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隰县,晋西壮歌东征行

2023-09-22孟红

党史文汇 2023年9期
关键词:隰县东征彭德怀

孟红

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薪火。我们来到了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所经的晋西革命热土之一的临汾隰县。隰县,古称隰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晋西吕梁山南麓,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其毗邻6个县:东邻汾西县,西接永和县,南与蒲县、大宁县接壤,北靠吕梁市石楼县、交口县。当年毛泽东、彭德怀率红军总部、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红二十八军等数路大军转战隰县41天,在隰县境内发起蓬门战斗及部队整编、张家源阻击战、苏家庄阻击战和罗镇堡战斗等。

晋西馆内拜读谋略

来到隰县第一站就走进了坐落于吕梁山脉隰县城南1.8公里处的车家坡村龙凤山腰的晋西革命纪念馆。其之所以设置于隰县并以晋西命名,是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山西省委、晋西南省委曾在这一带活动,中共晋西南区党委、洪赵特委和隰县地委曾经驻扎在隰县。这里曾经是晋西南政治、经济、交通中心。馆内陈列所涉及的十几个县即是大晋西的一部分。有史迹可寻,有建置可考,有地缘优势可以承载。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纵横沙场,红色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之后开枝散叶。山河有幸,大地增辉,历史给了隰县机遇。

沿着陡峻的 133级台阶抬阶而上,使人联想到革命路途的艰难和漫长。登顶抬望眼,纪念馆前一座3.6米高的毛泽东铜像赫然入目,伟人的形象霎时矗立心间。塑像正是42岁毛泽东在隰县时英姿焕发的伟岸风采。只见伟人塑像昂首阔步,凝神远望,信念坚定地指挥着千军万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在晋西热土上。其后是开阔的广场,两侧松柏环绕,鲜花簇拥,一切显得和谐巍然,纪念馆展厅坐西面东,巧合晋西之“西”。该馆占地面积15400平方米,2007年7月启动建设,设有“抗日战争爆发前的晋西”“抗日战争时期的晋西”“解放战争时期的晋西”3个展厅,分别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再现了党在3个时期的活动。具体包括党的早期活动,即创建革命武装、红军东征、晋西会议、午城战役、根据地建设、晋西事变、东川战役、全区解放、踊跃支前、伟大胜利等单元。展陈跨度较大,内容十分丰富,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生动教材。该馆自2010年12月开馆并被授予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每年都有数以万计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人前来瞻仰学习,接受革命传统、党史国史教育。

走进展厅,便走进一条历史的画廊,这里记录着晋西根据地彪炳史册的数十载英雄过往,走进它就走进了那段辐射临汾、吕梁、晋中3市15个县区的晋西革命历史,走进了全面展示我党在晋西这片热土上带领当地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从中领略到:毛泽东如何在晋西先是亲率红军将士打赢东征战役,接着一步步科学“做眼”创建抗日根据地,继而运筹解放战争的宏阔布阵排兵。

1931年5月,山西省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晋西游击队在这里组建;1936年,毛泽东亲率红军总部在晋西地区转战72天,在晋西广袤的土地上浴血奋战;1936年3月,贯彻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方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晋西会议在这里召开,对东征作了重要战略部署;1938年2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奉命阻击日军。同年3月14日至18日,午城战斗在此持续5个昼夜,粉碎了日军从蒲县至大宁马头关西渡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的阴谋;1939年12月,反顽斗争“晋西事变”第一枪在这里打响,中国共产党从民族抗战大局出发,和平解决了“晋西事变”……在晋西这片热土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殚精竭虑战斗工作,留下过光辉足迹,创造了革命征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奇迹;晋西许多优秀儿女在革命战争中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重大贡献。

参观中,我们较为留意拜读及感触较深的,是关于东征期间毛泽东在晋西尤其是隰县留驻的点滴踪影,从中我们由衷惊叹和折服于他对红军东征战役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的雄韬伟略。

此役是毛泽东自觉运用“知彼知己”战争指导原则确定军事战略方针的具体事例之一,即抗战前夕确定东征打击蒋阎军的战略。

1936年2月20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率东征红军突破黄河天险,取得晋西三捷,很快就打开局面。3月23日,毛泽东在郭家掌召开团级以上干部会议,部署新的战略行动。会议决定将东征红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大军。毛泽东只带领一个特务团(只有两个连的兵力)、一部电台和总部少量参谋警卫人员,以“中路军”的名义转战于晋西一带的吕梁山区,和敌人玩起“捉迷藏”。阎锡山部队先后出动二十几个团,紧紧追赶“中路軍”。在这样近的距离与数十倍敌人周旋,电台组的干部战士不免为毛泽东的安危担忧。毛泽东却做到了心中有数,胜券在握。

