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3-09-25聂磊孟越
聂磊 孟越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有助于发挥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文章基于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构想,确立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并从顶层设计、立体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学反馈等方面阐述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创业管理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F061.3;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165-02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足发展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高等教育的本质归根结底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当前,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还面临不少问题,如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融合到创业管理人才培养全过程显得尤为迫切。
一、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
创业管理课程的开设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但是,在其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并有待提高。
(一)重创业知识传授,轻价值塑造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输出的一个重要端口,不少高校创业管理课程的教学重心被放在“授业”上。由于课时普遍较少,通常只有16学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忙于讲授创业的相关知识,诸如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新创企业的类型、商业模式设计、创业流程等,较少花费时间精力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创业管理的课堂当中。有的教师心存误区,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没有对创业管理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加以系统梳理和总结,教学中仅是当作任务来完成,有关课程思政的内容浮光掠影,或者把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到创业管理课程当中,没有将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同价值引领和价值塑造有效融合,“授业”与“传道”和“解惑”脱节,育才和育人割裂,使得创业教育主渠道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着眼短期获利,忽视长期利益
当前,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功利性倾向,重短期目标,轻长远收益。例如,有的高校基于就业率的考虑,重点关注创业项目能否快速发展和短期获利,期望通过创业提升就业比率,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在创业管理的教学中浓墨重彩于创业成功人士的辉煌战绩,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企业,缺乏对学生的精神引领,对于“义利”兼顾、百折不挠的企业家精神等思政元素鲜有涉及。在此背景下,一些学生的创业行动倾向于见效快、短期能够获利的所谓“风口”项目,缺乏解决社会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拳拳报国之心。再如,有的教师基于绩效考核的出发点,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着力于宣传大赛带来的种种既得利益,诸如评优等,教学内容完全跟着大赛的指挥棒走,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家国天下以及工匠精神等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由此滋生了参赛仅仅是为了获奖、评优,为找工作捞取资本的功利现象。这使得有的参赛项目缺乏长远规划,仅是围着评分规则做表面文章,获奖之后项目即被搁置一边,或者转而用来参加下一个赛事,缺乏长期打磨深耕创业项目的落地行动,造成创业资源的极大浪费,没有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示范和回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了本来的初衷和意义。
(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缺乏有效衡量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对学生的创业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考量,是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学生创业素养和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地对学生的创业学习效果和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考察,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创业知识传授、创业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塑造的深度融合。然而,当前一些高校制定的创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重结果、轻过程,并且缺乏专门针对课程思政方面的考核,抑或推出了有關思政考核的方案,但却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例如,评价维度不够全面,过程考核仅包括出勤、常规的课后创业知识类作业,课堂发言等,缺乏对团队协作,价值观等思政元素的考核评价。又如,考核评价主体单一,任课教师“一言堂”,缺少学生自评、互评等,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和评价主体的重要性,使得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影响了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总体构想
(一)课程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时刻牢记的问题。”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有鉴于此,创业管理的课程目标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育才目标。运用创业学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二是育人目标。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寻求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将“价值塑造”作为创业管理课程的根本,努力打造“三位一体”的创业管理知识体系,即形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知识系统,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创业管理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内容设计
创业管理课程包括六个教学单元:认识创业(2学时)、创业概述(2学时)、创业者和创业团队(2学时)、创业机会与风险(2学时)、创业计划(6学时)以及新企业的成立与发展(2学时),每个单元包括若干知识点。例如,新企业成立与发展单元模块,包括新企业的组织形式、伦理与法律、社会认同、新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以及管理技巧和策略等。教师应对各个教学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充分挖掘每个模块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到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效结合。创业管理课程思政部分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与爱国、爱党教育融合。教学中,将我国的创业浪潮和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融合,将创业团队和党史相融合。通過融入“四史”,让学生更深入认识党情和国情,更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本质,坚定“四个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通过案例和创业学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等,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凝聚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在学生中形成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推动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
3.与国家安全教育融合。引入国家安全,包括信息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领域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铭记国家至上和人民至上的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坚决杜绝一切有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行为。
4.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思政内容融合到创业管理的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5.与“四德”教育融合。利用古今中外的正反案例,从中提取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经世济民、德法兼修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
总之,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避免“贴标签”,不能脱离创新创业专业教育空喊口号。应该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价值观要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
三、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要想全面深入地融入创业管理课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需要努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重塑顶层设计
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创业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协调统一,同向同行。各高校要提高政治思想站位,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避免创业教育的功利化,要为打造课程思政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提供政策保障和展示舞台。例如,树立典型,定期评选包括创业管理课程在内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持续推进教师教学评价改革,将政治立场和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标准,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确立价值塑造的课程灵魂主导作用,力求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和融合做到有章可循,努力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将“三全育人”落实到实处。
(二)聚焦立体化教学
打破课堂的界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问题导向式自主学习、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课上与课下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布置创新创业相关的思政教育主题,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整理资料,课上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个人或者小组思政宣讲,探讨交流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个体、创业发展的影响等。再如,在创业项目中,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和回馈社会。上述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学时少的局限,深化课程思政主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若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自身的教育站位要高,要具备“三本领”,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胸怀国家和民族,从思想上提高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为此,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把握国家发展大势,把握教书育人规律,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等。此外,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发挥典型标杆教师传帮带和榜样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合作和经验交流,将创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深度融合于创业管理课程的全过程,努力打造“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视野宽,格局大,仁心仁术、以爱育爱”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四)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价值、能力和知识”的三维评价体系,从单一的专业知识维度,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建立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的考核评价体系,其中,过程考核采用课堂提问、出勤、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思政宣讲、随堂测试等;结果考核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的创业计划书展示及路演等,多角度多侧面考核学生。拓宽考核评价主体,改变以往由教师单方面评定课程成绩的模式,探索引入小组成员互评,小组间互评、学生自评、专家评价等,专业知识考核与思政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教师、专家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考核贯穿创业管理教学的全过程,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全面和真实有效。
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广开言路,利用多种渠道,认真听取各方的教学反馈。例如,根据任课教师与同行专家以及校外企业专家等的讨论交流,或者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等,持续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为课程思政的良性持续发展助力。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创业管理课程肩负的历史使命。本研究针对当前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构想,确立育才与育人相结合的教育目标,充分挖掘创业管理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寻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效结合。与此同时,本文提出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顶层设计重新塑造,提高对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聚焦立体化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站位,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的课程反馈等,为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有关创业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如何在风云变幻和充满挑战的全球局势下,把握国家发展大势,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总体需求,更好地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今后创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持续深入关注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 李欣欣.课程思政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探索[J].教育观察,2021,10(09)
[2] 段辉琴,冯丽霞,李昕,许明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2,36(02)
[3] 陈列,刘巧玲.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2(01)
[4] 李春丽,王乐鹏.创新创业背景下“信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21(S1)
[5] 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s7865/s8417/
[6]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7] 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高教司长吴岩:锻造中国金师.[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97878936252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