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践探究

2023-09-24李晶晶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李晶晶

【摘要】以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为研究内容,深入剖析现阶段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探究优化作业的设计和运用,从而为新形势下教师的作业设计带来一定的参考,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的关键。传统的家庭作业多指书面作业,它是一种需个体独立自主完成的任务。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及英语作业,还可以通过听力、口语及阅读来考查强化学生的课堂记忆,而小学数学作业更加强调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大多是通过演算、习题、思维训练类的形式进行强化练习。所以,如何设计作业,如何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双减”背景下作业布置面临的挑战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其中在关于课后作业的意见中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课后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五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对学生课堂知识接受率、完成度进行直接反馈。课后作业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课堂情况最直观的资料,更是学生自我巩固课堂知识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该根据班内的学情,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支持下,进行持续的循环更新,以充实丰富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自主能力,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现阶段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作业设计缺乏选择性

目前部分小学中的确存在大量不合理的作业设计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大同小异的问题。

首先,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差异,而是把同样层次水平的数学作业任务下发给了全班学生。这导致许多学生因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不同,无法通过常规数学作业得到及时且高效的训练。

其次,作业时长和数量不够合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造成了学生的作业数量过多、作业难度较高等问题。因此,在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时,特别是小学高年级中容易出现抄袭作业的不良现象。如此一来,作业不仅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还会造成不良的班风,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得数学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作业设计缺少创造性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现行的小学数学作业中,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基于课标都会安排大量的基础练习,例如竖式计算、递等式计算等。学生通过大量机械操作计算的确能夯实数学基础,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此消彼长。完成作业变成一种变相的打卡模式,一味追求解题速度、完成时长和正确率。长此以往,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数学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三、作业设计的优化和实践

1.借力信息技术,设计趣味性作业

如何改善作业设计,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特别是课后非书面作业设计,并使之达到最佳化,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小学生普遍对有趣的学习内容和作业非常感兴趣。所以,要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例如:为提升低年级学生对课后非书面作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趣味计算小游戏“开心消消乐:10的游戏”。在游戏中,设定程序为只有连续点击两个数块使其和为十则可以消除两个数块,如果选择的两个数块无法相加为十则会跳出错误提示音,让学生重新思考。

新颖的游戏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开放性的游戏版块给予学生更广泛的思考空间。比如先点击6再点击4可以得出算式6+4=10,而先点击4再点击6可以得出另一个算式4+6=10。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由于数学经验抽象性很强,很多知识点都无从把握,就必须采用多媒体的方法加以教育,以达到数形紧密结合,动静融合[2]。

趣味游戏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乐趣,优化计算方法,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小程序软件的设定和分享,学生能够利用在校课余时间在教室的多媒体一体机上实现互动比赛,丰富课余活动内容,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2.合理灵活应用,设计分层化作业

小学数学教育本质上应以“因材施教”为目标,这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对家庭作业进行优化时,应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能力,确保作业具有层次性。因为即使在相同的教育背景下,不同个体的学生在学习上也依然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防止作业设计的难度太大,无法满足不同層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则必须根据作业的困难程度进行分层设计,以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最佳发展。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将作业的难度大致分层设置为简单、中等、高难度,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相应的作业任务。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录制微课复习内容分享到班级的钉钉群内。比如在学习完五年级的“鸡兔同笼问题”后,发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说明这节课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微课作业讲评中,教师可以引导探究,在多种解题方法中选取假设法再次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的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补充作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性地完成补充作业。

3.建构思维模型,设计科学化作业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许多数学老师在安排作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致使学生不能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思维训练的观点入手。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阅读和参考数学资料,或者通过网络进行口头作业或探究性作业的公示和发布,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个性学习,同时也能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评估与分析。比如,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画思维导图来归纳总结已学的数学知识点。学生尝试把分散的数学知识体系重新组合起来,理顺知识层级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外作业中不断加深对数学的认识,逐步发展构建“点—线—面”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

此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探索性、科学性的作业,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他们的学习经验。在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地选择,而不应该只限于教材,因为教材所能给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中,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通过重复练习来获得知识。

四、结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通过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四基”、增强“四能”。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四基”的培养,除基于课堂教学本身引发的倾听、合作、体验,更需要有基于儿童视角与学生自主能力的作业体系训练与实践。小学数学作業的优化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数学,从而使他们的数学创新思维、自主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数学课后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他们的学习方式。故在设计作业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并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优化作业的方式达到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J].教育发展研究,2021(Z2).

[2]张馨元.“双减”指导下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应用[J].数据,2021(12).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