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价格战重塑价值
2023-09-22齐策
文 / 齐策
我们这个时代有了数字经济的影子,但实际上仍是工业文明时代,基础仍是制造业。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发展科技创新,这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唯一途径。价格战无非把这一进程给加速了。
这一个月来,业内对于史无前例的价格战分析了很多。从行业整体财务储备来看,这场仗打得勉为其难。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2月,汽车制造业利润414.3亿元,同比下降41.7%。利润率只有3.2%,较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4.7%。
而汽车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为6.9%(2022年全年数据)。这表明,汽车的利润已经低于泛工业的平均水平。市场机制主导下的竞争,是相当充分的,而且有过于充分之嫌。
这和我们看到的,地方政府纷纷下场帮助所在地企业去打价格战,似乎很违和。要知道,2月份的时候,燃油车产品还未普遍参与价格战,利润率就已经趴在地上了。如此,2022年10月全行业才转正的“利润率增幅”(即利润的导数),在今年第二季度肯定要待在负区间。
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3月份的4周内,新能源渗透率在34%~35%一线游荡。如果细分的话,当整体销量略降的时候,新能源渗透率反而越高。这促使我们思考,“渗透率”的真正含义,表征了新能源对燃油车的挤压强度。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的各自发展,早已成了过去。一旦渗透率上到某个点(我们认为在20%一线),两者间的竞争就会激烈起来。
在大盘整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这个强度越大,燃油车越难过。燃油车的反击势在必行。而率先挑起争斗的新能源将会再度予以回应。所有的战争,都是这样,一旦突破控制的临界点,都将快速螺旋升级,随即爆发全面对抗。
在较低的利润率水平上发生价格战,本身就体现了行业投资资本过剩,也即价格战的本质。因其战略地位(拉动产业、促进消费、引领科技、容纳就业、地税大户),各方谁都输不起,都没有战略妥协空间。到头来,大家还是要通过最原始、最直接,也是最暴力的方式,来决定谁是最终站着的那一个。
个体有意识组合为群体无意识。尽管淘汰的过程很残酷,但初期比拼存量弹药储备之后,难免走向深入,就开始拼生产能力、拼技术升级,最终是成本更优、技术更强者留下来。
我们这个时代有了数字经济的影子,但实际上仍是工业文明时代,基础仍是制造业。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发展科技创新,这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唯一途径。价格战无非把这一进程给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