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式教学中大学生互动失衡、情绪体验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2023-09-22祁芸赵永发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

祁芸 赵永发

[摘 要]融合式教学因为具有教学情境的复杂性、互动失衡的问题而不容忽视,本研究利用问卷对某大学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融合式教学中互动失衡对学习倦怠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情绪体验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由此,在改善人机互动失衡的方面,融合式教学中要增强融合式学习跨设备适应性,学习资源的提供人员需要增强学习资源内容呈现的规范性和反馈性,优化用户体验。在改善师生互动失衡方面,要主动利用新型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创设项目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深层交流研讨活动,提升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在生生互动失衡的方面,小组讨论、协同作业、协作探究等环节,借助多样化的互动工具和途径,形成归属感强的互动社区,让讨论变得有意义。通过上述方式,解决大学生互动失衡的问题,以期促进高校融合式教学良性发展。

[关键词]互动失衡;学习倦怠;融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7-0014-05

新冠疫情并没有完全消失,国内大部分高校也还处于线上线下教学交替进行的状态,并逐渐走入融合式教学的过程。祝智庭等学者认为OMO(融合式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新型技术作为中介,联通线上和线下情境,创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样态,形成教学与服务个别化的新形式。[1]互动代表的意义是个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发生改变的过程。[2]互动出现问题会影响学习效果这已经成为共识。一般教学环境下的互动相对简单,OMO中的互动要相对复杂和灵活。除此之外,其所采用的大量新型学习情境也容易给学生与学习媒介之间的互动带来一定挑战。

这种新挑战会导致互动失衡,那么,新教学情境下的互动失衡也会导致大学生出现负面情绪体验,最终降低学习效果。本研究将通过问卷了解OMO中互动失衡、情绪体验和学习倦怠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而提供一些解决办法,最终推动高校融合式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互动失衡

互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习者融合式学习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3]首先,互动作为教学生态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师、生、教学内容发生的相互作用;其次,互动的程度也是衡量教学系统的元素之一。瓦格纳提出:“互动不应只发生在人和人之间,还会出现在人与物之间。”[4]穆尔将学习中包含的互动划归为学-内容、学-教以及学-学三种类型。[5]希尔曼提出在互联网等新型学习环境中,媒体作为互动的中介就不容忽视了,并且学习者与用户界面的交互也应被重视起来。[6]当前不同学者对互动类型的划分不同,但大致都划分成人际与人机两大种,有学者也将人际互动叫作社会性互动,[7]包含师生和生生互动。这两个方面互动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人机互动除了希尔曼等人提到的两种互动之外,也有学者指出其也应该包括学习者与对应设备的操作性互动。[8]

在以上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者对在线学习互动类型的划分,将本研究中OMO中的互动失衡界定为在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学生与融合式学习媒介及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处于非正常状态,并且可将OMO中的互动失衡划分为师生、生生和人机互动失衡三个方面。师生、生生互动失衡与传统环境下的失衡相差不多,人机互动失衡主要指学生与设备、平台或学习内容的交互出现问题或偏差。[9]

教学系统从理论上来讲也属于生态系统。结合生态学理论与社会互动理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搭建融合式教学的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

融合式教学生态系统是由主体因子之间、主体与环境因子之间交叉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已有研究中,关注互动水平的不同要关注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不同,学生的学习体验、满意度和学习效果就会有所不同。比如,学者张晓蕾等指出,在OMO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同类型的互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10] Lin等人发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都有显著影响;[11]卢强发现,高层次互动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高于低层次互动。[12]童惠等学者指出,智慧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程度很高。[13]良好的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如果互动出现失衡,则容易带来很多负面效果。张立新等学者指出,互动失衡容易导致學习者归属感缺失、学习过程缺乏活力等问题,最终会导致学习质量下降。[9]

(二)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起源于职业倦怠,当下学习倦怠还没有得到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赵呈领等和Meier等认为,在重压之下,学生逐渐产生消极情绪,并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影响学习效果,这就是学习倦怠。[14]连榕等学者对其的定义为学生在承受学习压力或缺乏动力时就会产生沮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并体现在行为上,这种状态就是学习倦怠。[15]学习倦怠不仅简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程度过重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在已有研究中,关系学习者学习倦怠的因素不仅包含人格特征、自尊、学习风格等学生个体内部因素,还包含社会支持、学习压力、学习情境等外部因素。[16]

