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类药物在猪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023-09-25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病防治病猪养殖场

陶 婧

(齐齐哈尔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抗生素以其抗菌消炎促生长的特点,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养猪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养殖人员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对抗生素不够了解,过分依赖抗生素的作用,使得抗生素滥用现象比较严重,对养猪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针对抗生素在猪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

1.1 抗生素药物的作用机理 在猪病防治中使用抗生素时,应先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抗生素是从微生物或动植物产生的代谢物当中提取出能干扰其他细胞发育的物质。在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制作成药片或药剂,属于生物制药。其主要作用是可以阻碍细菌合成细胞壁,阻断细菌的发育途径,进而达到消灭有害菌的目的。有些抗生素在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以及阻止细菌复制DNA 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使得抗生素成为了消炎杀菌的核心药物,在目前的猪病防治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2 抗生素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在猪病防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造血功能异常、胃肠功能异常、药物过敏、体内菌群环境平衡性被破坏等。这些反应不利于猪生长,甚至会引发疾病导致死亡。养殖场需要分析和找出引发生猪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方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推动生猪养殖工作的稳步发展。

2 抗生素防治猪病存在的问题

在猪病防治过程中,应用抗生素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需有效解决。

2.1 用药剂量不合理 抗生素药物的作用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让病猪在短时间内能迅速痊愈。但抗生素的应用是最佳作用剂量的药物使用量过多,使用频率过高,就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同时,用药量加大后也可能导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造成药物失效等情况。目前,用药剂量过大导致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呕吐、呼吸功能异常、抽搐等。不仅无法满足疾病防治需求,还有可能造成病猪大批量死亡,这是养殖场要处理的关键问题。

2.2 药物配伍不规范 临床治疗经常会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在一起,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这种方式即为药物配伍。由于药物的成分不同、功效不同,配伍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够合理搭配药物,可以缩短治疗周期,加大药效,有效治愈疾病。如果药物配伍不当,可能会导致药效减小或发生异常变化。比如,服用药物后出现了不良反应或引发中毒症状。由于很多饲养人员缺乏药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只从药物的功效上考虑如何搭配药物,很少听从兽医的建议,所以经常出现配伍方式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将磺胺类和青霉素混合,这种混合会严重影响青霉素的药效,并造成猪病防治成本增加、养殖场应引起重视。

2.3 给药方法不科学 应用抗生素治疗猪病,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给药方式,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常规给药方式有:(1)口服将药物添加在饲料或水中,让猪自主服用或直接由人工灌服。(2)肌肉注射,将药液注入到猪体内,不同的给药方法是影响猪对药物吸收效果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药物的方法使用频率较高,但长期采用会影响肌肉组织的发育。针对不同的疾病所使用的药物种类不同,需要配合使用的给药方法也存在差异。应当结合目前给药环节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科学调整给药方案,全面发挥药物作使用。

2.4 用药过于盲目和随意 部分养殖场在猪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是用药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多养殖场过分信任市场上的各种宣传,盲目购买新推出的抗生素药物品种,没有根据猪的临床症状及病症严重程度来用药。与此同时,基于抗生素药物大多都具有消炎杀菌作用,而养殖人员很小查看药物成分及副作用,随意购买药物,盲目给病猪用药后,不仅没能减轻病症,随意用药还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导致疾病恶化,需要及时研究有效的解决对策。

3 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3.1 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要发挥抗生素药物在猪病防治中的作用,应结合养殖场的工作目标,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健康生猪检疫合格后方能送往屠宰场加工并销售到市场上。基于此,要保障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必须合理控制疾病的发生率,保障猪的健康生长。这需要养殖人员提前调查当地常见疾病类型,整理工作资料,对比以往防治工作中的优缺点,选择最佳的防治对策。关键要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工作观念渗透到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端正饲养人员的工作态度,避免人员行为不规范、工作方法不合理而引发大规模的疫病。

3.2 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 饲养人员应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及时通过生猪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状况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在确诊病症后再对病猪采取治疗措施,选择恰当的抗生素药物。目前,很多政府部门都会发挥主导作用,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养殖场正确、合理用药,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管理,提高人才的专业饲养能力,以此来推动当地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注意只有确诊为由细菌感染,才可使用抗生素药物消炎杀菌。

