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村改厕现状、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2023-09-25徐生造金寨县农业农村局

安徽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改厕化粪池厕所

文/徐生造(金寨县农业农村局)

厕所是衡量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2001 年的“世界厕所高峰会议”中曾指出,“不重视厕所的国家,没有文化和未来”,足见厕所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安徽省农村地区而言,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农村改厕工作已成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在农村建造卫生厕所,能及时将粪便进行处理,杀死或减少粪便中的寄生虫卵、致病微生物,既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主要措施,产生的有机物又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确保农民身心健康的必要的卫生设施。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安徽省农村地区的改厕质量现状和技术模式,并对改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安徽省农村地区改厕现状

通过对霍邱县、安庆市宜秀(区)、歙县、泾县、全椒县、泗县、濉溪县、临泉县、颍上县和庐江县十个县(区),共计20 个村庄的调研,了解到2017—2019 年农村改厕情况,相关信息见表1。

表1 安徽省部分县(区)农村改厕现状

结合表1 可知,安徽省农村地区当前的改厕现状可概括为:

(1)不同地区改厕普及率差异明显。相比于自然村,行政(中心)村的改厕覆盖率更高,部分地区已达到改厕工作全覆盖,而某些村庄(如V9 和V10)则由于搬迁和拆迁等原因导致改厕覆盖率偏低。

(2)改厕模式(化粪池)以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形式为主。由于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可由模具进行生产,设计、安装和调试等工作较为便捷,从而使其广泛应用于农村改厕运动。

(3)部分新建厕所不能用或者不好用。主要影响因素有:一体式三格化粪池质量差或者安装不合理,厕所建设位置偏僻或者不合理,人口外出,等等。

(4)农户改厕意愿强,对新建厕所满意度较高。“下雨天、冬天,上厕所不用淋雨受冻了!”改厕的便利已惠及诸多农户。而相比于一般自然村,行政村、中心村及省级美丽乡村的农户对改厕的满意度更高。

二、安徽省农村地区改厕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1.改厕模式简单单一

此次调研的十个县(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民风习俗和文化基础等差异性均较大,其改厕工作的基础条件和起点要求等亦不尽相同。因此,各县(市)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改厕模式。但调研发现,各地区的改厕模式较为简单单一,普遍以模具冲压的塑料材质的一体式三格化粪池为唯一的改厕形式,且购置的一体式三格化粪池构型、有效容积等参数均一致,并未根据农户家中实际情况(如所在地形、气候特征及常住人口数等)进行灵活调整。

2.改厕工艺科技含量低

调查发现,普遍使用的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一体式三格化粪池材料强度不够,隔板硬度差,整体稳定性差,易变形脱落,失去化粪功能和化粪效果。

(2)部分一体式三格化粪池顶端密封盖设计简单,密封性欠佳,使得化粪池内难以保证厌氧状态,影响化粪池的厌氧发酵效果,导致化粪池内蛆虫滋生。

(3)大部分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内隔板的稳固性和密封性欠佳,粪液在系统中出现短流,导致化粪池的厌氧发酵效果不理想。

(4)一体式三格化粪池排气管设计不科学,部分没有安装排气管,池体内的沼气无法及时排出系统,使得化粪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另外有排气管的普遍没有开关阀,影响厌氧发酵效果。

(5)部分化粪池内导流管设置不合理,导致了粪液的短流与导流管的堵塞,影响了化粪池运行的稳定性。

(6)化粪池安全保护设施粗劣,有的农户没有安全保护设施,有的是用水泥板或大理石板做安全保护设施,笨重而且不好用。

3.关键技术创新困难

目前,农村改厕在新模式、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研发与实验方面缺失,各级政府和部门注重抓进度和数量,生产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和竞争市场,没有专门的组织和机构开展技术研发。突出问题有:

(1)改厕模式标准低,品种单一,不同地区和农户没有选择机会。目前使用的一体式三格化粪池规格统一为1.5 m3,材料选择、工艺设计与制造技术在标准、质量和合理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2)一体式三格化粪池的排气管、过粪管、密封圈等关键工艺技术不达标,影响处理效果。

(3)多数地方改厕后没有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影响农户正常使用。有农户反映,只要求改厕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又要求污水不准外排,不知道污水该往哪里去。

调查分析原因:

(1)农村改厕的科技创新没有引起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会议和文件也有强调,但实际工作没有行动。

