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设研究
2023-09-22顾熹李琦
顾熹 李琦
摘要:三螺旋理论揭示了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关系,强调通过有机联动、螺旋递进的方式作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其高效开展。文章从目标协同、组织协同、资源协同、过程协同四个方面出发,以三螺旋理论为指导,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建设路径,助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产业转型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从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到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再到2019年教育部关于《国际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等文件,无不反映出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基础和应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交互作用,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耦合联动与良性互动,但从实际来看,三大主体在职责划分、义务履行、服务边界、协同内容等方面仍存在不清晰、不均衡、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国家相关政策执行不彻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不高效。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必要引入三螺旋理论,推进涵盖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协同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协同目标、协同内容与合作模式,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一、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建设的紧迫性
(一)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创新型国家战略建设背景下提出的,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依据,绝非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集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之力,充分发挥各方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中,政府以政策指导与产业扶持实现全局性引领,高校发挥在课程体系与学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企业则负责提供创新创业实习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三者协同机制,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筑牢国家创新发展的根基。
(二)推动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高校而言,构建政府、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是“双一流”建设的改革任务之一,也是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务院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将构建社会参与机制作为改革任务之一,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与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可见,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建设,是对政策的积极回应,也是自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
(三)促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还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与责任,更是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走向职业之路的重要保障。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支持,除了需要高校专业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以外,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参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作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框架的关键支撑机制,是高校培育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二、三螺旋理论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方角色定位
第一,三螺旋理论认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是独立存在又互为影响和制约的个体,以螺旋上升式的发展力量作用于社会发展,深化政府、高校、企业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国家进步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
第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根据三螺旋理论,高校、政府、企业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构主体与关键因素,三方均有各自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政府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机关,以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高校聚焦于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学术核心、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转化的功能;企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接纳者,用人需求直接决定了高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方向。三螺旋理论强调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通过联动耦合与资源共享,形成发展“共同体”,螺旋作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第三,笔者基于三螺旋理论,根据师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设中仍存在问题。比如,在课程建设方面,理论过于生硬,没有很好地贴近学生创业本身;在师资队伍方面,教师大部分仅停留和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仍缺乏重视;在企业合作方面,特别是和有实战经验的创业者、企业家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更多地停留在各项比赛层面的理论研究中,对实践积累方面做得还不够;对培养符合政府、市场所需创新人才方面有待加强,协同机制的建设要更深入一些。
三、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设路径
(一)目标协同:秉持“一盘棋”理念,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三螺旋理论强调,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在螺旋上升过程中互动、交叉、融合形成功能耦合的混合组织,每个主体既有各自独立的目标,又有耦合的目标,这种多重性目标容易引发冲突。因此,如何达成统一目标是创新创业教育协同的第一步。
为了实现目标协同,一方面,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应秉持“一盘棋”理念,打破政府、高校、企业三主体各自组织边界,通过各自组织边界的开放实现三螺旋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整体目标的“转性”与“扩展”,将三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目标统一、高效落实的创新创业工作联动格局;另一方面,強调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加快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日常沟通、协同合作与争端解决等全方位细则规范,明晰三方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主流程关系,建构开放互动、互为促进的协同教育体系,并厘清各主体内部所涉及校友、学生、多个部门、行业协会等子系统关系与运作机理,使之相互间良性互动、协调运作,共同服务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二)组织协同:深化“政府、高校、企业”融合,建立螺旋互动机制
三螺旋结构是一种较为松散的联盟型组织,为了提高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主体的组织协同性,高校需要不断强化并充分发挥三螺旋模型的内生驱动力,建立螺旋互动机制,以此更好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中三方的协同育人。
具体而言,一方面,政府要牵头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用以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建设,同时要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领导小组,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校领导及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以此协调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螺旋互动机制,其中,高校与政府之间通过公共信息平台谋求共赢。政府利用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资金支持及各级各类比赛通知,并设置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各行业专家库,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指导;高校则通过平台展现论文、专利等科技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高校与企业之间则在政府牵头下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双方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互为交流,促进高校与企业各自利益目标的达成,实现共赢。
(三)资源协同:突出“非线性”协调,建立平台联动机制
根据资源依赖理论,如果一个组织非常需要一种本组织稀缺的资源,但本组织又没有其他可替代资源,则这个组织将会高度依赖掌握该资源的其他组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政府虽能够在政策上发挥导向作用,但缺乏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高校虽掌握教育理论资源的优势,但缺乏实践经验资源、资金资源;企业虽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与资金资源,但缺乏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因此,为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高校需要整合三方各自的优势资源,通过资源协同与互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所需。
具体而言,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创业政策-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资金”的非线性协调机制,通过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产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效应。此外,政府应牵头或是指导高校构建集知识空间平台、创客空间平台、孵化空间平台于一体的平台联动机制,既利用知识空间平台优化课程内容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又利用创客空间平台引入企业实习实训项目,吸引社会创客入驻,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还利用孵化空间平台扶持学生创业,为其解决融资难题提供创业服务。
(四)过程协同:促进“共同体”建设,建立系统运作机制
为了实现三螺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成功落地,高校还需注重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过程协同,通过三方发展“共同体”及系统运作机制的建设,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整体运行具有可预知性、可计划性与可操作性。
具体而言,一方面,高校建立协同教育机制,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的互相配合与合作,从不同侧重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培养。其中,政府从高站位、全视角、多标准出发,实施引导职能,高校从政府指引与企业需求出发,开展学科设置、课程建设、教育实施等具体工作,企业则从内外环境、行业趋势、竞争情况出发,提出产业发展方向与创新领域,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计划提出反馈与修正意见。
另一方面,高校建立项目运作机制,要求政府、高校、企业结合各自职责共建创新创业项目全流程运作机制,并将项目管理过程与理论教育、实践实训、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管理相结合,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模板。此外,高校建立完善的长效沟通机制,通过组织架构及平台支持,实现三方信息传达、项目运作、协商交流、数据共享等常态性沟通,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协同高效。
综上所述,三螺旋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范式,深刻揭示了政府、高校、企业三者间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的复杂关系,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从国内高校创新创业协同教育现状来看,政府、高校、企业三方无论是在各主体职责的发挥方面,还是创新实践流程及系统运作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高校亟须立足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局,以“全方位、全流程、全业态”为模式,基于三螺旋理论支持,深化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生互动,构建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1]严红霞.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9).
[2]汪玲,冯松宝.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7).
[3]赖敏,柯丽菲.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协同教育拓展系统的运作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视角[J].市场论坛,2022(2).
[4]陈勇平.論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20(10).
[5]周倩,胡志霞,石耀月.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演进与反思[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6]黄利梅.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的运行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