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古诗中的童真童趣
2023-09-24蔡冰夏
蔡冰夏
【摘要】在古诗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诵读儿歌、诗歌和近浅的故事时要展开想象,边读边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在组织学习活动时,要挖掘古诗中的童真童趣。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所蕴藏的语言文字的魅力,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同时,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趣味性;多样性
现在的古诗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缺乏发展思维的机会,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只停留在“背诵诗歌”的层面。其次,教师对于诗歌的鉴赏分析拘泥于诗歌意思的解读,没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难以实现以儿童的视角理解诗歌语言,并向生活语言转化。最后,教学形式单一乏味,学生难以体会诗歌意境之美,感受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如果满足于“朗读”与“分析”,只会把课程标准的要求架空。下面基于诗歌的文体特点,浅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运用的几点策略。
一、激趣引入,培养热情
一年级学生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学习兴趣不稳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因此,在一年级古诗教学中,应当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教师在古诗教学前,不仅要对诗文进行研读,设立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藏在古诗中的“童真童趣”。在课程伊始,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到古诗学习中的乐趣。这样的古诗学习是有趣的、灵动的,更是有效的。
比如学习《画鸡》一诗时,在引入环节,播放歌曲《大公鸡》,让学生在音乐旋律中认识并了解大公鸡。再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其具体特点。这立刻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把他们带入诗文中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风》一诗前,由谜语导入:“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在读谜题,解谜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带着好奇“风如何能让云讓路,树招手,禾苗弯腰,花儿点头呢?”此类问题可以开启古诗的学习,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期待开启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图文对照,领会大意
部编新教材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教材中配有精美的插画,这和古诗的意境是对应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非常重要的工具。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插图,图文对照,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理解。比如,学习《咏鹅》一诗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图中的鹅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在水中做什么?”学生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关注到鹅的外形:“白毛、红掌”,理解鹅的动作:“向天歌、拨清波”,带着这样的初步感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习《画》一诗时,引导学生对照课文的插图朗读诗文,圈出诗中描写的“山、水、花、鸟”。指导学生交流诗中的景象与生活景象的不同,进一步体会“画”的特点。学习乐府诗《江南》一诗时,教师利用课本传统水墨画配图,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画面中荷花色彩清新,格调高雅,荷叶疏密结合,高低错落,鱼儿在荷叶之间嬉戏的景象,找一找“莲、叶、鱼”,补充采莲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采莲”的。画面稚气却不失灵动,从中感受“水墨江南,莲叶何田田”的意境。
三、“四到”合一,熟读成诵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不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朗读,组织教学时,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赛读和合作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内容,把握精髓。更要创设情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一年级学生学古诗,不仅需要诵读,更多地需要变换形式“助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所谓“四到”合一,就是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耳到”,即认真听古诗录音,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关注生字的读音;仔细听老师的示范朗读,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耐心听同学朗读,学会相互评议,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眼到”即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手点读,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力求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口到”即在练习朗读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渐入古诗意境后,灵活地变换朗读形式:“男生女生赛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读”“配乐朗读”“和老师合作读”等,引导学生领会读的乐趣,提高朗读能力。“心到”即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耳、脑、口、眼都协调活动,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兴致高,自然能熟读成诵。
四、创设情境,游戏复习
一年级的古诗教学不能单纯靠老师的讲授,必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诗句描绘的美好景象,体会诗句中的真情实感。用感性的方式教学,学生入情入境,才能对诗句的印象深刻。结合诗歌的特点,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巩固,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复现识字,落实朗读目标。如在《江南》一诗的复习环节,教师创设情境:“每个同学都是一条活泼可爱的小鱼儿,教室就是一个荷塘,课桌就是高低有致的荷叶,我们一起快乐地游来游去。”教师示范将双手指向身后,合掌模拟鱼尾巴摆动,一边游一边读诗句,感受鱼儿自由地游动。让“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画面深深地烙印在学生脑海中。如在学习《画》一诗的复习环节,可以设计“课中操”。根据诗句的意思,四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准备景物简笔画。邀请同学举起自己绘制的图画读诗。读到“远看山有色”,学生高举“青山图”站到远处,读到“近听水无声”时,拿着“流水图”站到近处,捧着“春花图”绕着讲台一圈读“春去花还在”,最后举着“飞鸟图”,边读“人来鸟不惊”,边学着鸟儿飞到讲台边。四句读完,四位学生便拼成一幅“画”。不仅能帮助学生体会“画”的特点,感受诗人写作的巧妙,还能层层推进,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背诵变得简单有趣。
五、识字和写字结合,加强书写指导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一定也要高度重视认识生字和指导生字环节。特别有关生字笔画笔顺和汉字书写的方法。如学习《画》一诗中,可在学生对诗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圈出生字,在诗句中识记。课后设计“摘画”的识字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画”的氛围中牢记生字。
在写字指导环节,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可以结合诗歌的内容,利用语境识字。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构字规律,学会分析辨认,归类记忆。如生字“水”,首先这是一个象形字。指导学生把生字和现实中流水的景象联系起来。再观察“水”在田字格中的字形,特别是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和运笔方法,然后教师再一边板书示范,一边教授书写方法,最后让学生动手练习。在集体练习书写之前,可以使用师生合作喊口令的方式,强调坐姿及执笔姿势。比如,老师喊:“开始写字了。”学生说:“身坐正,脚放平。”“一尺?”“眼離桌面一尺!”“一寸?”“指离笔尖一寸!”“一拳?”“胸距桌沿一拳!”以此不断强化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习惯。
学生书写时还要注重巡视,并要进行个别指导。完成书写后,教师可以视情况而定,选择性地把学生书写的作业投影出来。学生相互评价、纠正错误。写字优秀学生,可以结合古诗内容,利用PPT中的动画,出示相应的插画,作为鼓励。如《咏鹅》一诗的识字学习中,可以利用诗文的插画,将动画形象“大白鹅”出示在屏幕上,教师表扬:“大白鹅也出来为你们的精彩表现欢呼。”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质量地完成写字任务,更扎实地掌握写字的基本规律,还可以把识字和写字的学习活动融入古诗教学中。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既能巩固诗歌内容,加深印象,又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情绪,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在这样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将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润物细无声”地达成。
【参考文献】
[1]徐鸿雁.小学诗歌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0).
[2]李倩.体会意境—小学古诗教学策略研究[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03).
[3]刘文君.基于核心素养,现古诗词教学之道—浅谈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35).
[4]贾士培.走进文本,体会意境—小学古诗教学策略研究[J].孩子天地,2017(07).
[5]杨晓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