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的影像艺术交互性研究

2023-09-22黄丹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品鉴 2023年12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艺术家时代

黄丹(大连工业大学)

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推送给网络用户,并利用大数据系统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喜好,再决定是否继续向用户推送此类信息,这意味着信息的选择权和评判权掌握在用户手中,媒体也从传统的单向交流演变成双向交流和互动,交互性成为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影像艺术也演变出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和无界性发展的新特点,并具备了与传统影像艺术不同的交互性,观众成为作品诞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像艺术也朝着参与性强和去中心化方向发展。

当下的新媒体时代不仅是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更是大众文化广泛流行的时代,其主要标志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媒介取代传统媒介变成人们新的交流媒介,并在信息传播、文化交流、娱乐以及社交活动等领域展现出其独特魅力。新媒体之所以比以往的传统媒体更具优势,是因为新媒体在能够让受众在瞬间拥有海量信息的同时具有即时性、交互性以及共享性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其中交互性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本质的区别之一。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新媒体由于覆盖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活领域而引起大众思维观念的转变,并最终导致艺术领域发生重大变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中外影像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使用新媒体技术来更好的帮助他们表达艺术理念,因此影像艺术具备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强烈的视听冲击效果而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人们对影像艺术的喜爱也预示着新媒体强大的交互性和网络的无界性能够给影像艺术的创作和传播带来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与影像艺术的关系

(一)什么是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是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动态发展概念,虽然目前针对“究竟什么是新媒体”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目前大家广泛认可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界定:“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阐述中不难看出,当下的新媒体是依托互联网和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因此学者们将数字化盛行的当下称为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新”有几层含义:首先是对于“旧”而言的相对概念,其次是一个时间段内最新形态和技术的时间概念,最后是永远不会终结于某个固定媒体形态之上的发展概念。张培力教授认为:“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它是相对而言的,是流动的、时间的概念。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并不单纯地指媒体形式的更替,而是让信息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二)什么是影像艺术

影像艺术是一种关于美的艺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由光影和图像组成的艺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皮影戏应该是人类最早的影像艺术之一,而当下所说的影像艺术已经与传统的大不相同,当下的影像艺术是以影视为核心形成的包括摄影、动画、计算机艺术等高科技基础上崛起的新型艺术形式,包含了几乎一切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的光影艺术创作。

(三)新媒体时代和影像艺术之间的联系

在当今时代下,新媒体与影像艺术有着难舍难分的连接。一方面,媒介是艺术的载体,新媒体时代是网络普及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直接交流互动,使得人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到网络交流中来,新媒体能够成为影像艺术创作者们快速传播作品的途径和及时接收反馈的渠道,实现艺术创作和艺术体验的双向交流;另一方面,新媒体和影像艺术都有广泛的大众基础,网络因为信息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而成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和扩充视野的主要途径之一,影像艺术也因其鲜明且直观的视听特点本身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网络媒介对信息内容强大的包容性以及移动设备日渐完善的摄像功能使大众也能随时在网络上发布属于自己的影像作品。由此不难看出:新媒体是当下影像艺术的主要承载形式之一,在影像艺术发展中不仅充当着创作者和观众双向交流的作用,而且使观众本身成为影像作品中的一部分。新媒体时代包容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这些特征,为影像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前提基础。

二、新媒体时代下影像艺术的特征

(1)特点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的影像艺术是有着强烈技术色彩的全新艺术形式,它以数字技术、网络媒介等新的媒体作为表达手段和作品形态,创作过程中借鉴并融合了多种艺术创作形式。这种融合性的影像艺术作为一种崭新的感官传播模式,与传统影像艺术相比之下具有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因为它同时营造出一个集合视觉艺术、听觉体会、触觉感受等多维度语言表达的感性空间。(2)真实与虚拟完美融合。现在的影像艺术作品在数字网络以及动力遥感器等设备的帮助下,科技强大的创造力和艺术浪漫的想象力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艺术家以新媒介作为创作工具,创造出作品与观众双向沟通的环境氛围,促使当下的影像艺术作品更好地成为与观众发生交流体验的交互性艺术形式。在艺术家通过作品所创造的环境氛围中,现实可以被科技虚拟并与观众保持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换句话说,虽然影像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是假的,以及通过艺术作品所营造出来的空间也是假的,但是艺术家的想象、作品所营造出来的特定的艺术氛围是真实的。更重要的是,观众在这个艺术家通过作品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之下的所有感受都是真实的。由此可见,当下的影像艺术能够打造出真实与幻想结合、现实与虚拟融续、分裂而又拼接及别出心裁的艺术效果,给观众带来新颖灵动的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效果。(3)无界性发展。新媒体时代对影像艺术的发展最有意义的推动是影像艺术可以自由且灵活地运用各门类的艺术创作形式,使艺术家能够触类旁通地借助影像艺术之外的其他形式的艺术,用不同维度、不同视角来表达艺术观念,并将传统审美与现代科技高度融合。例如,互动影像就是由传统的单屏影像发展而来,是将空间、时间、物体和观众的反应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新媒体时代,不同种类的艺术之间逐渐失去了明确且清晰的分隔边界,使当下的影像艺术作品越来越呈现出综合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在科技的推动下,影像艺术逐渐转变了传统的制作与传输方式,艺术家在创作上对媒介的运用方式发生变化,影像艺术作品也被艺术家视为自我意志的艺术化延伸。