3.3 遵循安全卫生的原则 (1)应检查抗生素药物品种、生产时间,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的药物治疗疾病。(2)应控制好药物剂量,避免用药过少无法达到防治效果,也要避免用药过多发生不良反应。(3)要检查药物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检查药物有无变质的情况,应禁止使用假药进行疾病防治工作。(4)如果是传染病,在重复使用医疗用具时,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疾病出现交叉感染。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尽量全程使用一次性诊疗工具。

4 抗生素的应用方法

4.1 科学控制药物用量 养殖场在猪病防控方面,应组建一支专业的饲养管理团队专门负责用药管理工作,主要管理使用药品的质量,储存和规范使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物都配有详细的说明书,会介绍药物的成分、用药禁忌事项及标准用量。一般兽药的用药量大多会与动物的体重、日龄相关联。所以,最佳的用药量控制方法是在每次用药前先对病猪称重,计算每次用药的剂量后,还要根据说明书管控每日的用药频率,核心是管控相邻两次用药的间隔时间,以达到良好的疾病预防、治疗效果。

4.2 合理搭配药物种类 药物的配伍是养殖场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科学合理,应在饲养人员发现临床症状后,安排专业的兽医进行诊断并给出抗生素的使用建议和搭配方案,养殖场只需要按照药方来购买和使用药物即可。由于耐药菌株和变异株及新毒株的出现,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能通过病原分离及药敏试验,调整药物种类的搭配方案。与此同时,当发现该方案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及时停止用药,尽快更换其他药物,确保在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完成给药。

4.3 严格做好用药管理工作 使用抗生素防治猪病,需要做好对用药疗程的严格管理工作。(1)对感染性疾病一般治疗周期在3~5 d,如果没有明显治疗效果,则要考虑更换治疗方法或对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要根据疾病类型和病猪有无治疗价值来做出选择。(2)如果病猪在治疗3~5 d 内有明显好转,则应减小药物剂量,继续治疗2~3 d,以巩固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3)要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药物残留在生猪体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消化或排出体外,在休药期应禁止将生猪销售到市场中。例如,使用四环素后的休药期为28 d,多肽类药物停药一周即可。

4.4 明确新药的作用及成分 当市场上推出新的抗生素药物品种,并通过宣传活动吸引养殖场的注意力时,负责采购药物的养殖人员应仔细阅读新药品的说明书,检查药物批号。同时,应与其他具有相同功效的药物进行对比,从经济成本、使用效果、药物副作用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选出最适宜的药物种类。另外,在大批量使用药物之前,可以先以养殖场内出现的病猪为实验对象,观察用药后的真实情况,判断新药的应用优缺点,避免盲目用药和随意用药。基于养殖场使用抗生素的目标就是为了有效防治猪病,而药物的质量将决定最终的防治效果。因此,选择药物的关键在于使用优质的抗生素,严禁为了节约成本而购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药物。通常应选择使用国家批准生产、销售的药物,注意要从正规渠道购买药物。

4.5 记录用药的过程及结果 在规范化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应记录药物的使用过程及结果,可以对不同的药物使用情况专项设置档案。建立档案时,应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在后续遇到类似病症时,就可以根据用药档案选择最适宜的药物品种。这项工作在新时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通过建设数据库,并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养殖场猪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共同提升我国整体的猪病防治水平,降低疾病对生猪健康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记录用药过程还可以及时发现饲养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是否规范合理,找到提升日常饲养管理水平的方法。

5 结 语

抗生素药物是养殖场平时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具有消除炎症、消灭细菌的作用,能帮助生猪恢复健康状态。但是,药物的用量、用法将直接影响最终的用药效果,为避免滥用药物,应提升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引导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并应关注市场上新推出的药物种类有哪些特点,从药物成分、药物疗效等方面综合规划猪病防治方案,根据生猪体重和日龄控制药物用量。还要关注休药期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间将生猪销售到市场中,从中获取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病防治病猪养殖场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对牛口蹄疫病防治的探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