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色彩与服装情感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前沿趋势
——基于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3-09-25韩序李莉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流行色 2023年7期
关键词:发文聚类服装

韩序 李莉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随着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服装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当代的服装消费需求已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一些研究者认为服装设计进入了“情感化设计”的时代,通过对服装的设计、生产、消费、穿着的过程进行情感分析,无论对设计者、销售者、着装者和感受者都有重要意义[1]。

具体到服装的色彩、造型、材质三要素中,色彩能够很好地体现穿着者的自我意识、品味和审美追求。服装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基础研究,一直是近来年的研究热点[2]。同时,服装心理学研究认为,当服饰色彩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感官时所产生的生理刺激,必然会引发人们的情绪、行为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3]。

由此可见,服装色彩与服装情感有着密不可分且相互影响的关系。随着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加,目前学界已在相关主题积累了大量的学术成果,然而尚未对其进行阶段整理并对理论框架进行全面地归纳总结。本研究通过收集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借助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服装色彩和服装情感的发展脉络及动态前沿,将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知识结构的可视化呈现,揭示该研究领域的未来趋势。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保证研究的代表性,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 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限定为核心期刊,期刊年限设定为全年限(截止2022 年8 月)。以“服装色彩”为研究方向,将“服装色彩”“服饰色彩”和“服装配色”作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搜索得到527 篇文献,手动剔除报道、评论和设计作品后,最终有效文献为454 篇;以“服装情感”为研究方向,将“服装情感”“服装情绪”和“服装感知”作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搜索得到437 篇文献,经手动筛选后最终有效文献为322 篇。

1.2 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将知识域作为对象,用于显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及其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CiteSpace 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旨在对某一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4]。同时,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练着论文的精髓,经常被用来研究探讨某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以CiteSpace 软件为研究工具,对近30 年的服装色彩和服装情感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发文期刊进行统计;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关键词聚类图、关键词时区图和关键词突现图来客观、形象地描述当前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 “服装色彩”研究主题的文献分析

2.1 发文量和发文期刊

文献发文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图1 显示了服装色彩研究近30 年的发文情况。1992—2022 年共发表454 篇相关文献,总体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1992—2003 年发文数量不高,为相关研究领域的起步阶段;随着研究方法和内容的丰富,2004 年开始出现较大增长,2008 年21 篇以及2011 年28 篇的发文数量呈现两个小高峰,2015 文量增长至40 篇,随后又有小幅回落。可看出2003—2020 年为服装色彩设计研究的波动发展期。近两年的发文量再次处于高位,是其发展的又一次高峰。

图1 服装色彩研究的发文量及发文期刊

在文献的主要期刊分布方面,前16 大期刊共载文166 篇,为该领域文献的主要来源。以《丝绸》《装饰》《毛纺科技》和《纺织学报》等服装领域广泛认同的顶级期刊为主,说明服装色彩设计的研究主题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度研究,且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价值。

2.2 研究热点分析

根据所示的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看出(图2),除检索词“服装色彩”“服饰色彩”和“服装流行色”之外,“影视服装”“流行色预测”“针织服装”“配色方案”“服装面料”“植物染色”和“传统服饰色彩”等词占据了核心地位,是近年来国内服装色彩研究的重点问题。从软件中统计出的时间跨度上来看,近几年出现的“色彩模型”“传统色彩观”“感性工学”“色彩聚类”和“服装图案”等关键词,是目前服装色彩研究的热点。

图2 服装色彩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

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10 个有效聚类,关键词聚类标签视图中聚类模块值Q=0.7723>0.3,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0.9344>0.7,聚类令人信服。进而得到服装色彩研究领域的十大热点主题:

(1)民族传统服饰色彩主题:研究民族民间服饰、古代服饰、传统服饰和戏曲服饰的色彩特征,探讨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色彩观和当代民族服装审美文化等内容。

