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途径

2023-09-23虞丽丽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责任感道德与法治

虞丽丽

[摘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内容,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触动;在学科活动中贯穿责任教育思想,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探究互动中融入责任教育机制,能够理顺课堂教学程序;在链接生活中内化责任教育认知,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实践应用中完成责任教育目标,能够全面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责任感;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4-0036-0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追求。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抓住责任感渗透契机,积极推动教学活动进程,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与体验中形成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科活动中、在探究互动中、在链接生活中、在实践应用中培養学生的责任感,借助教学案例触发学生内心的反思,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内容

学科教学程序启动后,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案展开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具体执教过程中,要注意渗透责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自我检视中完成反思,获得成长。教师在课文讲解、知识传授、习惯培养等教学环节渗透责任教育内容,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持,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责任感。作为一名小学生,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长负责,还要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责任感。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教师先介绍课文中三个片段所描述的内容,对课余生活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收获进行客观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有人说,作为高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权利,课余生活自己说了算。也有人说,虽然我们需要规划自己的课余生活,但也需要考虑更多制约因素,如果和父母规划的不一致,则需要进行协商,而不是独断专行,坚持自己的意见。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解。”课余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对这样的内容最为感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刻引发学生热议,课堂辩论气氛逐渐形成。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辩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一些方法指导,要求学生充分考虑责任的问题。学生有了深入的思考,其辩论显得更为理性了。如有学生发言:“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如果真的让我们自己选择,恐怕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一,有些人是没有自制力的,很难做出合理的规划。与其这样,还不如参考师长的意见,或者与师长进行协商,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其二,我们自己规划课余生活肯定会有不科学的地方,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呢?还不如广泛吸收建议,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做出评价,从责任感培养的角度进行指导。

教师组织辩论活动,针对课余生活安排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自然有主动参与的热情。教师适时渗透一些责任感方面的内容,成功激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在理性探究中逐渐达成了学习共识。

二、在学科活动中贯穿责任教育思想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涉及许多学科活动,教师可在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调整的过程中渗透责任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实践操作过程中建立责任意识。话题讨论、案例分析、信息搜集、亲身讲述、家庭介绍等都属于学科活动范畴,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想交流,进行思想解剖,能够使学生形成责任意识,也能够给学科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学科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好筛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活动。

教材内容属于经典的教育素材,教师要科学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对学习责任有一定认识,而对家庭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并不熟悉,教师要做好对应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共同商定班级事务》一课时,教师进行现场调查:“班级事务众多,哪些事务处理方案是大家协商的结果?”学生开始介绍,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有的学生说,班干部选举是民主投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班级活动的组织、班级阶段性评价等都属于集体讨论的范畴,主题班会是大家献计献策的重要平台;有的学生说,班集体就是我们的家,每一个成员都需要有维护意识,唯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带来显著的管理效果。鉴于此,教师设定思考任务,让学生从集体角度出发,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学校要组织歌咏比赛,每一个班级都要参加,在歌曲选择、彩排训练等问题上,你会给班主任提出哪些建议?”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个性见解不断涌现。如:“歌咏比赛不仅让我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还渗透着集体主义思想,我们要想展示出集体的力量,就需要做到团结一致,在行动上要付出更多努力。”“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训练活动,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训练效率。”教师对学生的建议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教师利用现场调查的机会,让学生介绍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完成了集体责任感的培养目标。学生对班集体有较高的认同感,为了班集体的荣誉,会积极出谋划策。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科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在探究互动中融入责任教育机制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和研读,教师要在探究形式和互动任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利用多种交流机会渗透责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不断体验中达成学习共识。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依托教材内容,教师可借助多种辅助手段来渗透相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堂辩论、小课题研究、素材整合、数据处理、质疑释疑等都属于探究活动的范畴,教师要做好整合优化设计,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生对民族责任、国家责任还缺少深刻认知,教师在具体设计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完成责任意识的渗透。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时,学生虽然对多民族国家有一些常识的积累,但对“民族一家亲”的主题缺少直观的认识。为此,教师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歌曲,让学生观看一些纪录片,使学生对民族大团结有个初步的认知。然后,教师推出小课题研究任务:“深入生活之中,对身边的人进行调查,找到少数民族朋友,对其进行采访,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写出采访报告。如果找不到少数民族朋友,可以采访祖辈的人,了解相关内容,看看有哪些收获。”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实践调研中形成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最后,在展示阶段,有学生讲述自己的调查经历:“我曾有一位回族同学。通过交流发现,他家里很富裕,因为国家有优惠政策,他家庭做生意有不少收入。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少数民族有较多的政策倾斜,体现了民族大团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对家国情怀展开解读,从而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启示。

