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纪念活动
2023-09-22刘吉胜
刘吉胜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场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帷幕。1951年中共中央将抗美援朝纪念日定于每年的10月25日。1951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家高度重视其纪念活动的开展,形成丰富的政治话语,折射出时代特有的政治表达。以往学界关于抗美援朝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典案例和广大民众对战争的支援上,本文将从“抗美援朝纪念活动”这一角度切入,阐发其思想内涵与深刻意义,以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组织纪念集会
纪念集会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群众参与性,因此是抗美援朝纪念中最为普遍的纪念形式。
(一)集会组织规格颇高
1951年抗美援朝一周年之际,纪念集会火热开展。战争爆发初期,抗美援朝纪念集会的开展对于凝聚民心、巩固后方建设、扩大生产、支援前线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文件为纪念集会作指导:从1951年至1953年,每逢抗美援朝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会专门发布通知,指导全国各地纪念活动及纪念集会的展开。1952年抗美援朝纪念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纪念办法的通知》,对纪念集会的开展作出指导和规定。1953年抗美援朝纪念日,同样由中共中央发布通知指导全国纪念集会的开展,“北京、各大区政府所在地及其他大城市召开代表性集会,由抗美援朝总会及总分会、分会负责人主持并作报告”。
国家领导人出席纪念活动:1951年抗美援朝纪念日,北京举行规格颇高的纪念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领导人郭沫若、彭真、沈钧儒、邵力子等出席会议。1952年,李济深、周恩来、邓小平、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朝鲜驻华大使权五稷举行的纪念抗美援朝两周年招待会,权五稷和郭沫若发表讲话。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地举行的纪念集会同样体现出较高的纪念规格。1951年上海抗美援朝纪念集会,中共华东局常委兼宣传部部长舒同、上海市委第三书记刘长胜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南京举行抗美援朝一周年纪念集会,朝鲜友人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观礼代表团受邀出席,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金善宝出席会议,发表讲话。1952年,沈阳、天津、上海、武汉、重庆等地举行高规格纪念集会,其中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崇民出席沈阳纪念集会并发表讲话。
(二)集会活动规模较大
因抗美援朝有国际主义、反抗侵略、保家卫国、政治动员等多重纪念话语,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纪念集会颇具规模。
参与人员数量众多:1951年,首都举行盛大的纪念集会,在政府号召下,出席会议的各界代表共1500余人;上海纪念活动中,华东暨上海社会各界2000多人参加;而南京纪念活动有3000多人参加盛大集会。1952年两周年纪念,沈阳举行纪念集会,2000余人参加。1953年,北京举行三周年纪念集会,5000余人参加。
社会各界参与度高:抗美援朝周年纪念,不是某一群体的独自亮相,而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在政府主导下,出席纪念集会的人员分布、职业构成遍及社会各个领域。例如1951年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妇女、学生、工人纷纷举行纪念集会,妇女和工人模范发表演讲和宣言,表示全力支持抗美援朝运动。
活动区域覆盖面广:1951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周年纪念,不仅北京、上海等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举行了纪念集会,而且张家口、兰州、银川等中西部地区也同样举行了集会活动。1952年两周年纪念,昆明市云南民族学院举行纪念会,保证搞好学习,支援志愿军;拉萨市举行纪念晚会,庆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三)纪念集会流程规范
人民政协及抗美援朝总会组织开展的各种纪念集会,流程严谨规范。具体表现为:
由各地政府或抗美援朝分会居中联络、统一协调举行纪念集会。1951年10月13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布《关于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并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县市抗美援朝分会应联络各地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或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举行各种讲演会、座谈会等。1952年中共中央《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纪念办法的通知》要求,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组织下,全国各大中城市举行代表性的纪念集会、座谈会。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三周年宣传办法的通知》同样指出,在各地中央局、分局、省市委、各大军区党委、各级政府抗美援朝总会并各地分会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集会。
宣传内容在兼顾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围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支援抗美援朝运动展开。1951年西康藏族自治区举行纪念集会,主题为继续向边远地区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支援国家抗美援朝运动。1952年上海、武汉、重庆、西安等地举行抗美援朝两周年纪念集会,各地抗美援朝总分会和分会负责人,在會上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颂扬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所获得的伟大胜利,并一致指出要支援抗美援朝斗争,打击美国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
