引进种猪以防外来疾病传播。在饲料喂养方面,应注意选择玉米、米糠、小麦以及豆饼等当地较为常见的饲料,同时对饲料原材料质量加强重视,确保饲料具备充足的营养,保证其健康价值。在养殖方式方面,因企业运作方式具备较大的养殖规模,通过直线育肥方式育肥较为便利,但是所生产生态猪具备较多的脂肪,其市场需求量不高,建议采取吊架子育肥方式,在生猪发育期间主要采用草粉作为其饲料,在实现成本控制的同时,保障所生态生态猪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4 企业联合农户模式 企业与农户有效结合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养殖模式,采取这种养殖模式可有效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成本控制。在种猪供给方面,企业应尽可能选择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保证所提供仔猪健康状况满足相关要求,可采取地方品种猪或者杂交仔猪。在养殖场管理方面,由企业出资建造猪舍,为养殖场提供仔猪、饲养管理技术、饲料以及兽医等,农户主要开展日常的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工作。企业联合农户模式主要由企业承担养殖风险,同时企业可通过远程操控以控制养殖安全性。在技术负责方面,由企业为养殖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上述技术人员主要指导养殖农户相关猪场环境控制、日常清洁以及疾病预防等工作。

2.5 农户运作模式 农户运作模式是指农户单独运作模式,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农户运作模式养殖规模都比较小。多由农户承包荒山以开展养殖工作,除此之外,因资金限制,所选择养殖品种主要都是当地品种。猪有着非常明显的群体特征,可选择其频繁活动区域来搭建遮雨棚,供猪群休息以及采食,在日常猪群主要于山上采食野果或者野草,在夜晚为猪群定时提供定量饲料。农户运作模式一般采取自繁自养方式。如果农户条件允许,还可向当地农信申请贷款以用于建立养殖场,饲料主要采取当地农作物,这样可实现成本投入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为适度规模养殖基地的建立奠定基础。

2.6 生态化养殖模式 生态猪的养殖,主要是使用生态方法展开饲养,通过将生猪养殖与水产养殖以及农业种植等进行综合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生物食物链,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在生态猪养殖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必将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生态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境破环最小化。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其食物主要是来源于天然的农作物等绿色食物,所以在饲养中,可以适当将农作物种植与生态猪饲养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例如,可以在生态猪养殖场建立适当的生猪自由活动空间,在此区域种植一些猪可食用的植物,从而能够为生态猪提供一定的绿色饲料。另外,还可以适当种植一些合适生长的果树,充分利用猪的排泄物作为肥料发展种植业,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能变废为宝,为果树提供一定的肥料。

3 生态猪养殖场生物安全建设

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养殖场必须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落实生物安全隔离手段,做好全方位的防控工作,从根本上减少养殖场内致病微生物含量。(1)要建立一个生物安全消毒通道,于养殖场进出口的位置建立消毒通道,包含车辆消毒通道以及人员雾化消毒通道,对于所有出入人员还有车辆展开彻底消毒。同时,在养殖场外部建立起长2 m、高2.7 m 以及宽1.7 m 销售台。(2)要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带,并将养殖场规划成净区以及脏区,还要建立生态猪出栏中转站,无关人员以及车辆全部不能进到养殖场里,严禁让生态猪进食餐厨剩余物。(3)畜牧兽医站要对距离中小型规模养猪场3 km内的散养人员采取清栏退养的手段,进一步增强规模化生态猪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性。借助加大生物安全防护建设力度,能够降低养殖场内一系列疫病的出现几率,使得生态猪发病次数大大下降,生物安全建设发挥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4 结 语

在当前生猪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养殖产业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力不断加大,有效促进了当地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将生态养殖模式应用到实践养殖过程中十分关键。为了更好地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养殖人员必须对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和优化,满足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养殖场生猪农户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