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

2023-09-22汪艳

南北桥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学策略

汪艳

[摘 要]本文以“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三全育人”理念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具体实证分析,揭示了“三全育人”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教学中落实“三全育人”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可以为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语文课程作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大学教育的需求。因此,研究“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提升语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作为核心目标。

1 “三全育人”概述

“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简称。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从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2 “三全育人”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影响

“三全育人”理念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促使语文课程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它要求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应用。最后,它还提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总而言之,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使得教育目标有助于更加综合、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1]。

3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首先,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和开放,不再局限于纯粹的语言知识传授,而是涵盖了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其次,教学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的挑战。

4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4.1 挖掘传统文化思政素材,丰富课程内容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思政素材是一种重要策略,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

4.1.1 利用传统名著,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传统名著,如在《孔子论孝》一文中,孔子通过与几位弟子的交谈,了解到子夏、孟懿子、孟武伯、子游等人的性格特点,对于他们的问孝都有不同的回答,对他们循循善诱,彰显出孔子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也引出学生对孝的涵义的深刻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思辨中体会孝的内涵。

《老子》《西厢记》《史记》等优秀作品,也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教材。通过深入研读和讨论这些名著,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拓宽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思想观念、情感表达等方面,让他们思考和探讨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4.1.2 引入文化典故,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典故,如“孔子三省吾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等,通过解读和讲解典故的寓意,让学生思考和交流。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典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典故背后的文化价值和道德观念,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4.1.3 组织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讲座、传统节日庆祝、书法展览等,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参与的机会。通过参与这些文化活动,学生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创作,如写作关于传统文化的文章、制作文化展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通过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在全球化时代中的竞争力。

4.2 强化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强化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4.2.1 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

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历史遗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化的本土特色和多元性,加深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知。

4.2.2 实验实践和创作实践

通过实验实践和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语文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安排学生参加文学创作、口头演讲、戏剧表演等活动,通过实践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自信心。

4.2.3 社会调研和实际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参与社会调研和实际问题解决,让他们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社会问题或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运用语文思维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2]。

4.3 引入项目教学法

引入项目教学法是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项目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3.1 项目选择与设计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当的项目主题。项目主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设计项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明确项目的范围、时间和资源需求。确保项目设计具有合理的难度和可行性。例如,在口语教学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以科普解说实践这一项目为教学背景,精选六个教学任务,结合“科普解说实践”的项目特色以及内容特色,深挖每一个教学任务的思政元素。在解说这一内容中,可以引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视频,引导学生探究背后的故事。教师要精心挑选思政案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优秀案例与教学案例相融合,以沟通为桥梁,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实现立德树人。

4.3.2 学生参与和合作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项目,促进合作与团队意识的培养。小组成员应具有互补的能力,通过协作解决问题和实现项目目标。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独立研究和探索,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4.3.3 項目实施与指导

教师在项目实施中担任指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指导、反馈和支持。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解答疑问、纠正错误,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如图书馆资源、课程学习资源等,以支持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提高实践能力。

4.3.4 项目展示与评价

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进行展示,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展览、演示、汇报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成果。运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项目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可以包括项目成果的质量、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贡献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3.5 反思与总结

鼓励学生在项目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对学习过程和成果的理解。学生可以回顾项目的经验和教训,思考自己的成长和改进方向。教师也应进行反思,评估项目的有效性和改进的空间,不断提高项目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讲解和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道德选择和社会伦理等问题。学生在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从而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4.4.1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伦理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伦理和个人价值观的问题。通过讨论和辩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伦理观点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4.4.2 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情感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感,提升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实际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4.4.3 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包容性思维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包容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通过跨文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5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是一项重要的策略。个性化学习支持旨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化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4.5.1 课程分层设计,采用不同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进行课程分层设计。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或班级,教师可以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资源。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和更深入的学习任务,促进其深入思考和独立探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加具体和细化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语文水平。

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例如,针对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任务;针对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训练和指导。通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5.2 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

高职学校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互联网思维,构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效互动教学。鼓励学生进入智慧职教平台学习优秀课程资源。线上平台可以创设作业库和视频库等学习资源,为学生查找各种资源提供便利。通过互联网学习资源,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问题,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

4.5.3 学习监测反馈和指导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进行学习监测和评估。通过定期的测验、作业和项目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应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效。教师还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励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应提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和辅导。通过定期的学习评估和作业批改,可以向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讨论,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解答疑问,并针对性地提供学习建议和学习策略。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同时,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5 结语

通过挖掘传统文化思政素材,丰富课程内容,强化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引入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实施这些策略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支持、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学评价的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剑锋.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J]. 品位·经典,2022(24):151-152,172.

[2]张丽芳.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路径探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8(7):27-30.

[3]周亚妮. 三全育人格局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教学策略[J]. 汉字文化,2021(7):28-29.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