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生态文明领导力建设
——基于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视阈的分析

2023-09-23于宏源

社会观察 2023年3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共同体文明

文/于宏源

在百年变局、地球生态危机、大国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背景下,全球环境治理转型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生态文明是“人类世”时代全球治理的目标原则和全球气候环境治理的战略要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已从被动学习者、应对者、获益者,转变为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分享者,并进一步转向积极的建设者、创制者和引领者,同时也持续提高国际话语能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参照、可复制的生态文明转型实践示范。

中国生态文明国际领导力的内涵与实践

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经验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知识产品,也是中国生态文明领导力的鲜明标志,并将引领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综合统筹内政外交两个大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本国生态建设取得根本性进步的同时,也在全球治理中担任主要角色并深度参与协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现代化国家满足自身绿色发展的需要,也帮助中国深度参与和融入全球绿色低碳产业链,积极贡献绿色公共产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国际社会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一)中国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环境治理实践的理论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被提到重要地位,形成了一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方案,并建成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在实践上,中国已探索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促进生态修复和技术创新”“建成生态补成机制”等具体措施。中国已经制定形成了“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体系,并结合自身环境禀赋和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先立后破,精准把握自身定位,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资源大国,并积极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产业为主体的新型供应链。

(二)为全球环境治理转型不断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一直强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各方实现互惠共赢,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中国充分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不断在全球绿色复苏中提供“中国方案”,通过自身资金、技术和经验以及绿色“一带一路”的搭建来帮助其他国家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在联合国、大国合作和多边主义框架下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习近平在出席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方案,提出各方应该抛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思考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中国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相关议题获得与会各国的广泛共识。

(三)积极参与国际环境领域政治谈判、落实履约义务、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积极投身环境领域谈判,承担自身义务,切实参与环境领域全球治理。第一,积极参与区域治理并向地区国家提供发展公共产品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中国以绿色“一带一路”为合作样本推动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第二,中国与联合国系统相关环境机构、世界气象组织等密切合作,积极参与亚太环境部长论坛、亚太可持续发展论坛、东盟“10+3”环境合作机制等多边合作机制以发挥引领能力。第三,中国积极推进大国环境外交,通过中美、中欧间大国协调并在G20和基础四国等框架下引领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取得成功;中国还创新性构建了部长级多边磋商平台,与立场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协调机制,与加拿大、欧盟共同发起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机制。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公约以外的谈判磋商,调动发挥多渠道协同效应。第四,中国积极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和适应领域的合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权益。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演进与中国参与

自工业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是建立在加速对自然资源攫取、打破自然原有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推动了全球治理的发展,并呈现渐变、长期、难以逆转等特点。应对环境危机必须采取跨界型、公共性、系统性的“人类世”全球治理。全球环境治理以联合国相关公约谈判为主线,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为原则,通过双边、多边和多型互动,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防治臭氧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全球合作。20世纪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的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核心、其他国际环境机构为补充、全球环境大会和公约缔约方会议为纽带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正在经历深刻转型。首先,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赤字问题加剧,集体行动困境日益显著。其次,与低碳转型相关的生产、供应链、金融、规则、技术创新逐渐成为环境治理的重点。最后,随着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全球环境治理的各主体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及其他环境发展议题形成交互作用,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发展为多元行为体和多维治理机制在内的机制复合体。在复杂深刻的转型背景下,全球环境治理架构面临领导失衡与制度多元化问题,呈现出治理低效和体系碎片化特征。过于集中的治理架构难以发挥协同力量以应对日益多样化的环境问题,而权力多中心化的转变方向又导致联合国领衔的环境治理体系面临多重挑战。

第一,南北认知差距和发展鸿沟将不断扩大。全球环境治理中南北矛盾的实质是双方在经济上的实质性不平等与在全球环境议题上的形式平等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日益淡化甚至忽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减排压力、转移排放责任、转嫁减排成本,并在谈判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通过“俱乐部”和“小多边”模式提高议价能力并强推环境规则。上述行为阻碍了绿色技术向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并将导致全球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鸿沟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随着绿色经济日益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经济高地,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发达国家习惯于从经济主导权、能源安全和技术等领域的领导力竞争维度理解环境治理,日益将中国等新兴大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倾向于通过以邻为壑的竞争性绿色经济政策维持结构性优势。

第三,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突出环境治理领域的大国竞争属性,加剧了全球环境治理转型的碎片化和阵营化趋势,小多边主义(minilateralism)和气候俱乐部(Climate Club)、“跨大西洋伙伴”等削弱了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完整性。

