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克文:清正廉洁 求实奉献

2023-09-22申世杰

党史文汇 2023年9期
关键词:山西干部工作

申世杰

王克文(1917—1993), 山西沁县人,1938 年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第二专署财政科科长、财粮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鄂豫区行署财政处处长。1949 年5 月起任中共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武汉市副市长。1972 年12 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武汉市委第一书记,1978 年2 月任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 1985 年4 月任山西省顾委主任, 1986 年4 月任中共湖北省顧委副主任。王克文一身正气, 胸怀坦荡, 清正廉洁, 求实奉献, 把对党的忠心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秉公用权 唯才是举

王克文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在用人上不带任何偏见。他唯才是举,将一批优秀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在政治上信任,在业务上重用。当发现工作上有成绩、有发展潜力、有见地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时,不论熟悉与否、个人关系如何,他都给予关注、支持和跟踪考察,条件成熟即推荐重用或提拔,并且从不向当事人作任何炫耀。山西省化工厅有一位处长,是高级工程师,经过接触,王克文发现他不但是化工方面的专家,而且在组织领导能力方面也是难得的人才,就极力推荐他担任化工厅厅长,后来这位同志担任了副省长。还有一次,中央要在山西选拔一名干部到煤炭工业部任职,王克文力荐一名干部,态度明朗。事实证明,这位同志确实是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任职期内成绩斐然。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如本人不足之处较多,则不管以往私交如何好,他一概不照顾迁就。他有一位老乡原在经委工作,找他说情想复职,他说:“要复职,找组织部,我不能因老乡关系,放弃组织原则办事。”

对于想托关系走后门的同志,王克文一概拒绝;对于犯了错误的,更是不留情面地严肃批评。回到山西工作后有一次到长治检查工作,该市有位局长因犯错而受到撤职处分,找王克文“反映情况”。王克文热情接待,问他:“人说你有经济问题,你到底有没有?”他低头不语。王克文严肃地指出:“共产党的干部要时刻想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怎么能为个人捞取好处?你要认为是冤案,无论涉及哪个人都不必通过我,你可以向上申诉,这是你的权利。但是记住,如果经济上你有问题,找谁都不行,封建社会的皇帝都不允许去搞贪污,更何况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说得这个同志连连点头,表示今后要在工作中改正错误。

王克文任人唯贤,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中共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副书记赵维基这样评价他:“在他直接指导下,当时调整配备的领导班子,基本上是一个团结的班子,苦干实干的班子,廉洁奉公的班子,艰苦朴素的班子,锐意改革创新的班子,很受干部群众的拥护。”

实事求是 勇于担当

王克文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敢于接受和完成艰巨任务的决心和毅力、敢于直面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魄力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他非常善于用规范和完善制度解决难题。1942 年,他被任命为晋冀鲁豫边区第二专署财政科科长。二专署各县由于对财粮制度掌握不严,普遍存在着乱借粮款的混乱现象。各系统负责人对财粮制度不了解、不习惯,使财粮制度无法贯彻并因此而发生相互抱怨、不团结的情况。对此,他提出注重节约、严格执行负担政策、整理公产、加强公产管理、减少社会负担等一系列财经制度,经过半年努力,这项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清理出许多资财,财政混乱现象得到有效制止,并从中教育了干部。

从湖北调回山西工作后,王克文发现山西高级知识分子流失比较严重。他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从影响教师切身利益的待遇入手,实地调查了山西大学教职工的住房情况,了解到教师住房条件差是造成人才外流的原因之一,于是建议省里拨款予以解决。在省委常委会上讨论到此事时,出现了一些不同看法。平日一向温和的他这次却十分严肃,激动地阐述其必要性,并讲道:“我过去批办项目时,从来没有批得这样肯定和明确过,对高校教师宿舍项目,却这样批了,这件事非办不可。”他的意见被常委会一致通过,山西省第一次进行了大规模高校教师住房建设,即“2080”工程,一次性解决了山西大学、山西医学院、太原工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5 所高校讲师以上教师的住房问题。此事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稳定山西高校教师队伍,增强广大知识分子为山西服务的信心和决心,起了极大的作用。

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

王克文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干部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从不允许任何干部搞不正之风和特殊化。20世纪60 年代初,他在湖北工作时,武汉市园林局的领导把市里几位管财经的领导请到公园餐厅,吃了饲养老虎的计划肉,走时还带走一些鸭蛋,这件事引起公园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

