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分析

2023-09-25武淑俊

黑龙江医药 2023年17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程年龄

武淑俊

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医院内科,天津 301714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代谢类疾病,疾病的发生原因有很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越来越年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3]。另外,遗传因素所致的糖尿病情况也非常明显,一般父母患有糖尿病的情况下,其子女患有糖尿病的几率较其他人群更高,是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4-6]。临床发现,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治疗干预,会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7]。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足,典型临床发病症状是足部溃疡、溃烂、感染等,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及微神经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时间处于较高状态,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使患者的下肢血管循环不畅,从而使足部的感觉神经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坏疽,最终只能采用截肢的方式进行治疗,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信心与幸福指数[8]。因此,需要积极预防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足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当前,临床对2 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十分重视,对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9]。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2 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医院收治的4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足组与非糖尿病足组,每组各20 例。糖尿病足组:男11 例,女9例;年龄55~78 岁,平均年龄(63.48±1.22)岁;糖尿病病程5~15 年,平均病程(7.26±1.34)年。非糖尿病足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0.34±1.35)岁;糖尿病病程4~14 年,平均病程(6.79±1.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参考《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判断存在外周血管病变。②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了解研究内容、目的与过程后,自愿配合。(2)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或患有精神类疾病。②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存在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资料,整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临床指标包括年龄、病程、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纤维蛋白原(FIB)、 糖 化 血 红 蛋 白(HbA1c)、 餐 后2 h 血 糖(2 hPG)、总胆固醇(TC)、血尿酸(BUA)、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空腹胰岛素(FINS)、24 h 尿微量清蛋白(MA)及C 肽。(2)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DN)、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DPN)、缺血性心脏病(IH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BMI、SBP、BUA、FIB、TC、TG、HDL-C、FINS、24 hMA、C 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程、FBG、DBP、HbA1c、2 hP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s)

项目年龄(岁)病程(年)BMI(kg/m2)FBG(mmol/L)DBP(mmHg)SBP(mmHg)FIB(g/L)HbA1c(%)2 hPG(mmol/L)TC(mmol/L)BUA(μ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FINS(mU/L)24 hMA(mg/d)C肽(pmol/L)糖尿病足组(n=20)63.48±1.22 7.26±1.34 22.40±0.43 9.31±4.13 80.17±4.56 150.18±5.92 5.63±0.43 0.09±0.02 20.14±4.31 1.22±0.30 270.10±11.09 1.27±0.10 1.09±0.72 2.88±0.75 5.82±1.09 186.31±2.62 395.28±12.63非糖尿病足组(n=20)62.89±1.35 6.79±1.28 24.62±0.63 9.25±1.23 80.26±4.43 142.35±5.28 3.71±0.32 0.08±0.01 21.32±4.61 1.65±0.43 295.27±13.16 1.63±0.28 1.09±0.72 2.67±0.65 9.25±1.70 19.25±0.47 458.16±13.74 t值5.081 6 1.134 3 13.016 1 0.062 3 0.063 3 4.414 3 3.667 7 2.000 0 0.836 2 6.540 7 16.019 5 5.414 9 0 0.946 3 135.467 1 25.355 5 86.916 5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糖尿病足组患者ASO、DPN、DN 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DR、IH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近些年,因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导致患糖尿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血脂异常是在2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常见的病症之一。现阶段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血脂异常现象。因此,在患者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患者血脂影响评估分析。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瑞舒伐他汀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于控制三酰甘油水平有一定的帮助。通过临床检验分析发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较长,需要通过药物治疗配合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运动等方式维持血糖值在正常范围。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因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而引发的足部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干燥、肌肉萎缩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足部会出现溃疡、感染、骨髓炎等关节病,甚至会发生感觉、运动神经障碍,严重者需进行截肢,对患者身心均可造成伤害,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SBP、HbAlc、 FIB 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有着明显的关系,分析其原因如下:(1)年龄。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机体内各组织与器官功能会逐渐下降,这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2)SBP。SBP 升高就会降低动脉的弹性,随之内膜也会发生损伤,机体内就会存在大量的脂质聚集,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从而影响到下肢动脉与足部的血流供应,最终导致足部组织因缺氧、缺血而出现糖尿病足[13-15]。(3)HbAlc。HbAlc 主要是反应一阶段的血糖控制情况,检查结果偏高,表明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在持续高血糖状态下会损伤神经,而神经与血管的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基础原因。(4)FIB。糖尿病患者机体内会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再加上炎症与细菌等因素的影响,会破坏血浆胶体的状态,增加纤维蛋白的含量。纤溶活性降低后,会增加红细胞的聚集力,导致变形能力下降,继而出现血小板黏附情况,形成微小血栓。一旦微循环出现障碍,足部就会出现缺血、浮肿症状,从而引发糖尿病足。(5)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任何并发症的发生,都代表着患者机体内可能存在异常的血管,这也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主要病理原因[16]。在掌握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因素后,需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在患者就诊时对其采取健康宣教,让其对糖尿病足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预防病情进展等情况有所了解,纠正其不正确的思想,督促其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定期为患者监测血糖水平,遵医嘱用药,切忌自行增减药剂量或停药。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加强足部护理,嘱咐患者尽量穿宽松舒适的鞋子,选择松紧适度且透气性好的棉线袜子,不可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沙粒、钉子等杂物,以免发生出血破溃。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部清洁。日常可在足部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避免足部皮肤发生皲裂,若足部发生皲裂,需就医处理。在修剪趾甲时,必须横向剪直,不要把两角剪掉。同时,在与患者交流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受到病情的困扰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移情易性、暗示等方式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重视患者的年龄、HbA1c 等相关指标,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病程年龄
变小的年龄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糖尿病足部门诊在预防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体会探析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