全球环境治理转型有赖于中国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方案

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的诸多挑战迫切需要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和地球生态安全的适宜路径,为协同解决环境公共产品赤字提供体系规则保障。

第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新凝聚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时代的国际社会提供了目标导向,为化解国家间的利益矛盾提供了可行性路径。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国际社会需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模式。在全球生态文明转型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能够有效统筹公平、效率和国家利益的平衡,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当代构建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第二,中国应对环境与气候挑战的举措为世界生态文明转型提供了路径建议。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系统治理方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指引,坚持多边主义框架,协调主要国家间关系和重视发展中国家的权利。环境问题不应孤立分析,而是要厘清人类与自然系统之间的整体关系,全球生态文明转型是系统建设地球系统安全的理想路径,为协同解决环境公共产品赤字提供体系规则保障。习近平强调,“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提出了围绕地球美丽家园建设的系统性路径。中国可以从环境权保护、分配正义等维度来整体推进全球环境治理改革,并推进国家责任、国际环境规制、国际环境争端解决路径等的建设和完善。

第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多边、普惠、包容原则相适宜。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危机,一方面,中国释放开放和合作的信号,以推动全球气候和能源治理作为稳定国际关系、为脆弱的大国关系提供良性互动的渠道和稳定支持的新途径;另一方面,中国积极推进国内能源转型,积极承担国际气候治理中的重要责任,提振全球气候治理信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为认识论与实践论的统一,中国将生态文明不断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或平台,与各国一道推进联合国系统吸纳和推广生态文明理念。

中国生态文明国际领导力助力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改革

人类正在面临着诸多全球性生态环境挑战,全球生态文明转型关乎公平、效率和国家利益三者的平衡,当前一些大国对于全球治理领导力和国际规则制定权的争夺十分激烈,如何建成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仍是全球难题。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生态文明转型重点体现在经济、政治和制度三个场域,与之相关的领导力建设也将围绕三个场域延展,并指向全球生态文明政治共同体、全球生态文明经济共生体和全球生态文明制度复合体建设。中国将以理念培养和机制建设双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转型,通过领导力形塑助力全球生态文明转型,以争取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的清洁美丽世界的愿景和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

第一,以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环境治理发挥示范作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积极将“双碳”目标提上发展议程。中国通过推动国内绿色转型引领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加速构建国际绿色经济产业链,增加国际绿色公共产品供给,积极参与国际清洁能源外交,开放分享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同时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利益,以国内发展经验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发展,从而形成由内而外的中国生态文明国际领导力,进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改革。

第二,继续深化建设多边平台、共同体为基础的治理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和生态文明共同体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环境合作的共同体也是全球生态文明转型的重要特征。随着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参与度的提升,中国可积极引导大国竞合关系、协调各国环境治理共识、提升环境公约谈判中的话语权,积极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权益,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生态文明共同体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最终实现生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以全球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共同体建设,以开放合作为核心,逐渐构建起多方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共同体。

第三,扮演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复合体中的协调者角色。全球环境治理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了专门性多边国际环境条约机构、联合国及其相关下属机构议事平台、多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小多边以及区域间论坛机制等耦合交叠的机制复合体。不同机制拥有不同的治理模式和治理规则,中国宜积极参与在各机制框架下的环境与气候治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制一策”治理模式,在相关领域国际合作过程中充分宣介本国先进的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经验,担当复合体中的“协调者”。

第四,推进全球生态文明经济共生体建设,以市场机制形成刺激机制。经济领导力体现为本国产业在全球绿色生产链和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是领导力的物质基础。全球生态文明转型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通过落实“双碳”目标,可以将中国的气候治理实践转化为经济引领力和影响力,进而在全球生态文明转型和经济共生体构建中发挥自身力量,弥合绿色鸿沟。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中坚持维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并深化国际合作力度,推动实现专业化、制度化的国际绿色经济合作。

第五,联合发展中国家,为其提供可以借鉴的转型样本。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在推动能源转型中面临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挑战,其路径和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平衡短期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中国重视在多边主义框架下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其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角色正加快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在当下全球治理改革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环境下,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美好世界的切实抓手,也是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有力保障。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方案可以为解决当前全球低碳转型问题提供切入点。展望未来,中国将以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导向,将气候治理嵌入安全与发展的统筹机制之中,通过加速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转型。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共同体文明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请文明演绎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漫说文明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对不文明说“不”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