在互动失衡与学习倦怠的研究中,万力勇等人对在线教学过程中互动失衡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失衡对学习倦怠存在显著正向影响。[17]但在融合式教学这种比在线学习更为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技术应用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学生是否更容易出现互动失衡并且对学习倦怠产生更大的影响呢?有研究人员提出:积极学业情绪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学业情绪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18]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尝试从互动失衡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入手,考察正性情绪及负性情绪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互动失衡的调整和情绪控制对学习倦怠的改善策略,以期为高校大规模开展融合式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某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正在开展融合式教学的教育技术学两个班的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施测。两个班级共64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53人。

(二)研究工具

1.互动失衡量表

互动失衡的测量采用了万力勇等人编制的互动失衡量表,该量表包含师生、生生和人机互动失衡三个维度;问卷采用5分制打分,5分为非常赞同,4分为比较赞同,3分为一般,2分为比较不赞同,1分为非常不赞同。得分越高,表明学习者对互动失衡感知程度越高。该量表的α系数远大于0.7。

2.大學生学习倦怠感量表

学习倦怠的测量采用连榕、杨丽娴[15]编制的量表,采用5分制进行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学习倦怠的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3.正负性情绪量表

借鉴watson编纂的量表,包括正性和负性两个子量表。采用从“几乎没有”到“极其多”5个等级评分,正性情绪量表得分体现学习者的积极情绪;负性情绪量表得分体现的是负面情绪。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假设

结合前人研究,互动失衡对学习倦怠有正向影响,积极的学业情绪可以减少学习倦怠,消极的学业情绪会加剧学习倦怠,而学习中师生、生生、人机互动失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情绪体验,因此,本研究拟探讨情绪体验在互动失衡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构建中介模型图如图2所示。

(四)数据处理

用SPSS26.0处理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

三、结果

(一)大学生互动失衡、情绪体验与学习倦怠的状况

互动失衡等情况如表1所示。OMO中互动失衡均值为40.18,表明此教学情境下同样存在失衡现象。在分维度中,人机互动失衡的均值最大,为14.11;在师生和生生互动失衡两个维度的均值分别为12.66和13.41,这些数据说明融合式教学中学习者对人机互动失衡的感受相对较大,这与OMO的特点也相互吻合。

在正情绪和负情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正情绪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值达到了34.21,负情绪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均值为25.31,表明整体上学习者在参与融合式教学时,积极情绪较多,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负面情绪。

在学习倦怠方面,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均值为51.63,在各个维度上,情绪低落维度分值较高,达到了17.17,与互动失衡类似,不同学习者在学习倦怠方面的差距也比较明显,在情绪低落维度差值达到了21。同时,观察所有变量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标准差,我们可以发现其相差较大,说明融合式教学中互动失衡、学习倦怠的感知程度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二)大学生互动失衡、情绪体验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关系

在相关关系中(表2)我们能够发现,互动失衡及其各维度与情绪体验和学习倦怠都具备相关关系,且正情绪与各部分存在负相关关系,学习倦怠与互动失衡和情绪体验都具备相关关系,其与正情绪同样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与实际基本一致,情绪越积极,学习倦怠水平应该越低。

(三)中介作用分析

1.正情绪的中介作用

自变量互动失衡与正情绪同时纳入方程,中介变量M正情绪对因变量学习倦怠的效应显著(β=0.295,t=3.125,p=0.003),互动失衡对学业倦怠作用减小,但仍显著(β=0.632,t=-3.133,p=0.003),因此其为部分中介作用(如表3)。

2.负情绪的中介作用

自变量互动失衡与负情绪同时纳入方程,中介变量M负情绪对因变量学习倦怠的效应显著(β=0.295,t=3.125,p=0.003),互动失衡对学业倦怠作用减小,但仍显著(β=0.825,t=4.639,p=0.000),因此其为部分中介作用(如表4)。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对大学生融合式学习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互动失衡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情绪体验的中介作用,结论如下:首先,互动失衡在大学生OMO学习中存在,其中人机失衡现象相对较为严重,师生与生生互动失衡现象学习者感知较低;其次,融合式学习倦怠的情况也有存在,且得分较高;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发现,互动失衡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情绪体验在其中存在中介作用。