我们从晋西革命纪念馆展陈中对毛泽东在晋西特别是隰县有关的主要行程、驻地和活动经过轮廓,有了概略了解。

东征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展现了毛泽东审时度势、机动灵活的高超才略。

1936年3月12日,毛泽东主持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领导干部会议,根据国民党中央军已经入晋协助阎锡山“进剿”红军的新情况,决定分兵三路:以总部特务团和黄河游击师组成中路军,由叶剑英指挥,转战隰县、交口、石楼、永和一带;以红一军团全部及红十五军团八十一师主力组织右路军,由林彪、聂荣臻率领,沿汾河和同蒲路南下作战;以红十五军团主力两个师为左路军,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北上直逼太原向晋西北行动,并掩护红一军团南下。

毛泽东、彭德怀和总部机关则随中路军行动,继续转战于晋西吕梁山地区。3月18日,毛泽东、彭德怀仍在大麦郊附近。20日,筹划已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大麦郊上贤村召开。周恩来、博古、邓发、林伯渠等也从陕北后方赶来前线参加会议。主要传达共产国际七大决议,研究统一战线工作和军事战略方针。会议历时7天,先后辗转多个地点,即晋西会议。20日23时,毛泽东、彭德怀致电宋时轮等:“大麦郊已到敌,我们及直属队明移川口。”

22日,毛泽东移驻隰县石口。当日电文中指出:“我们及直属队本日到石口,明日不动。”3月 23日,毛泽东在隰县石口继续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在发言中指出,中央十二月决议符合共产国际七大决议,中央的工作是与共产国际一致的。会议进行之际,敌军已经尾追而至。离开石口后,毛泽东经罗村,于24日又随方面军指挥机关和前委移至石楼城西南的四江村主持政治局开会。25日会上他就战略方针问题作报告,重申“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指出目前以“经营山西”为主,也要准备在河北、山西、绥远三省进行运动战。同日13时,毛泽东、彭德怀致电叶剑英、李富春,要他们将赤化石楼等地的工作布置报送来。27日,会议移至石楼县城附近举行。会后,他率部朝南向永和方向转移。28日18时,毛泽东、彭德怀发给林彪、聶荣臻的电文称:“在永和北部阻滞孙杨两敌南下。”4月3日,毛泽东向东转移到隰县北部的李村。同日16时,电告宋时轮:“本日我们到李村”“明日我们率三十军及二二四团进至义泉镇”;17时,另电告林彪、聂荣臻:“我们明日移至隰县东端之义泉镇。”18时半,毛泽东、彭德怀致电宋时轮:彭德怀率四分队随第二二四团主力进至马家山,毛泽东率一分队进至庞派里。

4月4日,毛泽东抵达隰县义泉镇。8日2时,毛泽东、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我们直接指挥之部队,在隰蒲两县中间地区工作。”4月上旬,他转移的方向基本在隰县西部由北向南。

随后,鉴于敌方兵力大大加强且集结重兵决意夺回黄河渡口、切断红军退路等险情,4月13日,毛泽东移往隰县北部的康城镇。19时,致电刘志丹、宋任穷,告之自己所部在隰县北部之康城镇,西北距石楼城140里;24时,电告徐海东、程子华:“彭(德怀)明到大麦郊向十五军团传达国际与中央决议。”15日13时,毛泽东、彭德怀在康城镇致电林彪、聂荣臻,通报石楼、隰县、蒲县、灵石、汾西等地发动群众的情况。这次毛泽东在康城镇停留约10天。

红一方面军主力在晋西地区重新集结后,敌军也跟踪而至,形成对红军的包围态势,企图一举消灭红军于黄河东岸狭小地区。面对危局,毛泽东于4月22日提出返回陕北的问题。4月25日,毛泽东、彭德怀离开康城镇,启程前往桑壁镇红一军团军团部。赖传珠在当日日记中记道:“毛泽东、彭德怀出发到一军团去。军委有开会讨论新战略方针的消息。”当晚20时,毛泽东、彭德怀致电徐海东、程子华、叶剑英、李富春并告林彪、聂荣臻:“我们明日宿庞派里,后日进至蓬门、石楼大道宿营。”此次行动是向西朝黄河岸边前进……