(2)生产企业对改厕的原理和技术规范掌握不透,考虑经济效益的多,研发新产品的少。

(3)没有政策支持专业技术团队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

(4)基层干部和改厕农户不了解改厕标准和技术,只要能用就满足了,没有更高的要求,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不足。

4.实用技术普及滞后

调查发现,农村改厕工程在改前、改中、改后都存在技术普及问题。

(1)农户的培训缺失。多数农户不知道卫生厕所的基本原理,更不掌握改造工程的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对自家的改厕工程不参与,也没有监督。

(2)工程人员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没有专业技术资格,对改厕原理和工程标准不清楚,化粪池内部组件安装和施工工艺不规范,安装错误较多,如过粪管连接错误、排气管位置错误、保护层不严实不牢固等。

(3)农户缺乏使用与管护常识。部分农户将洗浴废水、洗涤废水和厨房废水均排入了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导致化粪池无法达到预期的厌氧发酵效果。有的一体式三格化粪池未安装污水排出管,一旦农户不及时清除池体中的粪渣、粪液,便极易引起污水回灌入厕室,严重影响厕所使用。相当数量的三格化粪池出水直接排入环境中,缺乏后续处理措施,严重威胁着农村的水生态环境。

(4)长效管护机制不明确。首先是管护主体不明确,缺乏专业人员对改厕农户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改厕后的售后服务机制等问题也尚需明确。其次是管护服务不完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改厕后的社会化管护机制,厕具维护、粪渣抽取利用等后续工作尚需加强。再次是如厕知识宣传不够,没有开展正确使用卫生厕所的群众培训,部分农户出现新厕所、旧陋习引发的厕所堵塞、损坏和“不卫生”现象。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1.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改厕模式

由于安徽省农村各地区地形环境与气候特征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和文化基础等亦有很大不同,在农村改厕工作推进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各级政府部门和生产企业要加强新模式、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形、不同家庭提供相应的模式和产品,地方业务主管部门要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农户选择适合对路的模式。

(1)对于化粪池生产原材料,要选择优质材料,提高强度和稳定性。

(2)推广结构稳定、密封性高的三瓮式化粪池,山区地形复杂的农户也可以选择砖砌化粪池模式。

(3)集镇周边和中心村庄有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可以选择完整下水道模式。

2.科技创新,补齐关键技术短板

农村改厕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系统工程,国家已经出台明确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实施过程中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从新材料、新模式、低成本、易维护等角度出发,对卫生厕所从质量上进行提升,从技术上进行创新,从模式上进行多元,从维护上进行优化,最终切实提高改厕水平。

(1)在原材料选择方面开展创新,逐步减少使用材质低劣的塑料和玻璃钢等结构不稳定有残留的材料。

(2)对化粪池的密封工艺进行研发,开发密封性好、易开启的密封口装置,增强化粪池厌氧发酵效果。

(3)开发排气管控制阀,研发压力自控排气阀,既方便排放有毒气体,又能保证密封厌氧发酵。

(4)研发安全保护设施,开发类似城市窨井盖装置,既牢固稳定,又方便打开操作。

(5)开发系列规格型号的化粪池,供不同地区、不同家庭选择使用。

(6)加强改厕治污一体化技术研究,探索农村不同村庄和农户污水处理新模式。

3.重视科普,提升改厕用厕知识

把厕所建设与使用知识的科普作为农村厕所改造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各级干部和改厕农户的改厕用厕知识水平。

(1)注重基层干部的系统培训,加强对基层从事改厕工作干部的培训,有利于指导和监督改厕工作的实施。

(2)强化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凡参与改厕工程的人员,一律参与系统技术培训,并逐人考核,持证上岗。

(3)开展农户科普宣传,采取培训、广告、明白纸等方式,将改厕的意义、原理、技术和使用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力争每个改厕户家中有一人掌握改厕用厕知识,实现懂改厕、愿改厕、会改厕、会用厕、会维修。

(4)重视后期维护,以村为单位,面向市场,筛选和培育后期维护管养服务主体,一条龙开展管养服务,政府对其开展督查考评,给予奖励扶持。

(5)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把农村改厕与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传染病防控和生态旅游等工作有机结合,一体化推进。

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点的户厕和公厕的特色化改造。

猜你喜欢

改厕化粪池厕所
厕所囧事
关于南陵县农村改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涪陵区义和镇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进展良好
警惕厕所性猝死
玻璃钢化粪池的性能分析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河北:农村改厕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厕工程彰显民生情怀
记得上厕所
浅议小区化粪池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