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2023-09-24徐淑卿
徐淑卿
摘 要:目前,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然而,在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面的问题也频繁出现。基于此,文章围绕农作物种植管理,细化分析科学的种植技术,探究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科学拌种;土壤土质;防治技术;监测系统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5-012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31;S43 文献标志码:B
农业在我国占据着重要地位,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国家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深入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为种植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水平。
1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内涵
科学种植农作物很关键,需要围绕当地的环境特点,探究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将农业产业发展精细规划。根据农作物的栽培种类,精准规划种植面积,统筹安排整体布局,使其达到科学合理的水平。还要善于应用当前新型技术,如智能温室技术、物联网技术、机械技术等,实现农作物的科学耕种、精细化管理,为其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关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把握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大局,分析其中的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的种类,根据农作物各个生长时期的特性,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判断病虫害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制订出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合理使用生物农药、虫害天敌等,达到精准预防控制的效果。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农作物的科学种植就是利用现代新型种植技术正确栽培农作物,采取综合方式预防控制病虫害,从而实现有机管理,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1]。
2 科学种植农作物的基本技术
2.1 严格选种、科学拌种
农作物种子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所以在种植农作物之前,需要运用科学的技术选择品质优良的种子,同时还需要科学拌种。与此同时,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土质情况,择取抗逆性强的品种,比如耐寒性、抗霜冻性等。优选品质、产量好的农作物品种,比如在盐碱地区选择耐盐碱的品种,保证水稻达到高产。
种子的精选工作至关重要,筛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风力选种、浸泡选种、人工挑选等,要保证每个种子成熟饱满并且种皮完整。播种前要晾晒2~3 d,有效去除种子内部多余水分,减少能量损耗,保证发芽率。科学拌种需要选用合理的化学农药,小麦或者玉米品种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能有效防止土传病原微生物侵染种子和幼苗,还能防止金针虫、仓鼠等生物破坏农作物的种子、根部。
2.2 改善土壤土质
土壤中的有效成分如氮、磷、钾等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同时还要关注土壤的温度、湿度与pH值。在种植农作物前,要运用合理的技术优化并改善土壤土质。按照农作物的种类,结合根系生长的具体需求,合理控制栽培密度。
整地工序包括深翻、碎化、平地、起垄处理等,让农作物种子顺利萌发,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细化研究农作物对养分的具体要求,可以施用微生物菌肥、充分腐熟的畜禽粪便,还可以进行农作物秸秆还田,或者施用具有丰富氮、磷成分的肥料,将其作为底肥[2]。
2.3 科学灌溉、施肥
农作物的各个生长环节,既离不开水分的供给,也离不开养分的支持。因此,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分析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保证浇水、施肥作业科学合理。当玉米进入拔节阶段、孕穗阶段、灌浆阶段等,或者番茄在花期、果实膨大阶段,都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施用各种类型的营养肥料。在施肥阶段要施用控释肥或缓释肥,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确保营养物质全面、充足供给。也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比如锌、镁、钙等。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进现代新型设备,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落后,无法节约水资源,严重浪费肥料,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土质深受影响。所以,应根据农田生态系统发展情况,总结其地理特性,设置好农作物的栽培密度,在种植工作中运用水肥一体机,应用喷灌等符合现代发展的设备,保证水分和养分得到精准控制,实现科学灌溉与施肥,提高灌溉工作效率。实行合理的农业用水、用费规划,防止由于肥料应用过量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2.4 加大田间管理力度
及时观察土壤实际情况,若出现干旱情况会产生严重的土壤板结现象,不利于种子发芽。对此,要采用耙地的方式,将已形成的板结层打破,提升种子的出苗率。长出种苗后,需要细致全面地检查田间出苗情况,如果出现发育不良的种苗或者苗未长出,要第一时间进行补苗,确保幼苗能够正常生长。适当增加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保证农作物具有足够的养分、水分。另外,栽培农作物需要结合农作物的特征,探寻最优的栽培方式,增强作物的抵抗能力[3]。为了避免倒伏現象,调整作物的生长状态,可以选择乙烯利、烯效唑等控制剂。以玉米为例,出现倒伏时先扶起植株,使茎秆和地面保持30°~50°,之后在玉米的根部培土,土堆高度控制在6~8 cm,然后适当踩实。还可以选取3~5株玉米扶直,在接穗位置利用细线绳捆绑在一起,尽量不要捆扎玉米叶片。如果出现连续降水,很容易降低土壤肥力。当作物受淹之后,需要追施一定量的高效氮肥,为植株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以玉米为例,根据前期的施肥情况,当处于大喇叭口期时需要追加尿素,用量为150~225 kg/hm2。
2.5 科学种植技术
2.5.1 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速度较快,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不再依赖土壤。在传统的种植方式中,农作物生长需要土壤,无土栽培技术打破了土壤的局限,扩大了种植范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发展。
