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活动时间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2023-09-24唐一帆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唐一帆

【摘要】文章通过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和自编体育活动时间问卷对大团小学五年级10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机良好。另外体育活动时间越长,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体育兴趣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非兴趣班学生。可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五年级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心理健康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心理、医学及社会各界的担忧和重视,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它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学生的体质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身体素质较差。笔者认为体育活动的价值不仅是锻炼体格,还能适当消除自身的负面情绪,更能通过团队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体育活动参与时间与本校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而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大团小学五年级105名学生,以研究体育活动时间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由自编问卷从每周运动次数、每次运动时间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运动时间做调查。其中一题关于运动负荷的选择,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若出现选择无感觉,这种负荷运动量过小的回答,则将问卷剔除。发出问卷105份,收回问卷105份,收回率为100%,经复调核查,剔除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为104份(男生为40人总样本38.46%,女生为64人占总样本61.54%;体育兴趣班学生56人,占总样本53.84%;非体育兴趣班学生48人,占总样本46.15%),有效率为94.5%,问卷内容包括心理自测健康子量表(SRHMS),体育活动基本状況调查表。

(3)数理统计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统计软件对SRHMS子量表统计心理健康分数,包括每周运动次数,每次运动时间,从而进行相关分析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动量、性别、体育兴趣班差异检验

如表1所见,男生各项数据均大于女生,所以男生运动次数和每周累计运动时间都显著高于女生。学校体育兴趣班学生的各项数据均大于非体育兴趣班专业,所以兴趣班学生的每周运动次数,每次运动时间和每周累计运动时间都显著高于非兴趣班。

2.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班的心理健康分数的差异检验

表2通过对比不同兴趣班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分数,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显著。

3.心理健康分数与运动量的相关分析

表3为运动量与SRHMS心理健康子量表分数相关性统计,可见心理健康的分数与累计运动时间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可以推出随着运动时间的增长,心理健康的分数就越高,相对应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就越好。

三、讨论

通过比较和深入分析,学生的运动主要是户外运动,都是强化身体、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参加体育活动频率较高的学生,通常比较健康,生活习惯良好,正向情绪占的比例较高,他们普遍自信,喜爱运动,善于与人交流,社会适应良好,能够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并且拥有很多的朋友。

通过以上研究显示: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首先,适当的体育运动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在积极的情绪引导下减少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五年级学生自我价值感较高,学习压力在小学阶段也相对较大。该年龄段学生大部分具有爱模仿、爱听赞扬的话、爱表现等特点。因此,他们对师长的依赖性较强,喜欢与老师一起参与活动,努力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特性驱使下,他们的团队意识在不断增强,除了对个人竞争感兴趣外,对团队竞争也有着浓厚兴趣。此时,体育运动作为展示的平台,可以直观地展现他们的个人能力,从而得到身边老师与同学的赞赏和认可,进而体现自己在团体中的价值,增强自信心,满足成就需要,适当地消除学生消极的情绪,如抑郁、焦虑等,缓解内心的负能量。

其次体育运动具备区别于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特性,给学生提供了轻松愉悦的交往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交流,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此时,体育运动作为一条纽带,连结着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沟通情感,他们的相互鼓励与包容,也会使一些内向的学生解除内心隔阂,打开心扉,更容易与同学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还能够适当地消除对同学的敌意、偏执、恐怖症状(尤其是社交恐怖)等,从而发挥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

再次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强化“教会、勤练、常赛”。体育课堂或者其他体育活动中的竞赛项目具有竞争性和多样性,学生在此过程中能不断体验情绪的变化、意志的磨练和激烈的动机冲突,同时不断地与自己的体能极限、智力和外界的客观困难作斗争,锻炼了他们勇于面对困难的决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问卷结果显示,学校田径队和足球队等体育兴趣班的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普遍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

最后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使体态优美、身体协调、动作矫健,提高学生对自我欣赏的程度,增强自信;同时在运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可以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强化自我认同感;体验体育运动中的应激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应对外界刺激,调节情绪反应,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学生在身体方面能提高心肺功能,预防代谢性疾病以及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在心理方面能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在团队意识方面能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和配合能力。

四、结论

从分析结果可以得知体育活动时间越长,相对应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体育兴趣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非体育兴趣班学生;男生的运动时间多于女生,心理状况也要好于女生。

综上所述,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体育活动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体育活动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越明显。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与几乎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走出“宅”生活,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35).

[3]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8).

[4]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04).

[5]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年人不可忽略心理健康
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