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2023-09-25寇安玉

黑龙江医药 2023年17期
关键词:搭桥术体外循环出血量

寇安玉,孙 宁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河南 南阳 473000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将冠心病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和猝死型,以心绞痛型最为常见,心肌梗死型和猝死型最为严重,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心绞痛或心律失常[1]。该病好发于45 岁以上男性及55 岁以上或绝经后女性,有冠心病家族史,胆固醇过高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痛风等人群。有研究显示,全球因冠心病死亡人数超过700 万,位于单病种死因首位,是我国人群第二高的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早死的第二大疾病[2]。临床上常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通过再造冠状动脉血流通路、恢复心肌正常供血来缓解临床症状。冠状动脉搭桥术包括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两种,体外循环是利用人工装置代替人的心肺功能,将回心静脉血经过人工装置处理后经动脉输回体内[3],广泛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能够在手术中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是临床上一门重要技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入临床,该手术是在正常跳动的心脏上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这对医生手术技术要求较高[4]。为了提高冠心病的治疗及预后,本研究探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0 月—2021 年1 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参照《冠心病治疗指南更新》[5]中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2)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3)适合采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2)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3)存在手术禁忌证。(4)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3)。观察组男32 例,女22 例;年龄44~75 岁,平均年龄(58.36±3.22) 岁;血管病变2~5 支,平均病变(2.56±0.47) 支;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AYA)分级:Ⅰ级19 例,Ⅱ级25 例,Ⅲ级10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23 例;年龄46~72 岁,平均年龄(56.38±3.69)岁;血管病变2~4 支,平均病变(2.13±0.24)支;NAYA 分级:Ⅰ级17例,Ⅱ级27例,Ⅲ级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后,切开患者胸骨正中部位,暴露心脏,先静脉注射1~2 mg/kg 肝素进行抗凝,悬吊心包及向心包腔内填塞湿纱布后,通过固定器辅助稳定吻合血管,切开冠状动脉后进行分流,血管吻合完成后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持续压迫20 min后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4 mg/kg肝素抗凝,在升主动脉根部进行主动脉插管和停跳液灌注管,在右心房插管行静脉引流,使用体外循环机(SORINc5)进行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后吻合血管,手术完成后两组均留置心包及纵膈引流管道。

1.3 观察指标

(1)术中相关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24 h 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2)术后3个月心功能情况[6]:于术后3 个月检测两组患者心脏指数(CI)、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做功指数(LVSWI)、右室做功指数(RVSWI)水平。心脏指数(L/min·m2)=[心率(次/min)×每搏指数(mL/m2)]/1 000;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左室舒张末压) ×0.013 6(J/m2);右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0.013 6(J/m2)。(3)不良反应发生率[7]: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室颤+心梗+缺血性改变+呼吸功能不全)/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和24 h 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s)

组别观察组(n=54)对照组(n=52)t值P值手术时间(min)223.68±42.59 356.94±48.35 15.072<0.001术后住院时间(d)12.26±2.49 17.82±3.46 9.523<0.001术中出血量(mL)475.31±81.45 736.64±95.67 15.162<0.001 24 h引流量(mL)233.46±24.17 365.17±43.77 19.272<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功能情况

术后3 个月,观察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功能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功能情况(±s)

组别观察组(n=54)对照组(n=52)t值P值CI(L/min·m2)4.92±0.48 3.25±0.34 20.599<0.001 LVSP(kPa)14.36±1.33 11.21±1.02 13.645<0.001 LVSWI 35.74±3.31 27.69±2.44 14.208<0.001 RVSWI 4.87±0.51 3.56±0.35 15.362<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速、起病急且致死率高等病情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8]。药物治疗并不能彻底改善患者心绞痛等症状,故临床上治疗冠心病通常选用冠状动脉搭桥术,通过更换梗阻动脉来改善心肌供血,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9]。冠状动脉搭桥术分为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两种。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需要让心脏停止跳动,通过人工心肺维持血液循环;非体外循环则是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手术,避免体外循环[10]。以往临床上多使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但体外循环易诱发机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对机体组织与器官造成损伤,还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血管收缩、发热和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灌注后综合征,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11]。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开始进入临床,该术无需中断非缺血部位血液供应,且术中能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对心脏血液流动分布造成的影响较小[12]。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不使用体外循环,不灌注心脏停搏液,术中持续保持常温,保证机体正常运行,少量使用肝素,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与其他学者研究[13-14]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因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无需主动脉插管和心脏插管,且术中保持良好冠状动脉灌注压,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缩小心肌损伤范围,降低损伤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心脏恢复,与王立等[15]的研究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因机体无需处于控制性休克状态,从而避免激活补体系统,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炎性反应对脏器造成的损伤,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董士勇等[16]的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24 h引流量,还能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搭桥术体外循环出血量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结果及短期随访比较分析:附233例报告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