蓬门路居见闻感人

此行的另一重要红色探访地,便是毛泽东之隰县路居地。我们来到位于隰县西北之蓬门村毛泽东路居地的老庙(龙王庙)。

该旧址由坐北朝南3孔石窑的一排红房以及宽敞静穆的院落组成,院中那绿意盎然的七八株楸树,茂盛肆意至千条万缕枝杈伸出墙外,开出一撮撮馥香四溢小粉花来,经知悉一些情况的当地热心老人指点,我们知晓北排东房便是当年毛泽东居住一夜的所在。

四顾环视之余,小有惊喜的是,我们探访到这座院门外,竟然在高约4米多、长约十几米的西墙面上,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当时革命情景的简笔画:画面中间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眉宇间英气勃勃的高大帅气中年男子,显然是东征到此的领导人毛泽东,他身边围拢着红军干部和战士,更多围在身边的是一群当地老百姓,他们的脚旁放置着几大筐粮食和慰问品,描绘的是毛泽东领导红军在这里开展宣传工作图景,动员参军参战,救济贫苦农民。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齐聚在毛泽东身上,毛泽东正打着手势,以铿锵有力信心十足的洪亮声音,亲切和蔼地给大家宣讲中国共产党倡导全国人民结成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致抗击敌人的道理,以及红军艰苦卓绝愈战愈勇的战斗故事。他的头顶和人群上方,因这热烈和煦场面,吸引来一只只春燕,轻盈盘旋翻飞着,它们欢快地向人们报着春的喜讯,又叽叽喳喳等散场后将这一个又一个红军打胜仗、农民要翻身的喜讯传向远方……

望着这历经沧桑之所,触景生情,眼前禁不住浮现出那段难忘的革命往事:东征中的蓬门战斗和张家塬阻击战后,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部经过蓬门村,居住于龙王庙。红军一到村里就展开宣传,组织村民到老庙的院子里听红军战士讲故事,晚上全村老少都来到挤满人的老庙听讲。每个人发了一个红布条拴在胳膊上,群情激昂。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心潮澎湃。翌日天蒙蒙亮,村民们又自发来到老庙听讲。毛泽东率红军在蓬门村期间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扩大了红军力量,比如,年轻人毛孩等村民当即报名参军并随军去了延安。另一路是由徐海东和程子华率领,27日,从石口经上下均庄、贺家沟、贾家沟、白草塬到刘家堡、上下蓬门等地集结待命。叶剑英率直属部队和全部伤员进至上下蓬门以北地区以及娄家峪(今路家峪)一带宿营。

在此处毛泽东路居地,我们还听到有紧密相关而鼓舞人心的一场蓬门战斗,以及蓬门整编。蓬门战斗是红军东征进入隰县的第一场战斗,也是红军总部“围石楼、打增援”战略计划中的一次重要战斗。

1936年2月24日,由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参谋长周士第率第七十五师、七十八师进入隰县,沿朱家峪川向南面蓬门推进。军团侦察队了解到:蓬门村对把子、城坡里、前窑背(均为地名)3处各有一排阎军驻守。又得悉,驻隰县城的晋绥军第六十九师二〇三旅四〇五团次日要经蓬门增援石楼。军团部决定突袭蓬门,将红军部队设伏在各制高点等待敌人到来,25日上午约11时,阎军进入伏击圈,红军战士突然出现在四面山头把阎军团团围在蓬门村河谷。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地向敌人发起冲锋,密集的枪弹射向敌群,还有不少战士手举大刀、红缨枪同敌人拼杀。阎军遭此意外突袭措手不及,惊恐万状,狼狈逃窜,而红军战士集中火力,愈战愈勇。战至下午3时左右,生俘敌营长刘玉田及以下官兵3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至此,东征红军不到10天,歼灭并击溃阎军5个团,俘敌1200余人,夺取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4县交界之战略枢纽地区。4月13日,毛泽东、彭德怀致电洛甫(张闻天)、周恩来、博古、邓发、张浩、罗迈等同志,指出红十五军团“因其消耗多扩大少,我们要用全力帮助十五军团补充,除号召第一军团送给新兵1000人,中路军送给500人,再争取俘虏400人外,请后方在10天内将新兵500至800送给他们”。在总部的支持关心下,为统一编制,调整充实部队,军团在蓬门村对所属师团编制、番号排序改编,使红十五军团实力较红军东征前大大增强。整编工作完成后即开赴汾西勍香附近。不久又到康城一带。这次整编史称“蓬门整编”。