多样化的纪念活动
发表纪念文章、制定纪念章、举办展览会、摄制纪录片等形式,都是抗美援朝纪念的典型举措。
(一)纪念文本:表达政治立场,开展民众动员
抗美援朝纪念深受党和国家重视,每逢志愿军出国作战周年纪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都会刊载纪念文章或者重要讲话。各种纪念文本对于政府来说,既是表达政治立场的宣言,又是开展民众动员的号召。
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以加强抗美援朝工作来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号召人民继续团结一致,争取更伟大、更辉煌的胜利图景。1952年,又刊载纪念文章《最后胜利的预告——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两周年而作》,赞扬志愿军指战员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
除了纪念文章,领导人的讲话也是重要的纪念文本。1951年抗美援朝纪念,郭沫若发表讲话,高度赞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朝人民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号召全国人民继续为抗美援朝运动而努力奋斗、作出贡献。郭沫若时任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抗美援朝总会主席,代表政府发表纪念讲话,表达政治立场,开展民众动员。
(二)纪念章:纪念英雄群体、表彰英雄荣誉
制定“抗美援朝纪念章”,是保存抗美援朝记忆、进行荣誉表彰的重要方式。
1951年,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通过郭沫若、陈叔通、彭真的提案: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制发抗美援朝纪念章,并指出该纪念章的颁发对象是志愿军全体指战员和政治工作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和运输工作人员。抗美援朝纪念章的颁发使纪念意义更加实体化和形象化。
在颁发纪念章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曾向全军发出通知,指出抗美援朝纪念章是祖国5亿人民给予志愿军的崇高荣誉。“各部队颁发纪念章时应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切实的教育,以进一步激发部队的荣誉感,提高部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觉悟。”
(三)展览会:展品丰富多样,深刻教育民众
举办抗美援朝展览会是党和政府纪念抗美援朝的重要形式。展览会具有形象、直接的特点,能够让参观者加深印象,感悟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壮举,起到教育民众支持抗美援朝的作用。
1951年,抗美援朝总会举办“抗美援朝保卫和平展览会”,地点在北京故宫文华殿。展览会通过各种图片、图表、缴获的战利品等展览品,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歌颂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英勇作战行为。各机关团体参观者总数超过3万人,使民众坚定了抗美援朝必将走向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1952年,抗美援朝总会举办“抗美斗争图片展览会”。抗美援朝总会副主席陈叔通、常务委员彭泽民,朝鲜驻华大使权五稷等人员出席会议。展出的各类图片既包括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包括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赞扬了中朝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展览馆开馆展览,贺龙和杨得志出席剪彩仪式并致辞,表示:“展览馆是为了宣扬祖国人民、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巨大支援,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种支援下,与英雄的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馆内展陈着众多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品、图表和战利品,反映了抗美援朝运动的进程,加深了参观者的感悟和记忆。
(四)纪录片:真实记录战争,呈现历史场景
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结束时,北京电影制片厂即开始摄制《抗美援朝》纪录片,将真实的历史画面、战争场景呈现给观众。
1951年,该纪录片摄制组在朝鲜前线实地取景,拍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打击美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以及美国强盗在朝鲜的血腥罪行。除此之外,为配合这部纪录片的上映,从朝鲜前线回国的一批电影工作者还分别到各城市向观众报告朝鲜见闻。实地取景、电影工作者汇报见闻与纪录片上映相结合更能提升其内容的说服力,呈现历史场景,为后世开展相关研究保存史料。
中国影片经理公司决定在北京、沈阳、上海、重庆、迪化等全国44个城市上映该片,受到全国各地文教机关、人民团体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它通过大量的历史镜头,呈现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场景,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部长赵毅敏、中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熊复均指出《抗美援朝》是一部有高度政治意义的纪录片,应大力宣传并组织观众观看。
纪念活动的深刻意义
在党和政府组织下,各种纪念活动得以开展,宣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的事迹与精神,也有助于表达国家政治立场,阐释政治主张,凝聚国内民心,塑造国际形象。
