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童言稚语”助推“儿童立场”

2023-09-24张芹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童言消毒水小便

张芹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儿童作为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創造性,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天性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如何真正地从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尝试用儿童的思维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如何真正地了解孩子。

【关键词】童言稚语;儿童立场

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儿童立场”是从慢慢读懂孩子们的“童言稚语”开始的,从孩子们的“童言稚语”中,可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现有水平、兴趣点。“儿童视角”“儿童立场”让师幼更加了解彼此、更加默契,师幼互动更温暖、更有效。

一、从“童言稚语”中读懂孩子的好奇心

案例1:“‘会小便的空调”。

一次自由活动时间,浩然看着教室里新装的空调对笔者说:“张老师,我发现我家的空调会小便。”一旁的小伙伴笑了起来:“空调又不是小动物,会小便?”听了小伙伴的话,浩然小脸涨得通红:“是真的!我看到我家的空调会小便,隔壁小妹妹家的空调也会小便。”“真的吗?我竟然没有仔细关注过,想不到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小眼睛,我很好奇它是怎么小便的?”“有一根管子会把空调的小便流出来。”浩然一边比划一边回答。笔者继续追问:“那你觉得我们教室里的空调会小便么?”他扭过头看了看正在“工作”的立式空调:“我家的空调是装在墙上的,这个不是装在墙上的……”看到他有点犹豫,笔者继续问他:“你可以猜一猜它会不会小便?”浩然思考片刻:“会的吧!它们都是空调。”笔者转过头问其他孩子:“你们觉得呢?我们教室里的空调会小便么?”其他孩子都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那我们一起去看看空调到底会不会小便吧!”笔者带幼儿来到了室外空调排水管,看到正在不断滴水的空调管子,浩然开心地跳了起来:“哈哈哈,看吧!空调真的会小便,我没有骗你们。”其他小朋友也好奇地围了过来:“空调真的会小便。”

1.分析与思考

浩然平时给人的感觉是不善于说话的,但是却能看出他眼中的认真细致,很多时候他说的话会让人惊叹。其实浩然所说的“会小便”是空调在使用过程中靠室外压缩机排水而出现的类似“小便”现象,在他眼中空调也是有生命的,和小朋友们一样会小便。同时通过这次的活动可以看出,平时浩然善于观察,并把现象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其他的孩子没有注意空调会“小便”这一现象,因此对于别人的发现存在“一口否决”的现象,这也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征。但是在看到空调真的会“小便”这一现象后,大多数孩子还是会存在不可置信的心态,也会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

2.推进措施:问题驱动支持孩子的好奇探索

在幼儿园教学中,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会善于观察、产生钻研的兴趣,对学习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所以读懂孩子的好奇心尤为重要。

鉴于大多数孩子很好奇为什么幼儿园的空调会“小便”,师幼回到教室后开展了一场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有部分孩子提出“是不是所有的空调都会小便?”针对孩子的疑惑,笔者让他们回家看看自己家的空调、路边商店的空调是不是也都在“小便”。第二天就有若干小朋友提出疑问:“为什么我家的空调不会小便?”于是“为什么有的空调会小便,有的空调不会小便”“还有哪些家用电器会小便”等调查、探索活动孕育而生……一系列的活动也吸引了家长的配合与积极参与,纷纷用视频、主题演讲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

在教师的建议下,家长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密封袋,有的用密封袋装了一些电饭锅上冒出的热气,有的装上了自己呼出来的热气,装完满满的一袋“热气”后,把它放进冰箱里,过段时间去查看密封袋中的“热气”时,孩子们发现原来的“热气”变成了一个个凝结的“小水滴”。咦?“热气”怎么会变成“小水滴”呢?后续的小视频解说让孩子们明白了“空调制冷时不排出水会影响制冷效果”的原理。