我们从隰县党史专家的讲解中,还听到与此处相关联的东征战事之一,即张家塬阻击战。4月28日,红十五军团同国民党军关麟征二十五师在张家塬展开一场堵截与反堵截的残酷战斗。张家塬位于隰县今城南乡的西部,是蓬门村委的一个自然村,可控制通往永和的大路。故敌组织兵力在此堵截红军去路。4月29日,战斗在村东南的楸树坪展开,敌集中兵力、火力从南发起进攻,红十五军团同样用重火力抗击敌军,将敌人一次次冲锋压下去。敌久攻未果,调飞机进行空中支援,向楸树坪狂轰滥炸,防御工事大都夷为平地。红军战士毫不畏惧,士气更加高昂,在军团领导正确指挥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凭借有利地形殊死战斗两天两夜,敌军始终未占据战斗主动,反被红军击退,為红军大部队顺利西进争得宝贵时间。

走访完蓬门村的毛泽东路居地,离开这个刻着红色烙印的朴素村庄时,我忍不住一步一回头多次凝望村容村貌,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在该村活动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尽管瞬间即逝且时隐时现,却像村边四周远远望去随处可见的那一株株楸树一样,旺盛挺拔在光影风动中坚强摇曳、乐观向上,向人们传递着不朽的精神力量。

义泉细品当年宣言

接着,我们又驱车前往黄土镇义泉村毛泽东路居地寻访。

义泉村位于隰县城东南距县城23公里处,地处该县中南部东川河河谷地带,走进义泉村毛泽东路居地院落,依稀能感受到伟人路居于此的气场犹在。目前该处革命遗址是决死二纵队司令部义泉村旧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由司令部(正房)、后勤部(东厢房)、保卫处(东厢房)、参谋部(西厢房)、政治部(西厢房)、门楼组成。

毛泽东在东征期间,率领红军总部两次移居义泉村,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率部在义泉一带开展动员群众、开仓济贫、扩红筹款等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在二区(隰县东川当时属于二区)人民心中镌刻下深深的烙印。

4月4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率总部第一次移驻义泉村。直到4月7日,经解家坪、尹家川、孔家庄再返石口。4月5日,毛泽东和朱德分别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中国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发布著名的《为反对卖国贼蒋介石阎锡山拦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下抗日捣乱抗日后方宣言》:

全中国爱国的同胞们:

自华北五省名存实亡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们正向着并吞整个华北与整个中国的目标急进着。

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与中国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曾经一再要求,停止一切内战,不分红军、白军一致联合抗日,召集全国抗日救国代表大会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全国主力红军集中河北,以阻止日本帝国主义的迈进。为了响应全国抗日救亡的迫切要求,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与中国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特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抗日讨逆,为全国抗日同胞打先锋申义愤。乃山西阎锡山甘为日本帝国主义走狗,动员他的全部武装力量拦阻红军的抗日去路。万恶的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则又以上十师的兵力协助阎锡山进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更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等部队向北推进,以捣乱我陕甘苏区的抗日后方!

看吧!当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五省,日本与满洲国军队开入平津察绥时,蒋介石命令他的军队全部退出华北五省。但当红军东下抗日而危及于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五省的安全时,蒋介石则又把他的军队调入山西,进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现在谁都明白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的新的阴谋毒计,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所谓广田三大原则的具体实施。中日“满”联合“防共”的协定,现在由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坚决执行了。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与中国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向全国爱国同胞宣言:日本帝国主义想在中日“满”联合“防共”的名义之下灭亡中国,动员所有汉奸卖国贼的军队向我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攻。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与领土完整,我们誓以全力消灭拦阻我先锋军抗日去路与捣乱抗日后方的汉奸卖国贼军队,以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新计划,以争取迅速的对日直接作战。我们更号召全国爱国同胞一致奋起,抗日讨逆,响应与拥护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东征,以救中国于灭亡。红军抗日讨逆的胜利,即是我全中国爱国同胞的胜利,即是中华民族的胜利。

停止一切内战,一致联合抗日,创立各党各派抗日的人民阵线!

反对中日“满”“联合防共”,灭亡中国!

联俄联共,一致抗日,取得中国的独立自由!

召集全国抗日救国代表大会,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

拥护红军迅速对日直接作战!

拥护全国主力红军集中河北打日本!

全国海陆空军集中河北打日本!

打倒拦阻红军抗日捣乱红军抗日后方的汉奸卖国贼蒋介石阎锡山!

全中国人民武装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

胜利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万岁!

