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3-09-24王琳
王琳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劳动教育是培养“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而言。文章重点聚焦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策略,实现劳动教育的幼小双向衔接,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管理的范畴,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为小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幼衔接;生活劳动教育;班本化实施
班级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立德树人”,班主任要在班集体教育中积极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提升能力与素养,为小学生活适应劳动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一、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现状
1.劳动意识的淡薄
大多数孩子被家庭宠爱,导致家长、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再加上父母的工作都比较忙,大部分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老人们对孩子比较宠爱,很多事情不让他们干。学生也逐渐形成依赖习惯,劳动观念较淡薄。
2.劳动实践的匮乏
现如今,社会经济条件整体改善,家庭劳动很多被电子设备代劳,洗碗有洗碗机、扫地有机器人等,连家长的家庭劳动机会也减少了,更遑论孩子了。甚至导致一些孩子小学入学时,连整理书包此类基本生活劳动都难以驾驭,更别说打扫教室了。
3.劳动情感的淡漠
高尚的勞动情怀是高素质劳动者应有的内在素养和价值态度,“劳动最光荣”是一句响亮的口号,然而劳动一度被视为“惩罚的手段”或是“为了获得奖励而不得不为之”的负担,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在班级管理中焕新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初步培养了自理能力,小学阶段要延续幼儿园的劳动基础,进行日常生活劳动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素养,提升学生能力。将劳动能力训练贯穿于班级管理中,是班主任的基本功之一。在班级建设中,笔者一直笃信:始终如一、始劳终逸。劳动习惯的培养要贯穿孩子的日常。所以从学生一入学,笔者就开始慢慢教孩子们如何劳动,引导孩子们养成劳动的习惯,使他们能终身受用。
1.耐心引导,创造机会
造成小学生劳动能力弱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学生不热爱劳动。相反,很多时候学生对劳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缺少的只是劳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劳动,需要家长、老师的极大耐心。学生动作慢,做的效果可能也不好,甚至可能是添乱。然而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能明显促进学生的感知和运动发展,提升劳动素养。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协同发力,共同为学生提供家务劳动、班级劳动的机会。
2.示范指导,躬身垂范
孩子的劳动技能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老师、家长的细心指导。幼儿园时学生进行了一些自理劳动的训练,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劳动未接触,很多孩子连扫把都没摸过,更别说拖地、排桌椅了,班级劳动基本是打扫和整理类劳动为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老师的躬身示范非常重要。
(1)细处着手,由扶到放。低年级同学劳动基础较弱,缺乏基本的劳动技能,在班级劳动中老师要从细处入手,比如扫地,笔者引导学生从如何握扫把开始练习,先做示范,讲解扫地技巧:两手一上一下握住把柄,扫把平放在地面上,轻轻往前扫。然后让学生一一练习,感受用怎样的姿势、多大的力道才能把地面的垃圾扫干净。做得好的同学会在下一次练习前做示范,同学们都很羡慕。
(2)寻找技巧,降低难度。技巧的点拨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劳动状态,事半功倍。比如排齐课桌椅,这是一件集体劳动,每一位同学在排课桌时都要兼顾其他人的位置,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笔者帮孩子们找到了好帮手,那就是教室地板上的拼接缝自然形成的线条。桌脚一侧贴紧地板的同一条拼接线即可。
(3)时刻督促,养成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的训练,所以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还应有更多的督促与陪伴。笔者的“陪伴”主要有三个过程: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笔者几乎每天都陪他们打扫卫生,表扬做得好的学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发现还不太会打扫的学生,就一个个耐心地教。第二学期,笔者慢慢地开始放手。放学后,笔者会留在教室,一边整理讲台,一边观察学生们的打扫情况。一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完全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每天的卫生值日了,等老师放完学回到教室,孩子们的打扫基本已经接近尾声。
3.同伴引领,通力协作
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在组建劳动小队时,需要一些窍门。笔者秉持的是“强弱搭配,干活不累”。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和指导,发现有些孩子使用扫把很熟练,扫起地来也特别细心;有些孩子排课桌椅很有条理,能认真对照地上的拼接线,迅速把桌椅排整齐;也有一些孩子劳动的执行力不是很强。笔者就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组建劳动小队,把劳动能力比较弱的,自觉性不够强的学生分散在各个小队中。9人一组,四人扫地,四人排桌椅,一人擦黑板,参加课后服务的同学负责扔垃圾。指定一人为组长,劳动结束后负责整队离校。做到“各展所长,技能互补;以强扶弱,促进成长”。
4.多元评价,调动热情
为了使学生的劳动热情能一直持续下去,笔者在教孩子们劳动时,会交互使用自评、互评、师评和小组捆绑式评价方式,让这些评价不断地引导孩子们积极投入劳动,激励他们向前发展。
(1)个体自评要到位。整队离校前,教师会请每位同学自查自己的区域,例桌面是否干净、桌肚是否有垃圾、桌椅是否对齐。再由值日的同学打扫时进行检查和整改,利用“白鸽行规”榜反馈个人区域保洁情况。
(2)组内互评讲程序。每天值日小组打扫完成后,笔者会请当天值日小队不同岗位的学生进行劳动成果互相打分,再由组长根据用时、劳动完成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3)教师评价重激励。如有学生扫地时特别认真,笔者就会表扬他扫得真仔细;有学生排桌椅特别迅速,笔者就会表扬他真是劳动小能手。老师正面的、激励性的评价能让被表扬的孩子劳动起来更起劲,也让小队内的其他孩子有了学习的榜样。
除了个别评价之外,小组整体式评价也很重要。每天打扫结束后,笔者会对整个值日小队作出评价,对于在某一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小队,老师会在第二天的课上予以表扬,让大家一起学习他们的好方法。小组整体式评价让学生知道:他们是一个团队,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以此来增强团队意识。
三、践行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成效与反思
1.班本实施显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后,学生基本都掌握了班级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并养成了良好的勞动习惯。现在每天中午学生都能自觉打扫自己的“自留地”,整理自己的课桌,物品摆放整齐,甚至还能主动打扫教室前后。放学后的值日也能够做到又快又好,小队中如果有同学请假,其余队员也能及时补位,团队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形成。正因为有了这种团队精神,学校开展的其他活动,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并显示出团队的力量,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在整个班级体积极向上有朝气,互帮互助共成长。
2.复盘反思再探索
(1)开拓多元化的劳动空间。教室、家庭、社区都可以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空间。日常生活劳动存续于日常生活之中,班本化实施是一种途径,但是多元化的劳动教育,需要各种空间的承载,这是必然的逻辑。因此,让小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空间环境,不仅是劳动教育自身的需要,也为学生感悟自然、观察生活、认识社会提供了机会。
(2)融合多角度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是独立的,要恰当地融入其他“四育”中,并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其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体现为:学校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在社区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劳动,并得到社区的支持。
小学低年级的日常劳动教育是教师建班育人的一个很好的抓手,它既能树立劳动观念、培养服务意识,也能提升团体的凝聚力,促进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赵俊君.“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班本化的实践探索[J].教书育人,2022(35).
[2]李慧子.劳动教育的班本实施支架—基于自我领导力理论[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3).
[3]汤静静.班本化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学,2021(10).
[4]吴媚君.新时代小学校本化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再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