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不同生物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比较
2023-09-24郑昌旺郑敏
郑昌旺 郑敏
【摘 要】生物资产是畜牧养殖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其运营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论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的生物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在财务绩效上的表现,从而促进畜牧养殖企业更好地把握不同生物资产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势,进一步优化生物资产的运营管理。
【关键词】因子分析;生物资产;运营管理模式;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33;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8-0044-03
1 引言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主体的不断壮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畜牧养殖行业在周期性行情的影响下抗风险能力有所减弱,为保持良好的财务绩效,相关企业加强生物资产的运营管理十分必要。本文正是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畜牧养殖行业的冲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采取不同生物资产运营管理模式的畜牧养殖企业在2020年财务绩效上的差异。基于财务绩效上的差异,反过来分析不同的生物资产运营管理模式的各自优势,从而比较不同的生物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2 生物资产及运营管理模式概述
2.1 生物资产
根据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财会〔2006〕3号),文件指出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可以细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生物资产具有一般資产的特征,并且基于其具有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生物资产还具有与其他资产不同的生物特征。本文中的生物资产可以定义为有经济价值的活的动物,包括消耗性的有生命的动物、生产性的有生命的动物,即特指畜牧养殖业中的生物资产。生物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而且是一种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经济资源,但其不同于一般资产,其存在形式、价值转化等具有自身的特性,生物资产天生持有经济与自然、资产与生物这两对交互属性。
2.2 运营管理模式
资产运营管理模式是指资产运营管理的方式,包括对资产管理的战略决策、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就畜牧养殖企业而言,企业可以参与生猪期货市场、发行生猪补栏债券等。目前,生物资产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分两大类:散养和规模化养殖。其中,3种典型模式包括:“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一体化自养模式;探索中的其他模式有4种:“公司+农村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公司”模式、“公司+养殖社区+农户”模式以及全产业链模式。总之,在生物资产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发展阶段,着力于减少生产成本、降低运营风险,并且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增强市场反应能力。
3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指的是通过降低变量维数,利用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子来代替原有变量的方法,关键在于对原有变量所含全部信息的整合和重复信息的剔除,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公司在行业中的财务绩效情况。
3.1 案例选取
当前,生猪养殖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2020年9月,我国出台《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提出了“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的发展目标。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即猪肉消费大国,在案例选取时,按照2021年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涉及生猪养殖业务的有18家上市公司,剔除两家ST类型的上市公司,故而,本文对16家样本上市公司2020年末的财务绩效进行因子分析。在选取的案例中,3种典型的生物资产运营管理模式为:温氏股份采取的“公司+农户”模式、立华股份采取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牧原股份采取的一体化自养模式,当然上述企业也会采取一些其他模式进行混合管理,但仍以典型模式为主。对于案例中的其他畜牧养殖企业,其选择的运营管理模式不够明显,运用混合模式开展管理的情况较多,因此在分析时,本文重点对这3种典型模式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绩效进行了比较。
3.2 指标选取
本文对16家样本上市公司2020年末的财务绩效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有4个指标层次,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选取的11个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3.3 可行性检验
本文对16家样本上市公司2020年末的财务报告数据以及相关财务指标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3.4 构造因子变量并命名
如图1所示,在SPSS统计软件输出的碎石图中,横坐标为组件号即因子数量,纵坐标为特征值,可知因子数量为11个,即原有变量。可以看出,第1个因子的特征值非常高,达到5以上,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第3个之后的因子特征值均较小,即小于1,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较小,可以忽略为“高山下的碎石”,因此提取3个因子是较为合理的。在后文中,SPSS输出的成分矩阵分析结果也给出了3个主成分,即提取了3个因子。
同时,采取正交旋转法得出旋转成分矩阵,如表3所示。采取正交旋转法得出的旋转成分矩阵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因子载荷反映的是变量与共同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高,相关程度越高,说明关联的信息也越多。根据命名后的共同因子应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和充分解释原有变量的原则,对选取的3个共同因子进行命名,使得其尽可能地与原始财务指标相互关联。
为方便表述,将提取的3个成分依次命名为F1、F2、F3。
其中,因子F1在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成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上的载荷值均非常大,大于90%,因此,本文将因子F1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
因子F2在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上的载荷值均在70%以上,虽然流动比率涉及偿债能力,但是其他两个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因此,将因子F2命名为营运能力因子。
因子F3在现金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上的载荷值均较大,其反映了多个能力,因此,本文将因子F3命名为补偿能力因子。
3.5 计算综合绩效函数及得分
在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时,在因子得分选项中,选用回归法估计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可计算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
F1=0.183×凈资产收益率+0.187×营业利润率-0.187×销售成本率+0.186×股东权益报酬率+0.03×流动比率+0.028×现金比率+0.13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143×净资产增长率-0.118×存货周转率+0.027×固定资产周转率+0.063×总资产周转率
F2=0.053×净资产收益率-0.029×营业利润率+0.03×销售成本率+0.059×股东权益报酬率+0.296×流动比率+0.169×现金比率-0.18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044×净资产增长率+0.18×存货周转率+0.3×固定资产周转率+0.334×总资产周转率
F3=-0.086×净资产收益率-0.147×营业利润率+0.217×销售成本率-0.097×股东权益报酬率-0.047×流动比率-0.487×现金比率+0.30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149×净资产增长率-0.241×存货周转率+0.414×固定资产周转率+0.23×总资产周转率
按照上述共同因子得分并根据对应的解释方差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求和,可以计算出综合得分的计算函数:
F=(45.938%×F1+23.075%×F2+12.626%×F3)÷81.639%
4 财务绩效比较
综上,可以根据初始的样本变量数据,将其代入计算函数,能够得16家样本上市公司2020年的财务绩效的每个共同因子的得分及排名、综合得分及排名,可以直观地看出每家企业2020年的财务绩效排名状况(见表5)。
根据前文的案例选取,本文分析的重点是3种典型模式下的财务绩效比较,即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的温氏股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立华股份、采取一体化自养模式的牧原股份。就这3个典型企业的财务绩效而言,从表5可知,在F1(盈利能力因子)的排名中,依次是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立华股份;在F2(营运能力因子)的排名中,依次是立华股份、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在F3(补偿能力因子)的排名中,依次是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立华股份;在F(综合得分)的排名中,依次是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立华股份。
由此可知,从2020年的财务绩效来看,采取一体化自养模式的牧原股份的盈利能力是较强的,但是营运能力较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立华股份的盈利能力较差,但是营运能力较好;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的温氏股份的财务绩效处于中间水平。
5 结语
总的来说,生物资产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对相应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企业在应对市场风险中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但在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自身的历史传统优势来确定,并不能简单地判断哪一种运营管理模式就是最优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文研究的畜牧养殖企业中,除了牧原股份是完全采用单一的一体化自养模式,其他公司均不是单独地采用某一种模式,而是采用混合模式,只是某一种模式的比重不同。因此,在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对比中,分析财务绩效的影响差异是不够精准的,希望其他学者在研究相关课题时注意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莉.浅谈对生物资产的理解[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9):29+31.
【2】吕帆,涂炳坤.“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1):4513-4517.
【3】梁昌龙.自繁自养——猪场规避风险的较佳选择[J].四川畜牧兽医,2019,4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