在该村休整期间的4月6日,毛泽东、彭德怀回复东北军王以哲并转张学良,告知中央派周恩来、李克农为代表与张学良会商救国大计的电报。电报指出:

敝方代表周同志偕克农依约于八日赴肤施(即延安)与张学良先生会商救国大计。双方会谈之问题,敝方拟定为:(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问题。(二)全国红军集中河北,首先抵御日帝迈进问题。(三)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具体步骤及其政纲问题。(四)联合苏联及先派代表赴莫斯科问题。(五)贵我双方订立互不侵犯及经济通商初步协定问题。

4月9日夜,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教堂内举行会谈,就上述问题达成初步共识。张学良提出希望争取与蒋介石合作抗日,周恩来表示愿将这一意见带回去慎重研究。

此外,4月6日在义泉村,毛泽东、彭德怀还发出指挥红二十八军、红十五军团行动方针和路线的电报。二人致电刘志丹、宋任穷并告徐海东、程子华:

红二十八军要逐步向南,而不是要你们一气走四五天,走一二天即展开工作,休息整理,发动民众,扩大红军,待敌接近,然后收齐队伍再跃进一步,再散开工作。徐、程到三交镇时,应即展开于三交南北一线,休息扩红。

当晚,又致电刘志丹、宋任穷等,规定“二十八军以后直属于本部指挥”。

4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东征红军总部,经康城二度入驻义泉村。

参观完毕,我们一行人驻足村口,回望义泉村,只见屋舍俨然,一片安宁祥和,两排太阳能路灯沿着整洁的水泥路通往村子深处。再将目光放远到村外,当年红军部队转战之地,一茬茬新绿覆盖其上,正生机蓬勃,恣意生长。

庞派村传鱼水深情

庞派村也是毛泽东路居地之一。毛泽东东征在隰县路居达41天,全县4个区都留下其足迹,居住过的村镇达9处之多,除两次往返义泉外,还3次路居庞派村。他路居该村具体时间有两次:一次是4月3日他率一分队进至该村,彭德怀总司令所率的四分队住在王家山。另一次是4月26日他率红军总部和红二十八军在该村宿营。

其间,红军总部驻扎在村民王运人宅院内,现今庭院正面有3孔土窑洞,围墙大门完好,清洁爽目,静谧安全。

当年,毛泽东就住在中间窑洞中,夜以继日筹划指挥红军东征。

据曾任村党支部书记多年的阎贵宝说,他听父亲讲过,红军住进村子后,立即忙于给老百姓劈柴担水及打扫院落,一下就拉近了跟群众的距离,群众纷纷说红军是好人。第二天毛泽东率军出发时,由阎贵宝的父亲和另一乡亲带路,一直将红军领到大坪附近的碾沟。临别时,总部后勤人員送给他俩几包饼干,以表示对他们热情当向导的谢意。当时,村民们并不知道总部首长就是毛泽东,只是觉得这位首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后来才听说他就是从陕北传过来的那首《东方红》里唱的大救星毛泽东。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些日子里,毛泽东率部几乎是天天行军,与阎军在中阳、石楼、隰县、交口、永和等晋西地区的沟沟壑壑兜圈子,是那么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如果将他所经村镇用一条线连起来看,或东或西,时南时北,犹如两个“之”字形。难怪阎锡山一直搞不清楚毛泽东究竟在何方!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这个红色村庄从未被人忘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级派人到该村作调查,可惜那时当过向导的两位村民已经过世。调查者返京后寄来一大包《人民战争胜利万岁》图书,党支部发给每户村民一本去学习并留作纪念。自从东征时毛泽东落脚过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直就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寻访毛泽东足迹。

寻访伟人足迹、重温革命历史的目的在于不忘初心,传承精神。一路走来,倍感隰县深藏红色底蕴,87年前它因红军东渡黄河、战略转移的一段红色历史而得名,午城战斗、晋西事变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决死二纵队司令部旧址(毛泽东路居地)、抗敌剧宣二队旧址、晋西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场馆留存此地。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毛泽东和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却永放光芒。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隰县的战斗历史事迹及遗址是隰县人民珍贵的革命遗产,在国家大力倡导红色文化宣传建设的背景下,保护恢复、开发建设所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对提升隰县红色文化品牌整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隰县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责编 杨海明)

猜你喜欢

隰县东征彭德怀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基于现金流量视角的成都东征财务风险分析
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红军东征路
隰县玉露香梨发出第一张全渠道授权证书
“隰县玉露香梨”品牌建设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山西:隰县玉露香梨精品版开通上线
LG东征
彭德怀咬文嚼字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谈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