土壤中含有诸多病菌,农作物生长期间经常受到病菌的影响,无土栽培技术运用人工调配的培养液,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更全面的养分,并且可以多次使用,精准控制时间、用量,解决了土壤种植存在的问题,缓解了病害发生,保证农产品可以达到高质量的生产状态,从而促进农业发展。
2.5.2 大棚技术
在超市中可以随时购买到不同季节的蔬菜,这归功于大棚栽种技术。农作物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养分和光热条件,但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其影响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很难常年进行。例如,冬天温度较低,不适合种植农作物,而应用大棚技术能够根据温度、湿度要求进行调整,营造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促进农作物正常生长。通过大棚技术进行反季节蔬菜等生产,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大棚技术比较容易操作,更具有便捷性[4]。
3 病虫害综合预防治理技术
3.1 预先监控并预测病虫害情况
要想准确控制病虫害发生,就要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制订可行的病虫害预防控制方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的监测体系。
首先,准确把握生态系统内危害性大、未发生的检疫性害虫特性,采用昆虫性信息素技术,研究靶标害虫成虫,将其分泌用于吸引同类的物质作为诱饵,对入侵农作物的害虫展开诱捕工作,并实时监测。例如,玉米种植地点中若出现草地贪叶蛾,对其开展动态化的监测,应用性诱技术灭杀具有极强的靶标性。
其次,构建有害昆虫的智能化监测系统,主要针对鳞翅目等类型的成虫,利用其趋光性,合理应用太阳能诱虫灯开展田内的有害昆虫辨别、诱捕等工作,发挥现代化设施的作用。
再次,使用气象监测系统可以根据多样化的气候指标,如光照等级、空气温度以及湿度等,进行全天候监测,将数据整合处理并上传。另外,还要建立土壤墒情智能监测系统,利用土壤监测装置,获取土壤的营养成分数据等。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可以整合各类监测数据,借助后台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准确判断病虫害的种类,联合气象等各类监测系统,准确预测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为科学预防控制提供依据[5]。
3.2 物理防治技术
农作物的病虫害预防控制,需要不断完善调查体系,把握整个农田生态系统运行规律,运用物理防治技术设施,捕获靶标害虫,从而减少危害。
首先,比较常用的是灯光诱捕。如玉米螟等害虫,其具有趋光性,因此在特定地点放置适量太阳能黑光灯,可以有效开展诱捕工作。应用黑光灯时,需要使用特定的光波,便于保护害虫天敌以及有益生物。
其次,使用糖醋液诱捕。主要应用的原料为红糖、米醋、白酒以及纯净水,具体的搭配比例为1∶4∶1∶16,可以利用甜菜夜蛾等害虫的趋味性进行诱捕,防治效果显著。
再次,可以利用黄蓝板诱捕。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安装黄板捕获蚜虫等害虫,安装蓝板捕获蓟马等害虫。黄蓝板悬挂高度要合理,黄蓝板底端要高于农作物生长点,范围控制在0~20 cm,当农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需要适时调整高度。
3.3 农业防治技术
运用农业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不仅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也比较低,可以为农作物生长创建良好的环境,同时抑制有害生物大量繁殖。当农作物的叶片或果实等部位被害虫侵染时,要第一时间摘除并集中销毁,防止有害生物进一步传播。针对暴发时间相对固定、有规律的病虫害,可通过预先种植或延后播种等措施,避开病虫害的高发时期,保护农作物的特殊生长时期,降低发病概率。很多病原微生物生活于高湿度、隐秘的环境中,会在长势比较弱的植株间不断发展、传播。对此,要科学规划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如剪枝、疏果等操作,保证农田生态系统良好。同时应保持环境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增加光照量,从而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3.4 天敌防治技术
利用自然界食物链原理,有效控制虫口数量。例如,以螨治螨技术,将捕食螨袋悬挂在合适的位置,可有效控制全爪螨等害虫。玉米螟卵严重时,利用无人机设备释放蚜茧蜂的卵球,可对玉米螟卵造成破坏或寄生,阻碍害虫的孵化。当出现蚜虫时,可以合理引进适量异色瓢虫。天敌技术应用时要保证引入量合理、时间合适,还要保证天敌不受化学农药的影响。
3.5 生物防治技术
应用生物防治技术,要了解当地的农作物种类,分析病害的发生情况,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例如,选择能够抵抗棉铃虫的棉花、培育抵抗黄化曲叶病毒的番茄种类。在农作物生长阶段,定时喷施阿泰灵等具有免疫作用的诱抗剂,预先刺激农作物产生抗性,增强其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性能,保證农作物健康生长。若初步检查发现小菜蛾等蛾类害虫,可以喷洒苦参碱、绿僵菌等杀虫剂,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农作物患病之初,为了及时起到防治作用,不仅可以应用枯草芽孢杆菌,还可以喷洒蛇床子素等具有生物处理作用的杀菌剂。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生物农药长期存留在农作物上,对害虫具有长期防治效果。此外,选用生物杀菌药剂时,由于药剂降解相对容易,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降低了有害虫类产生抗药性的可能。
要科学合理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预防治理,尽量选择对病虫害有针对性作用的农药,保证其他动植物生活不会受到干扰。化学农药的选择应注意作用机理的差异性,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当适逢农作物采摘环节,应提前15 d停止喷施农药,避免农产品上有农药残留,影响人体健康。
与此同时,利用现代先进的施药设备,可提升作业效率。深入总结农田生态系统的特征,依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引进无人机、大规模弥雾机等,保证雾化效果良好、科学喷洒农药,为农作物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结束语
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种植工作、病虫害的预防治理也不容忽视。要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就需要改善农作物的管理模式,全面加强种植技术的应用,提前预防病害发生,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助力农业健康发展,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继红.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种子科技,2022,40(16):91-93.
[2]刘文果.山东地区农作物科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6):215-217.
[3]王福文.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探讨[J].新农业,2022(10):8-9.
[4]刘娟.农作物科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4):87-88.
[5]姚朱元德.农作物科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