他知道此事后,毫不留情地在市委扩大会上批评了这种现象,事后与财政局的同志促膝谈心,说:“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我们领导干部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化。你们到公园去吃喝,影响不好,今后要严加注意。我们是共产党人,永远不要脱离群众,永远都要保持艰苦朴素、廉洁节约的作风,把艰苦奋斗的作风贯彻到每个领域中去。今后一定要注意!”1963 年,武汉市委准备在办公大楼安装冷气设备,并在上海订购了4 台制冷机。他得知后坚决反对:“市委大楼如果有了冷气,那下去搞调查研究的人就不多了。”一次,武汉市委办公厅准备给市委副处级以上干部每家装一个多用灶。他知道后,严肃批评了相关领导,制止了这件事。他就是这样,从每一件小事入手,防微杜渐,使干部们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防止铺张浪费,防止搞特殊化。

王克文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搞特殊化,生活很是俭朴。在个人生活待遇如房子、用车、福利等方面,从不提任何要求,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他很少穿新衣服,一件外套一穿就是几十年,衬衣补了再补直到不能补。吃得也很简单,作为一个地道的晋南人,他只喜欢两种饭,一种是面食,一种是和子饭,无论在山西还是在湖北,一般都是这两样。居住环境也很普通,几十年来,无论是他的办公室还是住宅,配备都很简陋。1978年他回山西工作时,住房条件很差,房子破旧、阴暗、潮湿,没有任何装修,木门窗还漏风,房顶经常出现漏水、掉粉问题。家中陈设十分简陋,沙发、床、办公桌全是旧的,浴缸留着用硫酸洗过的斑斑痕迹,但他毫无怨言地住下来。省委办公厅想给他换套新房,他执意不肯,告诫再三:“除了应该配备的必要家庭用具之外,不能在陈设和装修问题上向省委提出任何要求。”到下面检查工作,不开小灶、不吃宴席,与同志们一道在大餐厅就餐,到山区农民家里吃饭,也按标准付费。考虑到他的身体,接待同志有时给他增加点营养,他却批评浪费,准备好的也得退掉。

坚持原则 不徇私情

王克文在机关是认真负责的领导,在家里则是一位严于约束亲属的长辈。他对亲属严格要求,不让儿女有干部子弟的丝毫优越感,对亲戚、朋友、老乡不搞特殊化,不用自己的名义占国家的便宜。他的两个孩子在农村插队长达5 年之久,在这期间,不少插队知青有的被招工,有的被招干,一批接一批地离开了农村,而他的两个孩子却迟迟未能返城。孩子们找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的爸爸,要求回城工作,他却对他们说:“只要乡下还有插队的知青,你们就别回城市,如果说就剩下你们两个,我就让你们回来。”

王克文调回山西工作后,家乡的亲戚、朋友都特别高兴,有的不远几百里到省城太原来看望他。他除热情接待外,还把他们安置在饭店食宿。每当亲戚、朋友、乡亲们走后,他总要特别叮嘱工作人员去饭店看看,如发现有饭钱和住宿费没有结算的,就从自己工资里拿出钱来,替亲友们把账结清。他在山西工作期间,侄女的儿子也正巧在太原当兵,在湖滨会堂站岗,就想调个岗位,学点技术,转业之后好安排工作,于是写了封信托王克文的爱人转交。哪知他一看便生了气,批评这个孩子说:“组织上分配你干啥,你就应该干好啥。”还有一个亲戚在太原西山矿务局当矿工時因发生煤矿事故不幸死亡,家里人找他要求照顾,他不但不给打招呼,反而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按有关政策进行了处理。他这样做,并不是没有对亲人的爱,而是因为内心始终坚守着一个党员干部坚定的政策意识和原则观念。

王克文从不接受请客送礼。1978 年秋,他在战争年代的老部下、山西省环保办副主任杨怀望到家里拜访他,给他带来两个大南瓜。两人见了面,非常高兴,谈了战争年代的旧事,也谈了当时的环保工作。两个小时过去了,临走时,王克文却没有忘记那两个大南瓜,非要照价付钱。区区小事之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廉洁品质。

对身边工作人员,王克文也约法三章:不准打领导旗号为自己办事,不准收受礼品,不准到工厂企业买便宜产品。有一次,他到酒厂检查工作后坐车返回,已经走了20 多公里,司机突然想起来说:“车上有酒。临走时厂里放在车上5 瓶酒,给书记3 瓶,秘书、司机各1 瓶。”他听后二话没说,叫司机开车返回酒厂,把酒放下。

在他以身作则的示范下,身边工作人员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20世纪70 年代,他率山西代表团去香港考察。在香港,一位老朋友劝他买台彩电带回去,并可以先给他垫付钱,被他婉言谢绝。在他的影响下,山西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在香港都没有采购任何“洋货”。海关人员检查时,发现他们竟没有一件需要报关的物品,既惊讶又敬佩地说:“你们山西代表团什么也没带呀!不用再检查了,你们走吧。”

王克文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始终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山西干部工作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山西叹五更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