(一)强调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1951年抗美援朝纪念大会,郭沫若发表讲话:“中国人民志愿军粉碎了敌人吞并朝鲜并进而侵略我国的狂妄阴谋,加强了亚洲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对侵略的必胜信念。”1952年,新华社特约记者黄钢发表《最后胜利的预告——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两周年而作》,文章指出:“如果敌人认为今天还没有吃到足够的苦头和教训,坚持它的侵略战争,那么它必然会受到朝中人民军队给予它最后的惩罚。”同样表明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1952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纪念办法的通知》,强调着重宣传抗美援朝对于保卫朝鲜、保卫祖国安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意义。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三周年宣传办法的通知》同样强调宣传中朝人民的胜利证明帝国主义在亚洲肆行侵略和奴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二)表达“一边倒”的外交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权采取敌视态度,出于国家利益和国内外政治形势的考虑,中国政府确立反美亲苏“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951年首都举行纪念集会,郭沫若在会上讲话强调:美国的侵略行为,我们要坚决抵制。1952年抗美援朝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发表广播讲话,强调:“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给予了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同样表达了中国“一边倒”的外交立场。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三周年宣传办法的通知》强调,“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证明和伟大的苏联结成同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保衛和平和民族自由的强大堡垒”。1953年首都举行抗美援朝三周年纪念大会,郭沫若讲话指出,抗美援朝的胜利,中朝两国人民的胜利就是和平民主阵营的胜利。
(三)动员民众积极支援抗美援朝
党和政府通过开展爱国捐献运动、组织民众签订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等措施,动员全国民众,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1年,抗美援朝总会发布《关于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并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的通知》,动员民众积极支援抗美援朝,着力推行捐献飞机大炮工作、签订爱国公约运动。1952年中共中央《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纪念办法的通知》强调:“动员全国人民为争取朝鲜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结束和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而奋斗。”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三周年宣传办法的通知》指出:全国人民的任务要继续深入抗美援朝运动,增加生产,厉行节约。
不同行业支援抗美援朝的方式不同。商业及金融业的主要措施是:改善经营、节约消费,将每个月的一天或数天的盈利捐献出来,支援志愿军。工厂的职工通过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来进行“抗美援朝捐献”,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吕振羽将《中国简明通史》一书的版税3600余万元全部捐出。在政府统一组织下,全国上下、社会各界都广泛开展各种运动支援抗美援朝。
(四)树立新中国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
抗美援朝是一个国际性事件,树立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是其纪念的重要意义。
1951年首都纪念集会上,郭沫若讲话指出:“我们促进了祖国的和平建设,加强了亚洲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必胜信念。中朝人民的胜利是全亚洲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胜利。”强调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抗美援朝主要目的是保卫祖国的安全,保卫亚洲与世界和平。
1952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纪念办法的通知》,同样强调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两年来的伟大胜利对于保卫朝鲜、保卫祖国安全、保卫远东及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抗美援朝是保障世界和平的正义斗争,从而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三周年纪念办法的通知》指出:“我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必须坚决反对美国的阴谋。”同年首都举行的集会上,郭沫若发表讲话,又多次提到中国人民的和平诉求,指出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整个和平民主阵营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多样化的纪念活动广泛开展,热爱和平、反抗侵略的新中国形象通过这一纪念不断输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所指明的中国态度:“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同样为抗美援朝纪念赋予了丰富的时代价值。
(责编 杨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