二、从“童言稚语”中读懂孩子的发展需求

案例2:“给爷爷喝消毒水”。

有一次周五放学前孩子们注意到阿姨把玩具都收进了操作间,他们很好奇地跑过来:“张老师,阿姨为什么要把我们玩的玩具拿到那个房间?”笔者告诉他们:“这是保育员阿姨准备把玩具泡在消毒水里消毒呢!”浩浩觉得很奇怪:“消毒?我妈妈说把东西放到太阳下晒一晒就可以消毒了。那我们的玩具为什么要用消毒水消毒呀?”笔者告诉他们:“消毒水有很大的本领哟!它可以杀死玩具上的细菌、病毒,这样我们下次使用消毒过的玩具就安全卫生了。”听了笔者的解释,浩浩兴奋地说:“哦!我知道了,那我回家让爸爸也去买瓶消毒水给我爷爷喝。”听了浩浩的话笔者非常惊讶:“为什么给爷爷喝消毒水呢?”浩浩低下了头回答我:“我爷爷生病了,爸爸说这是因为爷爷肚子里有病毒,你刚才说消毒水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如果我爷爷喝了消毒水,就能杀死他肚子里的病毒了,这样他的病就能马上好了。”“我奶奶也生病了,我也去让我爸爸买瓶消毒水”……

1.分析与思考

浩浩小朋友思维敏捷,对周围很多事情很好奇,经常会问“为什么”。当知道消毒水可以杀死病毒后,就马上联想到了消毒水或许可以杀死爷爷身体里导致生病的病毒,让爷爷恢复健康。可见孩子们对于消毒水能够杀死病毒还是存在一定的盲区,以及消毒水对于人体是否安全也不太了解,因此才会出现错误推理。

2.推进措施:丰富生活经验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有时这种“推理”可能也会因为某种物体的特质和特殊性不能相互“迁移”,无法进行“推理”。

(1)通过科学小实验丰富幼儿认知。针对孩子对消毒水的兴趣,笔者在活动中提供了过氧化氢以及相关的材料,孩子们穿上实验服、戴上护目镜和实验手套开始做起了小实验。孩子们从小视频中认识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毒水,了解到同样是消毒水,对于人体和物体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一定要特别小心正确使用消毒水。

(2)借助家长资源助教助推经验积累。看到孩子们即将歪曲“对消毒水的使用”,而且对于“杀菌、灭病毒”这么感兴趣,却又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在家长志愿者的协助下,进行了一次“安全小卫士”的家长助教活动,以孩子们喜欢的情景剧为载体,以互动参与的方式,认识“细菌、病毒”,了解它们的危害并尝试不同“杀菌、灭病毒”的方法和小实验,观看一些远离危险物品的小视频,进而收获知识。

三、站稳“儿童立场”从读懂“童言稚语”开始

1.用心循声倾听幼儿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可以发现孩子的“童言稚语”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以往的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等,同时还促进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推理能力,有效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样,通过这些“童言稚语”,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可能是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对“为什么会这样”的知识渴望、对“为什么不可以”生活经验的积累……

2.支持引导助推幼儿

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哪怕只是孩子不经意间的几句“童言稚语”,用心去聆听,用心去读懂,就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多么奇妙、他们的想象是这么丰富,这会不断促使教师向前探索,探寻属于适合彼此的“教育”。读懂孩子们的“童言稚语”,站稳“儿童立场”可以让教师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倾听孩子的声音,进而更了解他们的现状,透过现状看“本质”,看看现状的背后需要哪些支持?孩子们还缺哪些经验?孩子们的需求是什么?……然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环境材料的投放、各种平台的搭建、家园之间的协助等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支持孩子们去好奇探索,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正如有专家所说:“清楚每个孩童的生长特点和成长需求,是一个幼儿教师的德行;倾力促进每个孩童的进步,是一个幼儿教师的道行。”所以,笔者也需要“读懂每一个孩子,不断变换自己,成为适合每一片孩子的云”。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解读孩子,读懂他们的“童言稚语”,和孩子们一起翱翔在充满理解、充满支持的天空中,不断助推我们的“儿童立场”!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張传红.学前教育变革中儿童立场的审思[J].幼儿教育,20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S].20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童言消毒水小便
童言·童画
童言·童画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儿歌二首
化学法去除饮用水中溴酸盐的研究进展
竹兄弟
糊涂诊所,糊涂医生
找棵树
妇炎洁把消毒水当药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