(二)讨论

以上结论表明,OMO中互动失衡的主要体现是人机互动失衡,但师生和生生互动失衡也不容小觑。根据中介作用机制,如果OMO中互动失衡现象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大学生融合式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改善融合式教学中的互动失衡,我们有以下建议:人机互动失衡感知最为明显,在改善这方面上,首先应该从融合式教学本身的“融合”着手。融合式教学所使用的平台或者智慧化的设备应该保证稳定性,尽量避免故障等的发生,同样也应该增强融合式学习跨设备适应性,也就是说在不同设备、技术切换的时候应尽量做到无缝切换,使不同设备和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上的使用尽量达到一致化、同步化,消除可能存在的运行差异。尽管融合式教学本身就要求学习功能的集成性以及普适性,但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实现程度不高,尤其是学习资源之间,资源提供者应该增强学习资源内容呈现的规范性和反馈性,优化用户体验,真正让学生通过资源的学习有所得,最终为学习者建立全方位优质高效的集成化学习体系。在改善师生互动失衡上,首要的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采用了融合式的教学形式,但讲授方式没有改进,“新瓶装旧酒”,对学习者的提升还是作用不大。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新型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创设项目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深层交流研讨活动,提升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当然,教师本身的讲话方式应在权威与可质疑之间找到平衡进而重塑师生关系,吸引学生深度参与和互动。随着融合式教学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形式反而是最容易改变的一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融合式教学中交互方式的融合,大胆创新,启用新的交流沟通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兴趣,最终减弱师生互动失衡现象。在生生互动失衡上,融合式教学设计中要更加注重小组讨论、协同作业、协作探究等环节,采取新型分组策略,比如角色扮演,充分发挥核心互动者的引领作用。[19]其次,同师生互动相同,应引导自己创新性地使用多样化的互动工具和途径,形成归属感强的互动社区,使生生互动摆脱浅面化等问题,真正让讨论变得有意义,最终使生生互动失衡现象得到改善。

高校教学形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而融合式教学是一条很好的道路。那么解决融合式教学中的互动失衡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得出融合式教学中互动失衡会影响学习倦怠,且情绪体验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为推动融合式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研究有待提高的部分体现在研究属于横断性研究,未来融合式教学中互动失衡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应集中在纵向性研究或实验研究中。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1):13-23.

[2]李紅美,王玲玲,卞鹏,等.面向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互动双编码通用分析框架及其变式应用[J].远程教育志,2022,40(3):67-75.

[3]童慧,杨彦军.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智慧课堂教学互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3):60-68.

[4]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6.

[5]张晓蕾,黄振中,李曼丽.融合式学习者“交互学习”体验及其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117-124.

[6]王志军.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本质及相关概念再辨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4):36-41.

[7]史慧姗,郑燕林.MOOC中社会性互动的功用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29-35.

[8]唐璐玢.在线MOOC学习中社会交互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9]张立新,刘圆月.生态视角下网络课程中的互动失衡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1(7):84-87.

[10]张晓蕾,黄振中,李曼丽.融合式学习者“交互学习”体验及其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117-124.

[11]Lin C H,Zheng B,Zhang Y.Interactionsandlearningout-comesinonlinelanguagecourse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7(3): 730-748.

[12]卢强.教学交互层次对大学生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3):34-41.

[13]童慧,杨彦军.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智慧课堂教学互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3):60-68.

[14]赵呈领,李红霞,蒋志辉,等.消除融合式学习者倦怠:教师情感支持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2):29-36.

[15]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632-636.

[16]吴建红,陈红香,晏赛君.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8-140.

[17]万力勇,舒艾.互动失衡对大学生融合式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2(2):34-41.

[18]高明.学业情绪在大学适应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3):537-539.

[19]刘斌,张文兰,刘君玲.教师支持对在线学习者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63-68,80.

(责任编辑:刘洁)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ction Imbalanc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Burnout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Blended Teaching

Qi Yun  Zhao Yongfa

(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Abstract: Blended teaching cannot be overlooked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its instructional context and the issue of interaction imbalance. This research conducted a survey using questionnaires among two classes of students at a university. The finding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f interaction imbalance on learning burnout, with emotional experience playing a mediating role. In light of these results, the study proposes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mbalanc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mbalance, and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imbalance. These measures aim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blended learning across devices, improv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feedback of learning resources, optimize user experiences, and promote proactive student engagement through novel teaching tools and deep interactive discussions driven by projects and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Group discussions, collaborative assignments, and cooperative inquiry activities are suggested to create a diverse and engaging interactive community that fosters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meaningful discussions. By addressing interaction imbalance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study endeavors to facilita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lended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action imbalance; Learning burnout; Blended teaching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
高中生学习倦怠以及化解方法思考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儿童英语学习倦怠情况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西部某新建本科院校护理本科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
浅谈班主任应如何改善中职学生学习倦怠现象
浅议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