教师让学生进行生活调查,目的是让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我国少数民族政策有更深入的把握,使学生产生民族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学生对一些少数民族歌曲比较熟悉,有些学生也到过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观光旅游,对民族政策也有一定了解,这些能够形成学习动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深入探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升华。

四、在链接生活中内化责任教育认知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教师要做好教学调度,在链接生活中帮助学生内化责任认知。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积累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思考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如帮助父母做家务、承擔家庭责任、参与家庭决策活动、关注班级建设、主动协助班主任工作等都是有责任感的体现,教师要给予必要引导,让学生在与生活对接中形成责任感。

学生生活认知呈现个体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的认识,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知识的讲解,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教师设计生活实践活动任务:“借助网络搜集‘二十四孝’的故事,并深入到生活中展开调查,找到一个现代的与孝道有关的真实案例,对其事迹进行整合,对其典型性展开深度解析,对其表现出来的精神展开重点感悟,准备参与小组讲述活动。”学生对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不是很熟悉,但对网络应用比较熟悉。因此,教师让学生运用网络对这些故事做一些了解,为后面的社会调查做好铺垫。学生对现代生活中的孝道故事不是很感兴趣,有了相关铺垫,自然能够形成一定的动力,促使学生去了解相关知识。教师还请家长给予配合,为学生提供一些线索,确保调查活动的顺利展开。经过一番操作,学生大多满载而归。在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案例解读,有学生主动讲述:“我邻居一家四口人,有一个卧床不起的老奶奶,有当老师的儿子、儿媳,还有一个十岁的小孙子。因为有病人需要照顾,家庭做出规划,每人负责固定时段照顾奶奶,学校也根据这个家庭的特殊情况,帮助这对夫妻设计了照顾方案。如今五年过去了,老奶奶还健在,夫妻俩被街道评为‘孝德模范’。”教师对这些典型案例做重点推介,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接受教育。

案例讲述看似简单,其教育效果却不简单。学生不仅要整合素材,还要进行讲述,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将十分深刻。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调查活动,使学生对中华美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搜集、整合、讲述孝德故事的过程中形成了责任感。

五、在实践应用中达成责任教育目标

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应用角度展开思考,结合责任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对实践性学习活动比较有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设计教学,以提升教学的品质。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多空间。教师如果能够运用网络手段展开教学设计,收效就会更为明显。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民族责任感。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建立相关认知。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介绍了我国的国土面积,一些大川大河,还有其他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特征有更全面的把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答活动:“这一课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先对这些知识做梳理和记忆,然后参与班级知识竞答活动,抢答的内容主要是与神圣的国土有关的地理知识,看谁的表现更突出。”学生对比赛活动有较浓的参与兴趣,教师适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使知识竞答活动顺利启动。活动中,教师设计抢答问题,学生积极回答。如:“我们国家有多少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你的家乡属于哪一个省市?”……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都能够顺利回答,课堂学习气氛越来越浓。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给学生带来了深度思考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家国情怀,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所学知识也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将知识学习与责任感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组织知识竞赛活动,对《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的相关知识展开集中梳理,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回顾和记忆中增强了民族责任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小学生对家庭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等还没有深刻的理解,教师需要有融合意识,借助多元教学手段,积极推进学科教学进程,在多点对接和实践应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环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以达成责任教育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宋月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题大情境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2021(17):44-46.

[2] 罗嫣才,汪晓勇.“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理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史教育”教学例探[J].中小学德育,2021(6):26-29.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责任感道德与法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