三、新媒体时代下影像艺术的交互性体现

(1)什么是交互性。交互性也可以被称作互动性,原本是社会学概念,在20 世纪60 年代之后成为计算机文化的代名词。所谓交互,指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乃至人与一切事物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换句话说:在观众通过艺术作品与艺术家进行交流时,用视觉的、听觉、触觉等方式,从对方那里收到不同信息,经过自身消化理解以及再加工之后再回馈给艺术家,这意味着艺术创作能突破单向模式而焕发出更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新媒体时代的影像艺术发展出与传统影像艺术不一样的交互性特征,传统影像艺术中的交互性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实现,艺术家在创作中占主导地位,无论是前期拍摄环节还是后期特效环节观众都是看故事的人,但是以新媒体作为创作媒介的影像艺术,观众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与作品互动来改变作品的意义,甚至观众在面对作品时的反应也成为作品中的一部分。被称作影像艺术之父的白南准,无论是在他1963 年创作的《禅之电视》中表达约翰凯奇的音乐理念,还是在他1994 年创作的《微型启示》中强调新媒体让人分不清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白南准的两个代表作品中间横跨了将近30 年,但是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艺术家占主导的人与机器的交互,是艺术家利用新技术创作作品并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理念,观众的行为和态度始终没有被纳入到作品创作中来。现在的影像艺术,无论是观众以第一人称直接参与的VR 影像艺术,还是作为大众审美宣泄的短视频和手机摄影,观众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参与感强的艺术。VR 影像将交互性在影像艺术领域中加深了层次。以往影像艺术中的交互性使观众对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感知,并结合自身过往经历产生审美联想,再借助线上网络平台互相交流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并提出反馈。VR 影像的交互性不再是以往的创作者和接受者可以相互交流和反馈的层次,创作者们将观众的每一个选择都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VR 影像艺术的创作权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到观众手上,观众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接受影像内容,多角度的视角让观众可以独立探索不同的剧情并直接推动剧情发展。VR 影像艺术不仅可以创造虚拟的世界,还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现实的世界,以虚构唤起真实的身心体验。在VR 技术的帮助下,全方位拍摄让观众以第一人称的主角视角直接介入其中,环绕声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方位的视听沉浸体验,观众从客观性欣赏变成主观性体验,而非传统艺术中以旁观者的第三人称视角来欣赏作品。AR 影像艺术同样将交互性在影像艺术领域加深了层次,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能最大限度地负载大容量的信息数据,能在原有艺术作品的基础上添加视频特效、三维模型、音乐动画等效果,在丰富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同时更好地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与VR 影像艺术的完全沉浸式交互方式不同的是,AR 影像艺术的交互方式是通过移动设备与观众实时互动。观众在欣赏AR影像艺术作品时,需要以点触的形式对电子屏幕进行操作,并通过电子设备向艺术作品发出指令,艺术作品会根据指令对观众发出反馈行为,因此AR 影像艺术具有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特点。VR 和AR 影像艺术都从传统影像艺术的单一被动的欣赏模式变成了有互动有反馈的双向主动模式,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的目的不仅只是让观众在互动中获得审美的满足,更是要将观众变成作品的一部分,探索影像艺术新的情感体验。

(3)去中心化的艺术。去中心化是针对中心化提出的,传统思维上的中心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评判方式。但是在互联网语境下,传统意义上的唯一且绝对的中心观点模式被裂变为不同思想各自为政的散点模式。换句话说,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有助于形成每一种思想都可以发声,每一个观点都有机会被接受和认可的局面。由此不难看出:新媒体时代下的“去中心化”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和内容的产生形态,不是“不要中心”,而是“创造出更多的中心”。当下的影像艺术的交互性表现出去中心化的特征,其表达思想、观众以及传播模式都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征。一方面,信息的评判权掌控在观众手中,观众主动选择并接受自己认可的信息,影像艺术的叙事风格也更偏向本土化和生活化来迎合观众喜好;另一方面,涌现出许多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信息的权利不再只掌握在官方媒体手中,广大观众也可以随时发布属于自己的观念,此时信息的生产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模糊,都被统称为参与者。新媒体的交互性以及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使得部分影像成为大众审美的宣泄口,这样的影像往往具有消遣和娱乐功能,甚至部分因为提供信息交流平台而带有社交属性。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大多视频时间短且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视频的创作者和发布者会时刻考虑观众的喜好和当下的热点话题,因为平台有精确推送机制,如果视频无法赢得观众喜欢,那么这个视频很有可能会被限流而无法被更多人看到。现在的短视频软件能在好友之间分享视频,并且与陌生人之间互动沟通,正发展成一个新的社交平台。手机摄影是新媒体时代下又一流行的大众影像形式,因为手机拍照和手机后期处理软件的许多功能都趋于专业化,同时还有外挂镜头来弥补手机本身无法进行光学变焦这一缺憾。手机摄影的好处在于随手拍,随时记录生活中令人记忆深刻的人和景,或许造型精美、或许承载特殊的情感和回忆。正如手机摄影的佼佼者李志松所秉持的理念:“大众喜欢就好”。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观众在接受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从被动接受既定的结果变成主动选择自身想要的信息,并在无形中变成作品的一部分。新媒体时代对于影像艺术家来说,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从全局的掌控者转变为平台的搭建者、作品的策划者和氛围的建构者,更是自身情感理念、实际作品以及观众反馈之间的协调者,并引导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新媒体时代下交互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这些特征标志着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传播理念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交互性优势被发挥到了影像艺术创作中,影像艺术发展也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虽然技术和技巧是当下影像艺术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但更大的课题是创作者如何在强烈的科技色彩的新媒体时代为影像艺术赋予新的审美经验、新的文化观念和新的表达逻辑。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艺术家时代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e时代
e时代
e时代