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汉字文化资源创新课程思政教学

2023-09-23黄继省王宇帆钱道静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六书古代汉语课程思政

黄继省 王宇帆 钱道静

摘 要: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通论部分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本研究以通论中“六书和汉字的形体结构”一节为例,在教学内容中恰当地融入汉字文化资源,探索知识传授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全过程育人的思政目标。

关键词:古代汉语;六书;汉字构造;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黄河文化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途径研究”(编号:SKL-2022-1813);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1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创新项目“‘中文+中原文化’国际中文教育特色教室建设”(编号:21YH043CX5);2021年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作者简介:黄继省(1976— ),男,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和汉语音韵学;王宇帆(1977— ),女,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校长办公室科长,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钱道静(1972— ),女,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一般包括文选、通论、常用词等。开设古代汉语课程的目的正如语言学家郭锡良先生所言:“文化遗产中最主要最大量的部分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要利用这些文献资料,就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困难。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目的也正是为了增进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之一就是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课程思政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古代汉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挖掘这些思政元素和深化对古代汉语的知识认知,也有利于文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古代汉语课程一般在本科二年级开设,学生先修的课程是现代汉语,尽管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两者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还是有较大区别。古代汉语知识点多,难度大,课时少;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其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却忽视其人文性与文化性;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起来难免出现畏惧心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

“文字”是古代汉语通论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与语音、词汇等密切相关,是学习古代汉语常用词和文选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优先讲授的内容。文字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功能,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以“文字”为切入点,实施课程思政,是非常好的教学视角。课题组从信阳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学实际出发,试以“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汉字文化资源,激发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一、巧用汉字文化,打造思政教学的热度

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请大家猜猜我是谁?”教师展示十二生肖的甲骨文,让学生一一识别。由于甲骨文图画性比较强,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辨认。通过对甲骨文字初步感知,感悟汉字的知识性、趣味性与文化性,营造浓厚的思政氛围,激发学生对汉字产生好奇心,坚定学生喜爱汉字、学好汉字的信念。

二、善用汉字文化,营造思政教学的温度

河南的汉字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团队在讲“文字”这一部分时,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融入汉字文化资源,让课程思政具体化,可触可感,让课程思政变得有情有味,可亲可敬。例如在新课导入时,可以这样设计:“我们河南是中华文化的沃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汉字文化就是河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在濮阳有仓颉造字的上古传说,在安阳有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甲骨文,在驻马店有统一文字的谋划者李斯,在漯河有最早的字典编著者许慎。河南在汉字的发明、发展、整理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过漫长的时光隧道,与东汉许慎一起‘说文解字’,感悟汉字文化的魅力。”河南汉字文化史实际也体现了中国汉字文化史,将汉字文化资源导入新课,可以增强学生对河南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引发学生对文化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关注和研究河南汉字文化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提升课程思政的温度和可接受度。

三、妙用汉字文化,提升思政教学的深度

汉字的字形、字义与文化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字义,学习古代汉语掌握字义非常重要,有必要了解汉字的形体构造;分析字形也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因为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具有记录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职能,汉字本身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讲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时,巧妙利用汉字文化,可以深化教学内容,也可以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我们结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对造字法的解释,以“会意字”为例,谈谈在讲解知识时有机融入文化思政内容的方法与尝试。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其意思为:“所谓会意,就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武、信二字就是这样。”《说文解字》凡会意之字曰“从某某”或曰“从某从某”。若是会意兼形声字,则曰“从某从某,某亦声”。“会意字”一般由两个独体字组成,每个独体字都可以表义,可以拆开进行分析,所以它是合体字。可举例如下。

信,《说文解字》释为:“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信”就是言语真实,诚实、诚信之义。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在战国时期使用频率比较高,多用于人名、封君名、吉语铭刻印章等,可见在春秋戰国时期人们对诚信的重视。“诚信”对修身治国来说至关重要,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仁,《说文解字》释为:“亲也。从人从二。古文仁从千心。”“仁”就是对人亲爱,徐■:“仁者兼爱,故从二。”“仁”是人的本性,故从“人”。孟子曰:“仁,人心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千心为仁,即取博爱之意。”“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核心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故“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规范、为政境界和理想境界。

分析上述“信”“仁”等,融入传统的诚实守信、仁义博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分析字形、解析字义、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实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四、活用汉字文化,拓展思政教学的宽度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思政和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为此课题组精心设计如下。

(一)我是文创设计师:信阳师范学院已更名为信阳师范大学,请为学校设计一个富有汉字文化元素的新校徽。

(二)我是河南汉字文化形象大使:请拍摄一部汉字文化短视频,对外宣传河南汉字文化。

实践活动设计紧扣教学目标,贴近生活,学生兴趣较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做事方法,要求学生把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外化为自觉行动,赓续文脉,饱含学校情,充满河南味,富有中国心。

王力在《古代汉语·序》中云:“古代汉语是工具课。”荆贵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学会了古代汉语,就等于掌握了一把钥匙,就可以去打开我国古代文化宝库。”长期以来,学界和教育界一直把古代汉语作为工具课,忽视其文化性与人文性,其实古代汉语中文选、通论和常用词都包含了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古代汉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必将深刻改变我们对古代汉语课程性质的认识,也必将为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秉承课程思政的理念,深入挖掘梳理古代汉语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是目前古代汉语课程改革的必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措施。课程思政会让古代汉语在文科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会让其更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也会让古代汉语课堂变得有深度、有宽度、有温度、有热度。

参考文献:

[1]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徐灏.说文解字注笺[M].台北:广文书局,1972.

[5]王力.古代漢语(第三版)[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荆贵生.古代汉语(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责编:应 图

猜你喜欢

六书古代汉语课程思政
清初学者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六书说初探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古代文化典籍核心概念翻译的修辞选择——以“六书”名称英译为例
北师大图书馆所藏《六书故检字》撰者考——兼论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