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评价育人模式在学校落地实践的探索

2023-09-22陈红艳栾学东

中国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手册评价学校

陈红艳 栾学东

在基础教育领域,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教育评价变革的方向。在实践领域,多元评价在学校中落地,难在“生态”,难在“日常”,难在 “评价”。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课题为依托,在多元评价育人模式的学校落地实践上做出有益探索,期待能够抛砖引玉。

一、多元评价是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评价变革的大方向

多元评价强调用“多把尺子”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主体去衡量与见证学生的成长,让教师和家长能够真正看见学生,看见一个“全人”,破除“唯分数”的单一视角,这与当前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教育评价变革等价值取向一脉相承,也符合实践领域的需求。

1. 政策导向

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发布;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发布;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

一系列教育政策显示,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正在进行变革。“人”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而是立体的,只有建立起促进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实践导向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个性特征、认知风格都有所不同,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有失公允。为此,教育评价需要从“单一”转向“多元”,需要拓宽评价的维度、丰富评价的主体,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关注点从一纸成绩单转移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上,让“人”的因素成为评价的上位价值选择。天才不是学生里的凤毛麟角,每一个学生距离天才只相差一条得以发挥潜能的路,真正意义上的“差生”并不存在于学校之中,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1]。学校和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抱以殷切的希望,乐于、善于从多元视角、多重面向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这样才能重构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每一个学生得以自由地“呼吸”和“生长”。

多元评价应该是一種生活化的情境体验,德性的教育、美学的熏陶、劳动的自觉等方面的培育必须根植于生活化的情境之中,倘若脱离情境便会事倍功半。因此,需要教师“设置别开生面的情境化活动,使学生主动参加”,“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在一种有意义的真实活动情境中进行”。在评价学生能力或能力组合时,应该将其放置在具体生活化情境之中,并让学生展示出有意义的社会角色,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真实、有效地表现出所要评价的能力。唯有将评价学生的偏好从“分数高低”转向“生活情境”,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成长经历等进行关联,方能在持续不断的生活语境中洞悉学生的真实表现,准确客观地评估学生发展状况[2]。

实践导向表明,教育评价的内容绝不可仅限于对学业成绩的片面关注,陷入“唯成绩论”的泥潭,教育评价的核心功能也并不在于定性学生的好坏,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唯有关注学生的多方面潜能,才可实现教育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认同的原本目的,避免让学生走上自暴自弃的歧路。发扬“多元”“多维”“多样”的新评价理念,正是当前教育一线实践进行时的尝试和未来持续性发展的方向。

二、多元评价模式在学校落地实践的探索

多元评价作为一种教育新理念和实践新范式,旨在通过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一般学校和教师的困惑在于如何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进多元评价。

基于理论与实践层面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依托来自教育学、心理学、德育、艺术、体育、劳动等领域的由高校、教科研领域及一线校长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紧密围绕学校和教师关心的“综合评价”“核心素养”“五育融合”“校家社协同”等一系列问题,出版了《多元评价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以五育融合为主线,以多元评价为突破口,真正让多元评价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了抓手。

手册每学年1册,每册8个主题,每个主题设置4周活动,适配学校每学年、每月、每周的教学活动。在内容设置上包含七大连续主题:我和祖国、我和集体、我和家庭、我和劳动、我和安全、我和运动、我和艺术,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内容,广度和深度随年级的升高而拓展、增加。

以“我和劳动”为例,手册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随着年级的升高,劳动任务的难度和要求也在提升。每个年级聚焦一个关键主题,一年级注重“入学适应”,二年级注重“发展自信”,三年级注重“学会交往”,四年级注重“学会合作”,五年级注重“承担责任”,六年级注重“学习自主”,解决学生每个发展阶段的核心议题。同时,每个年级的关键主题注重与祖国、集体、劳动、艺术、体育、安全等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

手册在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因为自我评价对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自我评价的设计突出问题情境与生活的关联,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焦点解决的理念,从正向、资源的角度为学生赋能,请学生每学年对自己的目标与进步进行客观评价,肯定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势。六年下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每一次改进、收获、成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一次次的自我评价中学生也能更加了解自己。

手册在各个维度设置了大量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不同教师评价以及不同家人评价,因此,完全可以作为校家社协同的载体,成为教师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以及家长了解学校、班级情况,了解师生、同学关系的工具。手册实现了评价主体之间的互通有无,充分发挥了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功能。

为了检验手册在教育实践领域的生命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以课题为依托,设计了多元评价课题实验区/实验校整体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多元评价课题实验区/实验校。招募信息一经发出,即备受关注和支持,得到了广大学校的积极响应。

为了更好地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优质的教研服务,综合专家意见、理念认同、领导支持、师资力量、示范引领等多维度进行评估,课题组从广大报名参与的学校中遴选出了第一批实验区/实验校,涉及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27所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组织课题组专家与实验校每个月进行主题教学研讨,目前已经进行了四期。在这四期的主题教学研讨中,课题组专家初步总结多元评价育人模式在学校的实践路径,发现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1. 利用手册,完善学校评价体系

学校应该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科评价、能力评价、品德评价、身心健康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學生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指导。手册可以成为学校学科评价的有益补充,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自己的优势,提升自我效能感。在实验校中,有学校将手册作为学生成长的档案袋,使之成为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一部分。

2. 利用手册,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

手册中的“我和家庭”主题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我和集体”主题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学生和教师、同学相处的情况,进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简而言之,手册可以搭建起学校、教师和家庭沟通的桥梁,能够以协同、配合、支持、理解、体谅的态度去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从而达到“1+1>2”的育人效果。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和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掌握,并与家长及时沟通,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3. 利用手册,强化多种场域的融合

手册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如心理健康课、劳动课等;可以用于主题班会,如爱国主题班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等;还可以用于课后延时服务,如体育活动、艺术体验等。学校需要强化多种场域的融合,把五育融合贯穿于日常,通过不同场域的融合,真正看到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验校中,有的学校将手册的主题与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相融合,如组织“学习雷锋”主题月活动,融入手册个人发展中的活动组织主题、劳动教育中的公益劳动主题,较之以往的德育活动,更受学生的欢迎,活动达成的效果也更好。学生分组设计各自的活动方案,并不断在活动中进行调整。活动结束后,各组对活动方案进行了汇报总结。教师发现,原来在班级中“不起眼”的两个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得熠熠发光,这两个孩子因这次活动而被“看见”。

4. 加强教研活动与教师培训

每个学校的校情、学情不太一样,从实验校层面而言,一方面,可借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课题,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教师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其综合素养,使一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多元评价的底层逻辑和实践方法,将多元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日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教育变革的方向,外请智库,组织学校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成立多个研究课题,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实践路径。有实验校在课题专家的帮助下,申报区级课题,进行探索,已经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 霍力岩,赵清梅.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学生发展评价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4):45-50.

[2] 向颖,何国良.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8):77-80.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手册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