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的几点想法
2023-09-22吴胜鹏
吴胜鹏
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历来为人诟病,具有实效的课堂才有生命力,是教师教学的永恒主题,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就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下面就以一个教学案例来谈一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五年级人教版课标教材下册)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商不变性质(课件出示,练习的方式引入)
2、复习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课件出示)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创设分饼情境,探究推理分数基本性质
1)分發圆片,学生小组探究分饼情形
2)课件展示分饼情形,并提升到数据分析得出所得饼的数量相同的结果(直接分析)
1)展示纸片的分数
2)展示数据分析乘和除的过程
3、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
三、巩固新知(课件出示练习)
四、拓展提升(课件出示练习)
五、总结本课
1、你学到了什么?
2、有什么疑惑?
六、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至少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教材
(一)关注教材的知识点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如果我们放弃了教材去自行摸索,那就有可能偏离及教学的航线,因此,关注教材,关注教材提供的知识点,找准知识点,在把握好知识点的情况下,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才能准确地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教学进行取舍。从本节课来看,教材提供的知识点只有一个,就是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教师就针对这一个知识点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
(二)关注新知与旧知的联系
关于分数的知识,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就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到了五年级又进一步学习分数的知识。就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个知识点,其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前面已经学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学习这个知识的时候必须兼顾到前面的知识,同时,分数的意义也为后续的约分和通分的学习做铺垫。因而,教师设计了复习引入的环节,复习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因为在以下的分析和归纳过程中都要以商不变的性质作为媒介,因而复习旧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注学生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能主动进入学习的情境。教师在激发兴趣方面,也动足了脑筋。本节课设计了分饼情境环节——第一次具体数据的分析环节——综合数据的分析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深入。教师通过“直接——间接——综合”的环节设计,根据“由浅入深,梯度渐进”的认知规律和要求,给学生一步一步的设置陷阱,让学生不知不觉的陷入其中,而兴趣盎然的进行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收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疑问
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一堂课下来,并非所有的学生全都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总有一些学生有所困惑,如果教师不注意收集学生的困惑,那么这种困惑将日积月累,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时,学生就会自我放弃,从而造成新的学困生。因此,及时收集学生的困惑,及时解惑,让学生轻松的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是所有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节课在这方面教师关注得比较到位,不但提问学生学到了什么,也关注学生有什么疑问,学生不但说出了自己的所得,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大家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关注过程和方法
(一)过程要明晰,包含一定的数学思想
这节课的教学一共设置了六个大的环节: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拓展提升——总结知识——课堂练习,在新知探究这个环节里有设置了三个分析的小环节,即第一次情境分析,第二次数据分析,第三次综合数据分析。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操作方法,教师一般都是在通过情境分析后就直接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但是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在经过直接的情境分析后进入到第二步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两个结论,接着又进行第三次的综合分析,最后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数学的归纳思想。
(二)过程要由浅入深,梯度渐进
教师在经过直接的情境分析后进入到第二步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两个结论,接着又进行第三次的综合分析,最后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析的步骤是直接——间接——综合,体现了由浅入深,梯度渐进的认知规律和要求。
(三)方法易于接受,操作简便
第一步直接的情境分析,第二步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两个结论,接着又进行第三次的综合分析,最后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整个过程简洁明晰,学生很容易就能从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得出结论。
四、关注数学的本来面目
(一)数学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要知道,数学课的要素就是数形结合,从这一节课来看,是一节数学味比较浓郁的课,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要求:分饼情境的设置,圆圈均分的演示,纸片均分的演示,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都是从形状分析抽象到数据分析,使学生有一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
(二)课堂饱和作业,课外轻松玩乐
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这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把课后作业当作一种负担,即使完成,也是在有相当部分的家长监督下才完成的。因此,课堂饱和作业,在课堂上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真正实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