(2)服装色彩现代设计主题:研究多种服装品类的色彩设计方法,如男女装、针织服装、运动装和内衣等;或特定服装风格的色彩设计,如中性风格;探讨服装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3)影视剧服饰色彩主题:以研究戏剧或影视角色服饰造型色彩为主,同时探讨其与舞台场景空间、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塑造之间的关系。

(4)服装品牌色彩主题:研究色彩设计与时装产业、服装品牌识别、品牌基因和品牌认同的关系问题,并提出品牌发展策略和销售策略等。

(5)服装色彩测量主题:研究色彩体系,色彩理论模型等色彩科学内容,通过色彩的量化分析手段,解决服装色彩识别、搭配、校色和色差等技术问题。

(6)服装流行色预测主题:通过市场调研,资料收集和概念主题设定等方法做出服装色彩趋势预测;或借助计算机算法推演,运用数据挖掘和色彩聚类等方法进行预测。

(7)服装色彩功能设计主题:借助人因工程学或仿生学等学科,为儿童、老人和病人等特殊群体设计的可穿戴设备或服饰进行色彩设计,满足功能需求。

(8)服装色彩教育主题:以高校或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的服装色彩课程教学研究,在教学理念,方法和实践层面进行创新探索。

(9)服装色彩心理主题:借助感性工学研究方法,通过心理学实验探索人们对服装色彩的感知程度,量化情感、情绪和偏好,帮助设计师理解服装色彩的真实感受,提升设计效率。

(10)纺织品染色技艺主题:涉及面料色彩、印染工艺、染色技艺和图案设计等研究;植物染色和传统蓝染工艺是其研究热点。

2.3 发展脉络

为从时间维度探求服装色彩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采用CiteSpace 工具中的时区图和突现图对其进行分析,能依据时间先后展示文献间的相互关系。服装色彩领域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图3):

图3 服装色彩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和突现图谱

1992 年—1999 年为初期探索阶段。研究以“对比色”“调和色调”“服装配色”“传统五色”“服装色彩美学原理”和“民族服饰色彩”为主,研究的相关概念跨度长,影响范围大,相关研究持续至今,奠定了服装色彩研究的基础。

2000 年—2015 年为蓬勃发展阶段,开始结合风格、图案、造型和色彩心理效应进行民族民间服饰色彩的研究,也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和流行色的预测。同时,涌现更多色彩量化分析方法,如情感语义、神经网络和色彩空间等;多种色彩体系在服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开始关注更加细化的服装品类色彩研究。

2016 年—2022 年为深化研究阶段,引入“图像识别”“感性意象”和“数据挖掘”等更多新技术,与认知行为学、在线协同、生态视觉和数字媒介等多学科融合也更为频繁,服装色彩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3 “服装情感”研究主题的文献分析

3.1 发文量和发文期刊

服装情感研究相较于服装色彩研究发文量略低,1992—2022 年共发表322 篇相关文献,同样呈现出一个曲折上升的趋势。1991—2002 年发文数量不高,2003 年开始出现了较大增长,2010 年15 篇和2015 年25 篇的发文数量呈现两个小高峰,随后又有小幅回落。2021 年发文量达到31 篇。其中前16 大期刊共载文253 篇,以《丝绸》《纺织学报》《毛纺科技》《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顶级期刊为主,说明服装情感的研究主题同样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图4)。

图4 服装情感研究的发文量及发文期刊

3.2 研究热点分析

从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看出(图5),“感性工学”是最大的节点,“购买意愿”“感知价值”“因子分析”和“服装品牌”次之。从软件中统计出的时间跨度上来看,“人格特征”“刻板印象”和“服装设计”出现时间较早,而最近则出现了“服装绿色消费”“可持续时尚”“感性评价”“图像情感”和“视觉感知”等关键词,已成为服装情感研究的新热点。

图5 服装情感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

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10 个有效聚类,关键词聚类标签视图中聚类模块值Q=0.8676>0.3,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0.9092>0.7,聚类令人信服。在此聚类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进而得到服装情感研究领域的四大热点主题:

