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居家失能老人开展综合家庭病床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2023-09-23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病床居家康复

袁 园 李 斌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老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失能老人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剧增[1]。截止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约占总人口数的17.9%,失能老人数量占总老年人口数的18.3%[2]。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将增至9750万[3]。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易造成失能老人住院率、再入院率、急诊率和死亡率的上升[4,5],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通过对失能老人及照顾者的调查发现,上门诊疗、社区康复、医疗护理需求较高[6,7]。家庭病床是为满足社区患者的居家医疗服务需求,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在患者家庭中建立病床,为患者提供特殊病床服务的一种方式。传统家庭病床服务没有针对失能老人的服务方案,本研究通过对居家失能老人开展综合性家庭病床服务,评估综合家庭病床管理模式对失能老人的门急诊率、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目的是为居家失能老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家庭病床服务提供探索路径。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在建家庭病床中符合入组标准的居家失能老人9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接受家庭病床服务;②年龄≥60岁,且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小于60分;③为本社区常驻居民;④有固定照顾者;⑤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依从性好。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类疾病或存在理解、交流及严重认知障碍的老人或照顾者。

根据抽签法随机将入组老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干预组中男性21例,女性28例;年龄63~92岁,平均年龄(80.14±6.53)岁;患慢性病数量1种10例,2~3种24例,≥4种15例;接受家庭病床护理模式时长为1~12个月,平均时长为(5.82±2.89)个月。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6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龄(79.57±6.88)岁;患慢性病数量1种9例,2~3种19例,≥4种21例;接受家庭病床护理模式时长为1~11个月,平均时长为(6.08±2.5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慢性病数量及既往接受家庭病床护理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家庭病床管理,主要包括:家庭医生每周1次上门巡诊,开具慢性病处方,医生或者护士根据病情开展适当的居家治疗(上门注射或补液、换药、更换导尿管等)。干预组实施综合家庭病床管理,除了传统家庭病床服务内容以外,增加以下干预内容:①设立综合家庭病床服务团队,由家庭医生主体负责,护师、康复医师或技师、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②对团队人员进行综合培训,尤其加强康复指导和心理疏导的技能培训。③团队人员对主要照顾者给予适宜的护理和康复技能指导,如翻身、拍背、肢体按摩、辅助患者进行主被动肢体运动等,嘱咐照顾者对老人定期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④医护人员巡房过程中,及时发现老人的病情状况,对主要照顾者进行护理指导,增加其对病情变化的辨别能力,加强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急诊和住院。⑤对患者与主要照顾者进行心理评估,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耐心倾听并帮助解决其困难,增加失能老人的生存信念。两组均进行1年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两组失能老人的一般资料。②统计两组老人1年的干预过程中门诊例数与急诊例数,并进行比较。③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指数)评估量表,该量表共10个条目,各条目从完全需要帮助到完全不需要帮助分别计分为0分、5分、10分、15分,部分条目完全不需要帮助计5或10分,总分为100分。评估结果100分为完全自理,61~99分为轻度失能,41~60分为中度失能,20~40分为重度失能,0~19分为完全失能,得分与老人的自理能力成正比。④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失能老人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分与心理状态成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因素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数量(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老人在干预过程中门急诊人数比较

干预后统计两组数据,干预组门诊率为51.02%,急诊率为18.37%,对照组门诊率为73.47%,急诊率为34.6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门诊率、急诊率比较 单位:例(%)

表2 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表3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理能力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B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因此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需求逐步增大。家庭病床的设立可缓解居家老人看病难、费用高等问题,上海家庭病床开展已获一定经验和成效,2017年统计上海郊区家庭病床建床情况,老年人数占到总数的94.05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45.544%[8]。高龄是失能的重要原因,中失能老人是家庭病床非常重要的服务对象。已有研究表明,家庭病床能够提升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同时增强失能老人及照顾者主观幸福感[9]。

本研究显示,通过实施综合家庭病床干预,干预组的门诊率为51.02%,急诊率为18.3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针对失能老人及照护人员实施综合家庭病床服务模式,除对失能老人的进行常规家庭病床服务以外,增加康复训练和心理调治,增加照顾者对病情变化辨别能力指导,可以减少老人赴医院门诊和急诊治疗次数,减轻家庭的医疗负担。有研究表明,简单的家庭阻力运动方案对肌肉质量较低老年人的骨骼质量、握力、步态速度和功能伸展均具有改善[10]。通过家庭体育训练和活动促进计划对患有认知障碍(CI)的老年人的身体能力和心理状况均有一定的获益[11]。因此,通过简单的居家康复训练和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失能老人的力量,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中,干预组针对失能情况开展有效的居家康复,同时指导和提高家庭照顾者护理能力,干预后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进一步证实了居家康复的可行及有效性。

另有调查发现,失能老人抑郁发生率高与失能情况相关[12],因此失能老人的心理状态也是需要被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失能老人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在综合家庭病床管理过程中实施心理疏导,干预组的焦虑、抑郁情况较对照组显著缓解。照顾者在失能老人的照顾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另有对失能老人及照顾者的调查发现,对未满足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需求与照顾者照顾能力密切相关[13]。对照顾者开展照护技能教育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再入院率[14]。本研究重视对失能老人照顾者教育问题,通过科普医学常识,教授康复和心理疏导技能,提高照顾者的照护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居家失能老人实施综合家庭病床管理,开展居家康复和心理疏导,可提高照顾者的专业照护能力,降低居家失能老人年门诊率和急诊率,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居家失能老人的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病床居家康复
《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2088年的病床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