(1)服装情感化设计:利用感性工学方法针对人们的感性需求进行服装情感化设计,把握色彩、材质、造型和图案等要素,设计带有积极情感体验的多品类服装;设计可穿戴智能设备满足特殊人群的情感需求;帮助服装设计师优化情感设计方法,提升设计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冲动购买。

(2)服装情感和消费者:研究情感与消费者、服装品牌的关系,提升顾客购买意愿、满意度和服装品牌价值。

(3)服装情感测量技术:利用眼动、脑电、皮肤电和核磁等生理数据采集仪器,测量人们对服装的情绪反应;利用情感语义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收集主观感受;利用算法模型、统计学工具和图像识别技术,开发服装情感评价和风格评估系统;色彩对功能性服装的工效影响研究,如运动员服装色彩对比赛结果的影响等。

(4)服装情感和审美心理:探寻民族民间服饰、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的情感内涵与共鸣,从情感切入研究服装审美法则。

3.3 发展脉络

从关键词时区和突现图谱可知(图6),服装情感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6 服装情感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和突现图谱

1992年—2004年为初期探索阶段。研究以“人格心理”“情感寄托”“着装行为”和“精神本质”等心理学相关概念为主,这些研究持续至今,奠定了服装情感研究的基础。

2005 年—2017 年为蓬勃发展阶段,服装情感研究开始借鉴感性工学方法,出现了感性形象、感性认知和感知价值等研究;同时,随着生理数据采集仪器的发展,更多情感量化方法被使用,如眼动追踪、服装触压和语义识别等;也涌现出更多细化的服装品类情感研究,如亲子装、女性内衣和男西装等。

2018 年—2022 年为日趋成熟阶段,出现如“微商城”“网红营销”“虚拟触感”和“情绪调节”等更多新兴概念,拓宽服装情感相关的研究领域,与设计、生产、销售和消费者的关联更加紧密。

4 “以色彩为主导的服装情感化设计”趋势分析

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色彩与情感均是服装研究领域的热门主题,服装色彩主题涉及情感研究,服装情感主题也涉及色彩研究,但在两主题的交叉部分—“以色彩为主导的服装情感化设计”中,文献相对较少,仍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预计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具体的研究方向如下:

(1)理论研究:现有的情感化设计理论已经日趋成熟,形成了三层次理论、感性工学和情感计算为主的理论体系[5],但与服装色彩和服装情感理论相对孤立,还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未来的研究需要对服装、色彩和情感三者的关系进行梳理,完善理论框架。

(2)设计方法的构建:服装的构成除色彩外还有材质、造型、图案和工艺等多种要素,设计方法具有“复杂性、整合性、模糊性”特点,因此情感化设计方法的构建也需要考虑其他要素的关联关系。例如梁敏探讨了高情感表达在服装环保材料和手工工艺中的实现手法,提出新的设计思路[6];方方等利用眼动仪对青年群体内衣色彩心理认知习惯进行实验,发现应该针对不同性别群体的内衣进行色彩选择、整体款式及细节设计[7]。

(3)设计工具的开发:已有学者利用多学科优势从色彩入手研发服装情感化设计工具。例如曹宵情等开发了包括美学、功能、情感和社会4 个感知价值维度、12 个测量题项的色彩感知价值简约量表,提供新的服装色彩情感测量工具[8];张海波等在建立二维男西装情感因子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对男西装图像样品的颜色特征进行分析,为实现男西装图像情感识别和检索打下基础[9]。

5 结语

本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法,借助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以文献关键词为核心对服装色彩与服装情感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动态前沿进行梳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发现,从穿着者的情感需求出发,在设计过程中引入情感化设计的概念,利用多种量化工具和实证研究方法将人们对服装色彩的情绪和情感变为可测量的指标,将成为服装色彩领域研究的前沿趋势。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